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如來藏還特別針對遍滿法界、不生不滅的「個別(獨立)」體性…有一種特別的描述。
◎成立一個「概念性國家」的元素就是「領土、人民、政府、主權」。而成立「概念性如來藏」的元素則是: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七大。(也就是「法界論」的「心界、物界、空界」這三常)。
◎而這所以能生一切法,就是這七大的運作。(即「法界論」所說的「心物相應」。)
◎從上面1~4的論述可知,「如來藏」含藏「七大種子」。以七大種子能相應而生一切法故,如來藏其實亦含藏一切法。
◎以能「含藏」一切法故,我們可以簡略的這樣說:「如來藏含藏一切法之種子能生一切法」……
◎是的,重點是在「一切種子皆能與外境相應而生一切法」,而不是在「如來藏能生一切法」…,因為,所謂的「種子」絕不能「自生」而是要「待緣」而生……
◎以「七大種子(地水火風空見識)就是如來藏的基本元素故,而這基本元素就是「周遍法界 本不生滅」又是不互相凌越的彼此「不相在」,因此又被稱為「本有種子」。
◎這「七大種子」,在《楞嚴經》則又被稱之為「七大如來藏」。皆能處於「寂滅」狀態,並有辦法「無緣不起」故。
◎這「七大種子」能彼此相應(註:心物相應)故,能「無緣不起」的生一切法!
◎又,由於這「七大種子」皆含藏於「如來藏」內,所以我們又說:如來藏「含藏」七大種子。
◎從「國家」的概念性的角度來說,之所以會有「如來藏」,我們可以說,實在是因為「七大種子」本有,亦能相應而生一切法,然後我們才接著談這個「概念性的如來藏」,因而「如來藏」必然含藏「七大種子」、與「所生之一切法」。
◎因此,我們不能說…「如來藏能生七大種子」,亦不能說「如來藏能生一切法」,更不能說「七大種子是依附如來藏才得以存在」!
◎這也就是為什麼《楞嚴經》會說「七大」皆「如來藏」的原因!
◎然後,以「七大如來藏」 ,皆周遍法界 本不生滅,所以,我們又統稱之為「共一如來藏」!

Snmr Miri 因為很重要,所以整理後,再重新貼一次!^^
鄭來也 這玩全咬死蕭正覺的論見發表會嘛???
Snmr Miri 只論自己所知道的「如來藏」,至於其他自行對號入座的,那我也沒有辦法!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第二個「無緣不起」,如果用「有緣必起」是不是也可以?
Snmr Miri ◎這「七大種子」能彼此相應(註:心物相應)故,能「無緣不起」的生一切法!
∞∞ 是的,這裡的「無緣不起」就是「有緣必起」的意思。
Snmr Mir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v7dERZD3E
如來藏是什麽?YOUTUBE.COM
張武雄 Snmr Miri 已讀😄 2天
樊小乖 哇嗚!慈誠羅珠仁波切耶!曾追了好多年仁波切的視頻,但後來不知怎地,該頻道關掉了!
Snmr Miri 從統稱「如來藏」的角度來看「七大種子」,那麼「七大種子」就是被「如來藏」所【含藏】。
圖十(大頭貼四~1).jpg
Snmr Miri 能生一切法的,事實上就是「七大種子」所起的各種作用。
由此可知:能生一切法的,並不是「如來藏」而是「七大種子」,因而,我們只能說:「如來藏」含藏一切法。不能說:「如來藏」能生一切法。
以不是「如來藏能生一切法」故,有人會用「如來藏能輸出(流注)什麼什麼種子,然後生成了怎樣的法…」來形容「法」的生成過程……。
能理解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應該是有誤的,因為這種的「如來藏」就只是一種統稱的如來藏而已,並不能以「主格」的方式…把「七大種子」說成是依附「如來藏」才能存在。
是的,有完整的「人民、領土、政府、主權」才有「國家」,但沒有「國家」不一定就完全沒有「人民、土地…」。

