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3月28日上午6:57
從這幅圖示,我們將可以看到各種層面的「實相」,也可以統合各種法門的「實相」語義,一點也不含糊!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論來看,我們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法」「覺」「識」…其實都是由「妄為明覺」而來的。
也就是說, 「心界」和「物界」,有了「妄為明覺」的「能所」相應之後,才有了所謂的「法、覺、識」…乃至才有其它各種法門可言。
Snmr Miri 簡單的說,若沒有「妄為明覺」,那麼,一切都只是在「本來狀態」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法門可被我們所論述!
而這「本來狀態」,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當然就是「心物本有」!也就是:「心界就是心界 物界就是物界」,心物從來不相在而不相應的…無法、無覺、無識……
Snmr Miri 但是,以「性覺必明」故,我們能不「妄為明覺」嗎?
以必然會「妄為明覺」故,於是,這個法界從無始劫以來就是…有法、有覺、有識。
Snmr Miri 「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妙哉!
是的,我們從來就是「性覺必明」的,只是這個「性覺必明(根本智)」被很多人過度神聖化了,竟一直排斥「妄為明覺」的想回到「性覺必明」裡面。然後還以為那才是我們的終極歸處……
真是倒果為因!我們從來就在「性覺必明」之中,不是嗎?我們的終極歸處怎麼會是「倒退」的走回原來的地方…這樣而已呢?
我們都忘了,其實就是因為「性覺必明」才「妄為明覺」的。「性覺必明」,打從無始劫以來就是「必明」,為什麼我們還要去除「妄為明覺」然後回到已經就具有的「必明」呢?這不是多此一舉的倒果為因了嗎?
是的,我們就是要藉著「妄為明覺」,也就是藉著「性覺必明」的功德力,勇敢的向前邁向「逆生死流」的進路,然後洞見「妄為明覺」就是怎樣的「後得智」,洞見「妄為明覺」是怎樣的「不妄」,然後讚嘆「性覺必明(根本智)、讚嘆「眾生果然皆有佛性」…,而且就是要這樣…才有「終極之處」可涅槃,不是嗎?
所以,我們要成就的,就是要藉著「妄為明覺(根本智)」的進路…並於「妄」的當下…成就「一個佛的証量(後得智)」,要這樣才有辦法圓「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的真實義啊!
然後…,我們才知道什麼是:法界大圓!
Snmr Miri 以「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故,我們就可以知道「法」、「覺」、「識」…,早在「無始無明」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Snmr Miri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就是因為「性覺必明」,所以才「妄為明覺」的。而且,這也只是一種很法爾如是的事實而已。
若我們錯以為是因為「妄為明覺」,所以才妨礙了「性覺必明」,然後才變成了「無明」…。那這就是一種「倒果為因」,而且,這樣我們必然會錯解「性覺必明」的語義,同時也會錯解「妄為明覺」,也會錯解「無明實性即佛性」的真實義。那這樣想要看懂「法界論」…可能就有了千山萬水的困難!
Snmr Miri 「性覺必明」,就是說明了在「心物本有」的狀態下…「心物相應」就只是那麼必然的法爾如是,然後以「心能覺 物被心所覺」故,這個「性覺」必明!
唯以「能所」故,我們稱這個「必明」就是一種「妄為明覺」!
簡單的說:「能所」,才是「明覺」之「妄」的根本處。而這個「妄」指的就是「無明」……
因此,我們也可以在「一念不覺」外…用更細膩的內容來說:「無明」指的就是那個「有能有所」的「有為法」。
Snmr Miri ●「法」、「覺」、「識」…,早在「無始無明」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然後,各種法門就在這些「心物相應」的「法、覺、識…」裡面…繼續論什麼是「諸法空相」、「法無生」、「空大」、「唯覺」、「唯識」,乃至什麼「緣起性空」、「非心非物」、「非相、非非相」、「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五蘊皆空」、「唯識無境」、「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夢幻泡影」、「虛幻不實」……
◎然而,這樣的「實相」就是實相了嗎?耐人尋味啊!
◎這種「空相」到底是哪一個層面的實相,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一目瞭然。
◎只是,一般的佛學老參竟用他們所僅知的「空」義…想來否定「法界論」的「心物本有」,這不是非常好笑的一件事嗎?
註:「法界論」並不是說「法無生」「唯覺」「真識」…有什麼不對。而是說,我們更應該從這些「法無生」「唯覺」「真識」…裡面要有辦法看到更深入的「不生不滅」、「圓覺」、「藏即賴耶識」…的真實義才可以。否則,我們可能會「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然後還很自以為是!
