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5月24日上午5:54
「法」…是怎麼涅槃的?

如果我們知道「法」就是「法爾如是」的話,那麼……

法爾如是涅槃.jpg

Snmr Miri 如果我們知道「法」就是「法爾如是」的話,那麼……
那就知道,「法」從來就是涅槃!
而不能涅槃的,就是我們這些「玩法」卻「被法所玩」的人。

Snmr Miri 其實,我們也不是在「玩法」,只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無不在「法」之中,然後以「如是因 如是果」故,我們就被「法」所玩了。
Snmr Miri 我們沒有能力「玩法」,因為「法」從來就是「法爾如是」,只有自以為聰明的人,才玩得起「法」。然後…自以為已經証得「無上大法」。
殊不知,真正的「無上大法」,並不在「大法」那裡,而是在「法空」這裡!
若是「法空」,那我們還有什麼「大法」可玩呢?
Snmr Miri 我們能得的是:不再去製造「妄識執見的法」,只要能讓「妄識執見的法」…無生,然後我們就証得…「法無生」的空性大法!
Snmr Miri 以「妄識執見的法」法無生故,以「直觀清淨的法」法爾如是故,於是…我們就可以不再被「妄識執見的法」所玩,而可以玩「直觀無染」的法爾如是之法。
Snmr Miri 與「法爾如是之法」不相礙而隨順故,才有機會証入「心物合一(身心靈合一、天人合一)」而如是如是的涅槃……
Snmr Miri 從「法爾如是涅槃圖」,我們可以看到「涅槃」的三個層次:
生滅(空性)→寂滅(無生)→涅槃(究竟)

Snmr Miri 也可以這樣看:
因緣和合有(緣起緣滅)→諸法空相(生滅滅已)→空有同義(究竟寂滅)。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將可以看到「緣滅」的三個層次:
1、緣起緣滅。就是指現象界的一切「因緣和合有」,都是「無常」、都是「空性」、都是「心生則種種法生」…,這些都是以「生生滅滅」的方式來…法爾如是的。
2、空性無生。就是指「心物不相應」、或「諸入不會」、或「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或「心滅則種種法滅」……,這些都是以「生滅滅已 諸法不生」的方式來…法爾如是的。
3、究竟涅槃。就是用「心物不相應的方式來看因緣和合有」、「用諸入不會的方式來看無常」、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方式來看空性」、用「心滅則種種法滅的方式來看心生則種種法生」……,這些都是以「空有同義、真妄一如」的方式來…法爾如是的。

Snmr Miri 簡單的說:
●在現象界(六道輪迴)的法界…就是以「生滅」的方式在「滅(無常)」的。
●在無生界(能所雙泯)的法界…就是以「空性」的方式在「滅(空相)」的。
●在涅槃界(究竟不二)的法界…就是以「如如」的方式在「滅(常住)」的。
Snmr Miri 在現象界,佛說四聖諦、諸行無常,這是初轉法輪。
在無生界,佛說空性般若智慧、諸法空相,這是二轉法輪。
在究竟涅槃界,佛說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這是三轉法輪。

Snmr Miri 這也正是佛法的「三轉法輪」https://zh.wikipedia.org/....../%E4%B8%89%E8%BD%89%E6......:
《解深密經》將釋迦牟尼說法,分為三個階段:初轉法輪,轉阿含經等四諦法輪;二轉法輪,轉般若經等一切法空法輪,為不了義經;三轉法輪,為瑜伽行教了義經法輪。
《千臂千鉢曼殊室利經》等經也有類似說法。真諦、玄奘依本經及金光明經,以初時之有教為轉法輪,第二時之空教為照法輪,第三時之中道教為持法輪,以中道教(唯識)最為了義。
三轉法輪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nmr Miri 也是「法界論」所說的「三輪同圓」:
99156556_253857832529735_4013793400791760896_n.jpg
Snmr Miri 「法界」從來就是一個圓。
我們可以在「無常」裡面說「無我」,也可以在「現象界」裡面說「無常」,但就是不可以「無常」過頭的…竟把「心物本有」的「本有」當做是「實體不變的有」來破斥。
我們也可以在「無生」裡面說「空大」,也可以在「真如界」裡面說「寂滅」,但就是不可以「空」過頭的…竟把「心物本有」的「本有」竟當做是「本來無一物(非心非物)」來看待。
我們也可以在「究竟」裡面說「如如」,也可以在「一真法界」裡面說「一真」,但就是一定要有能力洞見「無常」與「空相」才可以,否則,我們就無法在「心物本有」裡面…法爾如是涅槃了。(註:「涅槃」將會變成一種虛無縹緲而無法實証的高妙境界,沒有辦法當下即是。)(再註:也很容易把「心」錯當成是「心能生物」的那種梵我真常。)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知道:
「有」,從來就是以「空性」的方式來如如「有」的。這是從「物界(現象界)」的角度來說的。
「空」,從來就是以「不空」的方式來「法無生」的。這是從「心界(般若覺)」的角度來說的。
「本有(本如)」從來就是以「如來藏」的方式來「周遍法界」的。這是從「即心即物(輪涅不二)」的角度來說的。

