Snmr Miri   9月6日上午11:22
「法界論」的心物相應圖:

法界論(心物相應圖).jpg

Snmr Miri 「心」「物」最初始的「能所相應」就是…「妄為明覺」。
而最後的「心與萬法相應」之後…與「物」的相應關係,則有兩種內容:
1、是指我們自心的法界(業識)能與各異次元世界(名色)相應,然後「識色相緣」的投生於與自己相應的器世間。
2、是指不再「識色相緣」的「心能轉物」。
Snmr Miri 「心能轉物」,約略有四種語義:
1、是指解脫之後的「心」不再被物所轉。
2、是指可以用強大的心力(念力)來改變氣場(能量),甚至可以讓物質產生質變…的一種「神通」現象。
3、是指乘願再來的願力,能五蘊為用的「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4、是指法爾如是的隨順自性涅槃的物界,然後同圓種智於「大法輪」之中,並可藉「物」而說一切法……。(例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張武雄 Snmr Miri 其他師兄們討論的 法身遍一切處
雄武黄 为什么会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盡)是法身?因为性相一如,体用不二,没有能所的存在,又是空有不二的存在。
張武雄 雄武黄 同名師兄,幸會 幸會🙏
雄武黄 張武雄 ,是的,甚是有缘。🙏
Snmr Miri 張武雄 在其它社團所論的「意識是不是法身」,大家的看法也是見仁見智。
我個人的看法有兩種,若能懂其理趣,則兩者皆無礙:
1、意識不是法身,以妄不是真故。
2、意識是法身,以一切妄皆真故。

Snmr Miri 雄武黄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盡)是法身
◎這種「性相一如、体用不二、没有能所、空有不二」真是妙哉!然後「一切妄皆真」!
◎「妄」,也有其「法住法位」之法,故能顯其「法住法位」之般若真法,所以「妄」也可以是「法身」。
◎職是之故,智者能知「其妄之所以為妄」,也能知如何「去妄返真」,乃至能了知「妄」從來不礙本「真」,亦能了知「妄」從來能被「真」所明見,並可以「以妄立真」,最後還能任「妄」能所於法界而無礙……
◎煩惱即菩提,妙哉!貪瞋淫怒皆菩提,妙哉!以「煩惱」、「貪瞋淫怒」…皆在說法故!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
明就是無明
無明就是明
呵呵😄
所以狗屎也是法身
Snmr Miri 狗不拉屎,那狗也就完蛋了。^^
所以,以後看到狗屎的時候,真的要替那隻狗感到慶幸……
註:這種「〝法〞身」的示現,處處都在告訴我們:任何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雄武黄 大悟的人当然识即法身,妄即法身。但凡夫则识即污染,真即法身,妄则污染,须转染成净。
雄武黄 永嘉大师云:無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何以故?无明没有离开佛性,离开佛性也不叫无明。幻化的空身也没有离开这个法身。

Goh Cheong Ho 心在沒有物時是否存在?物在沒有心時是何物?
心物相應是說識/觸的產生嗎?
Snmr Miri ●心在沒有物時是否存在?物在沒有心時是何物?
◎這個問題遠超乎我所知的範圍,因為,我只知「心」「物」同時存在。
.
●心物相應是說識/觸的產生嗎?
◎「心物相應」可以是「識」,也可以是「覺」,也可以是「法」,就看我們用什麼角度來論。
◎至於「觸」,應該是指胚胎有了「六入」之後,或我們有了「色身」之後,才有所謂的「觸」覺。但,不管如何,這也算是一種「心物相應」。
Snmr Miri ●我只知「心」「物」同時存在。
◎註:「心」「物」若不同時存在,那麼就會有先後的問題。
且不管是哪一個先,至少比較慢出現的那一個…就必須面臨「被生」的問題……
只要是「被生」,那問題就很嚴重了,因為這個「被生」…在「法界實相」的論述中…將會出現很多無法自圓其說的詭論來……