Snmr Miri 註:一般我們所說的「諸法空相」的這個「諸法」是指「有為法」。
也就是指「有能有所」而「妄為明覺」的這個「有為法」。
當破除了「有為法」,也就是洞見了「諸法空相(見空性)」之後,這時候,我們當然可以稱這個「空相」為「實相」。因為,這時候的「實相」,就是針對虛妄的「有為法」而說的。
但是,當我們進入「無為法」的時候,這時候的「清淨相」就已經不再是「污染的虛妄相(有為相)」了,因為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實相」的進路。
只是一般的佛學老參,竟只一直抓住「空相」,然後空過頭的…很莫名其妙的還一直要否定「無為法」的「本來〝實〞相」,例如「心物本來存在而不相在」的事實,那真是「頑空」而不可救葯之人了。
這就有如…一直抓住「緣起性空」…卻又一直要把「緣起的相」空掉…一樣!這不是自找麻煩嗎?這樣怎麼能懂得「空有同義」呢?
Goh Cheong Ho Snmr Miri「 無為法」跟「有為法」的差別是以「妄為明覺」為界線!😃😃😃 諸法是包括有為無為法!😉
Snmr Miri 一般我們所說的「諸法空相」的這個「諸法」其實就是指「有為法」。而這種「有為法的法界」,也正是一般所謂緣起緣滅的那個「緣起法」。
至於Goh Cheong Ho兄所說的「諸法是包括有為無為法」,那我也不反對就是。
簡單的說,緣起法所論的是「諸法空相」,然後他們把這個「空相」當做就是「法」的「實相」。
但是,若從包括無為的「常住法」來說,那已經不只是超越「空相」而已,而是更進一步的在說「實」相了。以「七大如來藏」周遍法界,本不生滅故。
註:「法界論」所論的「法界」,不是只有緣起論的那個「空相」法界而已,而更是包括了「常住法」的那個「實相」。
Snmr Miri 所以,到底是「諸法空相」?還是「諸法實相」?這如果不從「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地方來做區隔的話,那我們很容易不自知的就拿著「空相」去否定「實相」……
註:事實上,是有很多「諸法空相」的佛學老參…不敢直接承認「七大如來藏」就是怎樣的實相,有的甚至會認為「如來藏」根本就不是佛說……。
以「空相」故,一些「空空道人」,壓根兒不會承認「常住法」是存在的。而這樣的人,我會把他歸類到只懂得「有為法」的那種「諸法空相」,然後儘量去同理他們的立場和角度……
Snmr Miri 其實,貼文上的那幅圖,已經把各種法門的「法」…都很明白的表示出來了,包括「心物本有」的那個「常住法」……
Goh Cheong Ho Snmr Miri 諸法空相是否可以把空相解讀成緣起呢?
空相是指緣起法必是無自性跟無常。空相只是個形容詞,而不是名詞!😃
無為法---那是離開我們所了知的部分了,因為它不屬於因緣法!也無法觀察得到,只可以了解而已!
Snmr Miri ●諸法空相是否可以把空相解讀成緣起呢?
◎緣起性空,所以「緣起」就是「性空」。這沒問題。
◎所以,才說要把「諸法空相」先設定在「緣起法」裡面,這樣我們才會更清楚「法」的基本法義是什麼。
◎至於「相」到底是形容詞還是名詞,那我也沒意見。因為「空相」本來就有好幾個層次的語義,例如「遍計所執的空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空相」「因緣和合時的空相」「緣滅後的空相」……等等,但不管如何,只要我們不混亂「心界」「物界」和「心物相應」後的各種「相」義,那應該都沒問題。
●無為法---那是離開我們所了知的部分了,因為它不屬於因緣法!也無法觀察得到,只可以了解而已!
◎那就先「了解」囉!
◎也或許,先了解「心物本有」之後,我們將可以更如實觀察到「緣起法」會是怎樣的一種因緣法。
◎然後,或許有機會,我們將不是只有「只可以了解而已」。
◎註:緣起法,若可以被我們親身體驗,那麼我們就有可能親身體驗什麼是「常住法」,以「緣起從不離心物本有」故。
Snmr Miri 「緣起」本來就是「性空」 ,那…為什麼還那麼怕「緣起」呢?好奇怪?
那麼怕「緣起」竟而變成了一聽到「緣起相」就否定的人,正是讓自己落入了...把「緣起真諦」也空掉的人。
這種人,怎麼能「不執空」呢?這樣怎麼能如實看到「不斷不常」的如如有呢?
Snmr Miri 一聽到「緣起相」就否定的人,怎麼能洞見「緣起」的真諦呢?
一聽到「緣起相」就趕快說那是「虛幻不實」的人,這樣怎麼能不「實之所無」呢?
這種人,必然會用他所錯解的「緣起性空」來否定「心物本有」!
天啊!一個連「緣起相」都沒有能力直觀其「如如有」的人,又如何有能力洞見「心物」是怎樣的「本有」呢?
這種人的「知見」,如何能跳脫這幅圖所標示的那個「妄為明覺」呢?以墨洗硯而已!
讚 · 回覆 · 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