Snmr Miri 從「共一如來藏」的角度來看,「七大」,以周遍法界 本不生滅,是故皆名「如來藏」!
以「皆」如來藏故,「共一」如來藏。
鄭來也 很明白表示如來藏的看法了!目前沒有人敢怒不敢言這樣說
Snmr Miri 從統稱「如來藏」的角度來看「法界論」,那麼「心」「物」就是一切法的「本有種子」,以「心物相應」能生一切法故!
圖十(大頭貼四~2).jpg
Snmr Miri 從「共一如來藏」的角度來看「法界論」的「三常」,那麼「虛空界、心界、物界」(空大、心大、物大)就是「如來藏」。
以此三常「皆」周遍法界本不生滅而「如來藏」故,名之為「共一」如來藏。
Snmr Miri 事實上,從更深入的角度來說,「心大」「物大」雖可以名之為「種子」……
但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我們也必須了解一件事,那就是:
「心、物」的「依他起性」才是「本有種子」的真正發源處。
因為,不同的「依他」就能生成不同的「法」,而一切各種不同形式的「依他起用」才是一切「法」的生成原因!
這個「原因」的根本處…才是「種子」的真正語義!
因而,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心」「物」就只是「本有」,而「心物的依他起性」才是真正「種子」的關鍵處,而且也才是真正所謂的「本有種子」!

Snmr Miri 簡單的說,若「心」「物」本身不具有「依他起性」,那麼再怎樣的「種子」也不會起現形!
Snmr Miri 我們也可以直接的這樣說:
「心物的依他起性」就是「本有種子
(之性)」。
以「本有種子
(之性)」因相應而起用之後,所成之果再回薰於心內的這種新的種子,我們則又給他另一個名詞叫做「新薰種子」。
這個「新薰種子」,事實上就是指「心」的「遍計所執性」。
等「遍計所執」起用之後,這個「新薰種子」便又萌芽的更形成另一個回薰的「新薰種子」,於是,如此之「新薰種子」持續流注於不斷相續的因果之中……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在不斷流注的新薰種子中…生死輪迴!
張武雄 Snmr Miri 感恩米粒兄🙏
Snmr Miri 從禪宗的角度來說,每一個「新薰種子」都可以是一個「禪機」!
也就是說,每一顆新薰種子,因緣而發之時,都可以是促使頓悟的那個禪機!妙哉!
這每一悟,其實就是道種智!
菩薩道就是用這種「道種智」來「清淨」種子的!然後…也才可以成就…無量法門!

註:另外,還有兩種「清淨」的方式,一是用「洞見新薰種子的本質就是空性」,二是用「不相應」的方式而証入「空大」(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新薰種子可以解釋為相嗎?
Snmr Miri 「相」和「種子」的語意是不太一樣的,但彼此的關係很密切就是!
一般來說,當我們從…相應而起作用之後的「相(果)」中…再起知見的時候,因這個「知見」,潛藏未發,待緣而生,然後我們可以稱這個「潛藏未發正待緣而生」的知見為…新薰種子。
而這個「新薰種子」,事實上就是「遍計所執性」的這個「尚未起用」時的這個「性」。
.
謝謝武雄兄的提問,上一留言之「每一顆新薰種子都可以是一個頓悟的那個禪機」已修正為「每一顆新薰種子,因緣而發之時,都可以是促使頓悟的那個禪機!」,這樣語意會更清楚一點。^^
Snmr Miri ●菩薩道就是用這種「道種智」來「清淨」種子的!然後…也才可以成就…無量法門!
◎妙哉!
◎果然「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然後,我們也才更懂得什麼是「煩惱即般若」的甚深義!
◎自己也才有辦法用「息滅煩惱的實際經驗」來引導眾生離苦得樂!
Snmr Miri 懂得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才能略懂什麼是「遍計所執性」就是「圓成實性」的甚深奧義!
也才能確認「三自性」果然只有共「一」性!
妙哉!醉矣!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已經看破我手腳,知道我要請教三自性如何共一的玄妙,感恩🙏
Snmr Miri 「三自性」共「一性」,從「法界論」的「體性用相」的理路來看,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若從「三自性」的「三」來看,只要我們太聰明的一鑽入牛角尖,那可能就會很偏頗的認為…只有「圓成實性」才是「實」,其它的都是假!
當然,「圓成」是「實性」,這沒問題,但是若太過於鑽牛角尖的…竟而否定了「依他起性」和「遍計所執性」(即本有種子和新薰種子)的話,那麼想要把整個法界「圓」起來…就會很困難了。因為「無極(空境)」就會變成了「唯一」的目標,然後就忘了當下即是的「太極」會是怎樣的「法爾如是」。