Snmr Miri 「物→境→事→理→法→萬法→…」,除了「物」與「心」完全不相在之外,其它的「境、事、理、法、萬法」,「心」都有參予其中,但不管如何,對「能覺的心」而言,也就是「一切的本心之外」都可以稱之為「外境」。
因而,「法界論」在寫「心物相應」時,偶爾會再加上一個「外境」的附註,於是就變成了這樣,「心物(外境)相應」。
這是沒辦法的事,也是為了不讓人以為只有「心」「物」相應才是法的錯誤解讀,因而這種權宜之計」只是方便「初認識法界論」的人而講的。
不管如何,一切的「萬法」,尋根究源,以「萬法→法→理→事→境→物」故,一切法必會回到「心物相應」的這個根本處來,而「法界論」講的就是這種「根本原理」,因而才說「心物相應 是名法界」。
又,「一切法(萬法)」皆與「心」有關係,以「心」能覺故,我們又說,只要是心「所覺知」的…就是「法」,於是有了「心生則種種法生」的這種說法。
只是,若不懂「心物相應」就是「法」的根本原理的人,可能就會因為「心生則種種法生」錯解為一切都是「心生」,於是竟把「物」也當做是「心」所生的了。於是……(略)
為了避免這種錯誤的解讀,了解「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心物本有而不相在」的這種實相…是非常有必要的。
Snmr Miri 「心生則種種法生」,這是至理名言。
所以說…心能生萬法,也說…法界唯心。
但是若不明「心物本有」的人,可能就會被「至理名言」的聖言量所障,最後竟變成了所知障!
於是,這種人很有可能就會「唯心」到底的…把一切「外境」都變成了「夢幻泡影」……。然後,就活在「空幻」的自我催眠之中,竟而錯失了當下的本來實相!
Snmr Miri 「心物本有」是「法界論」很重要的理論之一。
這個「心物本有」實在就是指《楞嚴經》的「七大如來藏」。
「心本有(心大)」,就是指「識大、見大」。
「物本有(物大)」,就是指「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心物不相在」(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心物不應的狀態),就是指「空大」。
又,「心物相應」,就是指「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註:這是相對於「空大」而說的。)

Snmr Miri 「七大如來藏」,周遍法界,本不生滅。
「心大、物大」本有,「虛空」本空,亦周遍法界,本不生滅。

鄭來也 也就是「一切的本心之外」都可以稱之為「外境」。這個外境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嗎??
Snmr Miri ●這個外境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嗎??
◎「依他起性」的「他」,就是指「外境」,也就是說…只要是「我之外」的…皆名為「他」。
◎至於「六識心」,那已經是最原始的「心物相應」之後…之後又之後的「法」了。
鄭來也
Snmr Miri
●這個外境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嗎??
◎人家蕭老大說的是…「必須從如來藏中的種子流注出來,才會有五色根、意根、法塵的出生與存在,然後再依五色根、法塵為藉緣,意識才能現起啊!所以意識是依他起性。」
◎蕭老大的「所以意識是依他起性」和來也兄的「這個外境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嗎?」,天啊,你們兩者的語義差很多,好不好?
◎不太敢和來也兄論別人的法,就是這樣!因為來也兄…說真的…很容易錯解別人的法義,然後自嗨於其中。
◎人家蕭老大的意思是說:這個「意識心」就是…因「依他」而緣起過來的一種「意識」,所以蕭老大才說:「意識才能現起」。
未提供相片說明。(正覺的書)
鄭來也 你沒看他把意根叫遍計,六識叫依他起性,自心如來藏叫圓成實嗎??
鄭來也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234042560039670&set=pcb.2234043200039606&type=3&theater&ifg=1
鄭來也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234042810039645&set=pcb.2234043200039606&type=3&theater
Snmr Miri 那是另外一回事,並不能圓你在這個地方…錯解人家語意的「荒謬」!這種論法,想要讓人一招斃命,是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最後大家只會在這句話裡打迷糊仗……
鄭來也 所以我才問你啊,才拿PO~給你看啊
Snmr Miri 不過,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蕭老大所說的「…所以意識是依他起性」這句話是有語病的。
我們從他接下去所說的「彌勒菩薩說祂……遠離了依他起性。」可略知一二。
而之所以會這麼說,應該是蕭老大錯解了「依他起性」的含義。然後,問題就變得很大條!
(註:應該說…「所以意識是依他起相」,這樣才比較沒有語病。)
鄭來也
鄭來也
楞楞原文就這一點點,他能扯出很多啊???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燃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瞭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鄭來也 正確楞嚴36頁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依他起性」從來就是本自具足,怎麼可以「遠離」呢?
當然,要了解這種道理,就要先看懂「法界論」…體→性→用→相…的理路才可以。
簡單的說,彌勒菩薩之所以能夠「唯心識定」而「入三摩地」,其實就是讓「本心」安住於「(依他起)性」,而不讓「性起」的變成「依他起用」,於是能「體性」安然的「唯心識定」而「入三摩地」……
「依他起性」就是「性」,就是「本具之性」,怎麼能遠離呢?
所以………(略)
概略就是這樣,以後再說了。^^

