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0.9月14日上午9:56  · 
我們也可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阿賴耶識」的三能變:

阿賴耶識之三能變.jpg


Snmr Miri
也可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阿賴耶識」的三相(三藏)。
阿賴耶識之三相(三藏).jpg
Snmr Miri
所謂的「自相」,就是指「初能變之後的阿賴耶識」本身,以「妄為明覺」故,其本身就是一種「執持之相」。於是有了所謂的「執藏」。
所謂的「因相」,就是說…若無「心」之「能緣」,則無「因相」可言。於是有了所謂的「能藏」。
所謂的「果相」,就是說…若無「物被心所緣而生各種法」,則無「果相」可言。於是有了所謂的「所藏」。

Snmr Miri
也可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阿賴耶識」的三類境:
阿賴耶識之三境.jpg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我們將可以看到「阿賴耶識」的「獨影境」,就是在「心物相應」之後,被「心識」所執持的那個「心境」……
「性境」就是在「心物相應之後」,被「心識」所執持而認識的那個「外境(物界)」。
至於「帶質境」……
Snmr Miri
至於「帶質境」,還是看這幅圖比較清楚……
唯識三境之圖示.jpg
Snmr Miri
然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真帶質」和「似帶質」…在「心物相應」的法則中…會有怎樣的內容。
帶質境之真與似.jpg

Snmr Miri
在這裡,還是要再提醒一次:
圖示中,灰色的部份,就是「阿賴耶識」。
因而,我們若要看懂「三相」、「三藏」、「三類境」…或其它……,一定要從整體的「阿賴耶識」的角度來看才可以……。
法界論「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的觀點,就只是幫助我們如何能更深入的看到「阿賴耶識」的真實內容而已。
Snmr Miri
總之,一切佛法的理論,皆離不開「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這個法則。
Snmr Miri
然後,我們可以用「法界論」的理路,將「阿賴耶識」之三境…簡化出一條很明確而清析的理路來。
唯識三境圖示之剖析.jpg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