樊小乖 Snmr Miri 米米請問哦,確認一下是否有出入:所謂的「淨化」遍計所執性,事實上是因為「不再遍計所執」,讓法爾如是的「新薰種子」成為般若道種智,對吧?
Snmr Miri 讚,如是!
Snmr Miri 簡約的說,「淨化遍計所執」就是讓「遍計所執性」不再「遍計所執」。
其方法概略有三:
1、遍計所執就是一種空性,因而了知「空性」者…就能淨化「遍計所執」。(此或可謂之…空性智、空性見)
2、之所以會有「遍計所執」(新薰種子)其實就是「心物相應」的結果,因而用「禪定的不相應」可以直接用「空覺」的方式來「淨化遍計所執」。(此或可謂之…一切智)。
3、直接從「遍計所執」的地方提昇其智慧,並讓「遍計所執」變成「道種智」,(此或可謂之煩惱即菩提,或全妄皆真),甚至變成是「一切種智」。(此或可謂之法界體性智。)
.

註:一般來說,要先有1的功力,才有2。要有2的功力,才有3。要有3的功力,才有辦法成就最後的佛智(法界體性知智)。
Snmr Miri ●用「禪定的不相應」可以直接用「空覺」的方式來「淨化遍計所執」。
◎這種「心物(外境)」不相在的「空覺」,妙哉!
◎因為這種空比之第1種的「在有裡面分析成空」更能強烈的感受到「空即是有」。
◎因為全然「不相在」的「空」,其所「寂滅現前」的就是「心」和「物」的本來面目!
◎是的,要「完全的空」(清淨無染、毫無妄識),才能以此「空覺」…全面的覺受到「完全的有」(本來面目),妙哉!