鄭來也 這裏有說遠離依他起性是為了什麼???41頁
未提供相片說明。
Snmr Miri ●「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哈,還好,經文不是這樣:「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性,遠離依他起性及遍計執性,得無生忍,斯為第一。」,否則,我就完蛋了。
◎這個「依他起性」和「依他起用」的語義差別,要用「體性用相」的理路…才有辦法說得清楚!否則,我們真的會在「依他起性」的這個「性」中…糊裡糊塗!
鄭來也 入圓成實???他的講解經文被串改了嗎???
Snmr Miri 「入圓成實」,應該沒問題!
只要不說「遠離依他起性」就沒問題。
鄭來也 經文不是有遠離依他起嗎??我覺得這裏的依他起還是遍計執的內容其實是不需遠離法爾如是的依他起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234274633349796&set=p.2234274633349796&type=3&theater
鄭來也 但依他起其實是助緣幹嘛遠離,遠離也代表識未真
鄭來也 蕭大的意思是說一般法師都常住在六識論的他起性的樣子,所以要遠離不要錯用功吧??要常住如來藏
Snmr Miri 要「唯心識定」,就要先有能力…不要依他起…才可以。
只是「依他起」和「依他起性」這兩者的語義相差十萬八千里就是!所以,一定要明辨之,才不會被語義所錯亂。

Snmr Miri 又,只要經文不說「遠離依他起〝性〞」就好,其它的,各人解讀的,暫時可以放一邊,以後正好可以當做是彼此對論的題材!
鄭來也 所以我說法界論講的依他還有藏傳講的依他還有蕭大講的依他都有所出入,有的講心有的講物,結果大家都機同鴨講,甚至大大出手幹架
鄭來也 難怪真假如來藏一書法蓮跟蕭大鬥法鬥依他起性機同鴨講的樣子
Snmr Miri 所以「體→性→用→相」的理論,以後必然會成為必須研究的一門顯學,否則…就像這個「依他起性」一樣……就很難深入其甚深法義,然後大家竟在…能「依他」、「依他起」、「依他起性」、「依他起用」、「依他起相」中…迷迷糊糊,然後雞同鴨講!
Snmr Miri 有人把這個「依他起性」的「他」解釋成「阿賴耶識」,那問題更嚴重!
鄭來也 我懂了不要把性@@!!加上去就是了
Snmr Miri 所以,來也兄之前一樣的就是在…依他起「性」…之中迷迷糊糊。
今後,正好可以依自己的經歷,變成可以看到別人…原來也是怎樣的迷迷糊糊!
鄭來也 遊子偷罵蕭大遠離依他起性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234274633349796&set=p.2234274633349796&type=3&hc_location=ufi
Snmr Miri 也一樣在罵你所說的《這個外境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嗎??》這句話呀!
現在,請來也兄再回過頭來看你說過的這句話,你能知道你說的「依他起性」是什麼意思嗎?
哈,看你的貼文,常常一個頭兩個大,有時乾脆就不看了……。

鄭來也 遊子又順便罵蕭大用字不精準了
Snmr Miri 別亂坑人!那是說:竟然有人會問…「外境」是不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 ?
這是什麼邏輯?真是有夠離譜的! .
鄭來也 我也是在提醒考考路人依他起性是指八識起性還是指物會起性而已,所以他是八識還是物
Snmr Miri 這樣,來也兄還是不懂什麼是「依他起性」呀!
鄭來也 体性用相的性本來就用遠離不是嗎?
鄭來也
Snmr Miri
「性」是無法遠離的。那麼,先不管「外境」,就只請問「六識心的依他起性」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這樣能知你的問題出在哪裡否?能知你的語病在哪裡否?
若還不知自己的語病在哪裡,那以後…你的問題還是會一大堆……。
然後,真的會讓人很懶得看你的貼文啦,因為都必須跟著你的「文體」一直在腦筋急轉彎,很傷腦筋ㄟ!

鄭來也 六識心要具備因緣條件才會有六識心,所以依他起性生無自性,
鄭來也 六識心是依他起性這樣會不會正常一點
鄭來也 可是這樣的依他起性生無自性跟法界論的体性用相的依他起性的性是有點不一樣的樣子??
Snmr Miri 哈,這真的表示來也兄還不懂得什麼是「依他起性」。
鄭來也 懂的話!我還要寫那麼論文辯論嗎?早就知圓成實性的真正內涵了懂嗎?
Snmr Miri 不懂。^^
鄭來也
Snmr Miri
說文解字:
「六識心的依他起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六識心」具有「依他起性」,以「具有」故,所以說此「依他起性」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
如此簡單的文法,卻因為來也兄異於常人的理解模式,竟把「依他起性」這麼簡單的所具之「性」,天花亂墜的在「依」「依他」「依他起」中…胡亂「起」其法義,然後就變成了「外境是六識心的依他起性?」這種完全沒有邏輯的問法,於是就……
要知道,外境,再怎樣也不會是六識心的「性」。更何況是…外境竟然會變成是六識心的「依他起」之「性」?這種方式的質「問」,被問的人也會被問得一頭霧水啊!

Snmr Miri 所以,來也兄根本還沒有如實了解什麼是「依他起性」,這樣,怎麼能抓到蕭老大所說的「…意識才能現起啊!所以意識是依他起性。」的語病或要害呢?
鄭來也 不然蕭大的意識是依他起性有何要害???
Snmr Miri 不知,來也兄自己再想想看囉!^^
鄭來也 好吧?這是重點
Snmr Miri 的確是很大的重點,但就先這樣囉!晚安!^^
鄭來也
鄭來也
依他起性和依他起用的樣子這也是重點
鄭來也 鄭來也 Snmr Miri 有人把這個「依他起性」的「他」解釋成「阿賴耶識」,那問題更嚴重!
…………(略)
張又林 依他的他是指阿賴耶識。依阿賴耶識心而生起妄想分別的諸法現象~一切唯識。
消除阿賴耶識及其所妄想分別的諸法~得圓成實相。分別的蛇即妄想心繩、妄想心繩實際是麻。實相心~妄想心~現分別境。
鄭來也 此依他是指心的体性相應物而有,非指自生或他生,因為依他起相,緣力而有非自然有,是故說明生無自性性
鄭來也 就是說我們的心具有依他起之性,然後他就是指心之外的一切外境的相應,不然他又指八識,變成自生法。自己生自己,不符合佛意
鄭來也 諸法不自生,亦不他生所以有被這 句打中,不符合佛意懂嗎?
Snmr Miri ●張又林: 依他的他是指阿賴耶識。依阿賴耶識心而生起妄想分別的諸法現象~一切唯識。
消除阿賴耶識及其所妄想分別的諸法~得圓成實相。分別的蛇即妄想心繩、妄想心繩實際是麻。實相心~妄想心~現分別境。
◎「心」「物」皆具有「依他起性」,這個「他」,對「心」「物」而言都是指「對方的他」。
◎阿賴耶識具有三自性,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同樣的,阿賴耶識的「依他」就是指「阿賴耶識之外的他」,而不是指「阿賴耶識」本身。
◎因此,這裡的「他」若是指「阿賴耶識」,那將是很離譜的一件事,因為這樣將會讓「阿賴耶識」變成包山包海的能「自生」一切外境。
◎當然,也有人會從「『法』具有三自性」的角度來看「依他起性」,因而,若從「法」而不是「阿賴耶識」的 角度來看,其人說這個「他」是指「阿賴耶識」,那雖不夠圓融,但卻多少可以理解之。
◎唯,這種不夠圓融的看法,說真的, 只要稍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阿賴耶識能生一切妄法的誤區」裡面去,他們會把外境如如存在的「物」…當成都是阿賴耶識所妄生出來的妄法。另一個誤區是,以阿賴耶識能生妄法故,於是就會想方設法的一定要把「阿賴耶識」去除掉,他們才認為是實相。然後…,以「空然無識」故,就錯失了「藏即賴耶識」的甚深義。

鄭來也
Snmr Miri
以「依他起性」故,「心」能依「此心之外的他(物)」而起作用,於是產生一切法。
以「心」能「依他」而起作用故,以這個「他」絕不是「心」本身故,能知:「物」從來就是如如的存在。
若把這個「他」解釋為「阿賴耶識」,那麼從「阿賴耶識」所生的「法」不變成「一切皆妄」都難啊!於是「如如之物」…就變成了「眼翳所錯見的空花」了。
同一個「字」,其義若別,天地懸隔!

鄭來也 依他起性若解釋心能依此<<<他>>>六塵緣影心相於是產生一切法。的依他起相,若是他指六塵緣影內相分呢??非指物,外相分呢?
Snmr Miri 這裡已經太長了,等一下會在底下的留言區回應。^^
鄭來也
讚 · 回覆 · 1週

………下接……(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