Snmr Miri ●要有3的功力,才有辦法成就最後的佛智
◎一切法的當下,真的就是「法爾如是」!而這種「法爾如是」…其實就是涅槃!
◎沒有能力…於「種子」的當下…將之提昇為「道種智」,卻猶想用各種方法去淨化它,那麼,我們就無法見証「煩惱即菩提」的「藏智」,也無法証入「一真法界」,這樣就不可能與法界大圓【同步】而進入涅槃……。
註:「藏智」,「煩惱」即「智之所藏」;「菩提」即「智之所顯」。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米粒兄所謂的禪定真的是必須在行住坐臥(生活之中)裡,善觀察,
第1種是相有性空
第2種就是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不二
第3就是米粒兄説的,煩惱即菩提,
體性用相一如🙏
Snmr Miri 讚!最後就是體性用相一如。
註:在行住坐臥中的禪定,淺論之或可謂之為「生活禪」,但若深論之,卻是非常的不可思議啊……
像這幅圖中,最後的「涅槃之定」…其實就是「法爾如是之定」,不可思議啊!妙哉!
不一樣的定境.jpg
Snmr Miri 註:有關「道種智」的解釋,剛剛搜尋了一下谷歌,似乎還找不到類似我的這種看法,因而有關上面的說法,大家可以存疑,僅供參考就好。
樊小乖 Snmr Miri 「道種智」還太遙遠,要斷見思惑、塵沙惑才能得,是菩薩的境界,先知道就好了。套句米米講的,屆時,反而會因為「知道」而成障道!所以「知道」就不用再安個頭了~ 哈~
鄭來也 又太小看遊子頭也安頭以為如此的而已了,不要被你上師騙了
Snmr Miri 人家小乖兄的意思是說:「道種智」是菩薩的境界,自己只要先「知道」就好,並好好的把個人的基礎做好,這樣就不會因「知道」而頭上安頭的變成所知障了。
鄭來也 他是在說遊子頭上安頭懂嗎?不聽老人言吃虥在自己
Snmr Miri 各自解讀囉!無妨!
不過,來也兄的同理心好像還有需要好好加強就是!^^
鄭來也
鄭來也
幫你一下而已,沒看見阿福就是這樣沒有完全是聖者的樣咬你嗎?小乖乖之名為乖是有戒德的人,還懂得回報就是了,你還說阿福不會,他就是心裏這樣不服懂嗎??
鄭來也 阿福不會就不用玩陰魔16組字句乘法了
Snmr Miri 其實,我從不敢小看陳福豐這位老兄!^^
鄭來也 當然遊子也說的對啦^^各自解讀囉!無妨!
不過,來也兄的同理心好像還有需要好好加強就是!^^
樊小乖 我又被 cue 到了!說真的,小子還真什麼都沒想說!🤣
連粗大的「一切智」小子都還在用心潛修,「道種智」離現階段真的太遠了,更遑論「一切種智」了現在,就先「知道」這些名詞就好了,因為等斷惑之後,不放下這個「知道」勢必也會成為知障。
那現在「知道」有沒有意義呢?小子以為,可以「知道」,甚至多種版本也無妨,只要先知道「差別」、明白「距離」、能界定「目標」就好。
《法界論》的「模型」讓我融通了不少以前似懂非懂、或無法堅定明白的問題,對米米,我從來都是感恩的呀,何來的不服或反咬呢?呵呵~ 😄
樊小乖 《法界論》,我的筆記,目前已四萬三千多字,還不含已整理的,目前工作忙,整理進度變得稍慢,但每天的功課可都沒落下,其中也包含一直反覆咀嚼所有對論的內容。
另外,「越三空」本來就是我現下的功課,「六結」一直念念返照、時時返照,再輔以《法界論》,輕鬆許多呢!但相對輕鬆理解是一回事,真的實修可又是另一回事。
「知道」的再多,實修才是當務之急,所以很多東西,小子都是先收到知識庫,不論是上師的、米米的、或共修的師父、或其他善知識。
Snmr Miri ●「知道」的再多,實修才是當務之急,
◎讚!如是!
樊小乖 我喜歡探求「知識」,但不代表我會荒廢實修,先撇開工作是否忙碌,有時進入一個實修的狀態,是會持續長一段時間的,就差沒地方、時間去閉關而已,儘管我很想這麼做。
Snmr Miri 一直心繫於實修,必然會有這樣的機會,先祝福小乖兄囉!^^
Snmr Miri 其實,只要「念念不忘」,實修已在其中,不敢放逸故!
樊小乖 Snmr Miri 見笑了,我起了遍計所執才「解釋」了這麼多... 🤣
樊小乖 上師,我當然信任,上師深入三藏,而且,上師也說了,妄戲法輪、不如法、斷人慧根等等,可是會下去的!而,我也沒拿上師和米米比較,也沒拿誰的法去問另一方,米米對我而言也亦師亦友,小子可尊重的呢!😊🙏
Snmr Miri 自己就是那一把天秤!「我」之奧妙,不可思議啊!
所以,我也不會拿釋迦牟尼佛的法去問老子的什麼道,就只管自己有沒有辦法融通,如此而已!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我懷疑阿男尊者的記憶體容量😄
樊小乖 張武雄 其實齁,能問出問題都是不簡單的!我一直蠻相信有一說法,阿難亦為佛菩薩,一直在配合著佛陀「演戲」,或講「演法」可能好一點。
鄭來也 隨便說說而已!不用放在心上
樊小乖 沒有呀,我會回這麼長,是怕您老掛心,不是小子往心裡去~ XD
鄭來也
鄭來也
沒事就好!俺開始要打蕭正覺了
哈 · 回覆 · 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