Snmr Miri 以「即心即物」故,我們可以唯名「如來藏」、或名「真如」。(事實上,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如來藏」就是「如來藏心」、「如來藏物」,甚至是和一切「心物相應」的統稱。「真如」就是「真如心」、「真如物」,甚至是和一切「心物相應」的統稱。
Snmr Miri 註:從「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地方,依其「能所」關係,我們才能從「妄為明覺」的地方看到…原來其「當下」就是怎樣的「真如」。否則,一切佛法教義…可能就會在這個最源頭的地方…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並以為真有個「不妄」可以追求。於是,竟把「妄」變成了「真實」,還很努力的「去妄」!(PS.. 這裡的「妄」是指「妄為明覺」的那個「妄」,也是「一念不覺」的那個「不覺」。)
Snmr Miri 「心」不會自己起「妄」。也不會一念「不覺」。「心」從來就是那麼「法爾如是」的…因「心能物所」的法則…而「覺」(或妄為明覺)。
所以,一般人常說的「一念不覺」就是「無明」,那麼這種「無明」是怎樣的「一念」「不覺」,耐人尋味啊!
我的意思是說,這個「不覺」例底是怎樣的「不覺(妄為明覺)」,耐人尋味啊!
註:原來,所謂的「妄為明覺」或「一念不覺」,只是在為往後的「妄識執見」…找個有「源頭」的說法而已。
張武雄 Snmr Miri 說一時妄覺好像比較好懂😄
Snmr Miri 這種「名相」的問題…有點惱人。
我想能看懂「法界大圓」的人,應該比較有能力能圓「各種名相」的法義吧?
註:一般人只怕會在「不覺」裡面…錯解其義,然後,就看不到「性覺必明」…到底會是怎樣的「法爾如是」了……
Snmr Miri 「心」若會自己起妄,那我們就已經錯解了「無生」的真實義,也錯解了「心生則種種法生」的真實義,當然,也必然會錯解「唯心所現」的真實義。
因為:「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所以,「一切法」之所以會「不覺的…唯心所現」,那就是因為「心」的「依他起性」…從來就法爾如是啊!

Snmr Miri 以「法爾如是」故,「心」必因「依他起性」而「覺」。
簡單的說:以「法爾如是」故,「心」必「覺」。
也就是說,以「法爾如是」故,「心」再怎麼的「無知」,至少會「妄為明覺」。
以「法爾如是」故,「心」再怎麼清淨、或無妄識執見,「心」也必然會「明覺」。
除非,我們把自己定在「無知無覺」裡面,然後焦芽敗種。

張武雄 Snmr Miri 樊小乖兄弟,畫重點了😄
Snmr Miri 這個重點是……
「法界論」將會越來越平常,一點也沒什麼!
.
這樣就可以知道,當初我要推出「法界論」的時候,心裡面到底有多掙扎……
後來,是因為太多人看不起「法界論」,才讓我發覺…原來「法界論」的平常理…很高深……。
所以,有機會,一定要謝謝那些人,才可以。^^
Snmr Miri 職是之故,我將會讓那些人與「法界論」…同時流傳千古…是有其意義的。因為「未來的人」真的會很聰明,聰明到一看到「法界論」,就懂,而且還會棄如敝屣……
為了讓「未來的聰明人」能看到「法界論」的高深,我不得不這樣做,蓋不得已也!(所以,那些人的示現…也將會是功德一件,感恩!)

Snmr Miri 以「性覺必明」故,「妄為明覺」和「淨為明覺」,同樣都是「明覺」,同樣是「法爾如是」,那麼它們所不同的是什麼呢?
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同樣都是「明覺」,這個「明覺」就是「佛性」、就是「心的依他起性」、就是所謂的「根本智」,也就是我們從來就不曾忘失的「真如本性」!
而其不同,當然就是指「妄」與「淨(無妄、空)」的差別,所以,所不同的,就是在「後得智」。而這個「後得智」也將因各人因緣際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直到「唯佛與佛 乃能証知」的一切種智,方才罷休。

註:有了「後得智」之後,我們稱之為「必明」、「正覺」、「無無明」、「智」、「如來藏」……;之前,則稱之為「妄」、「不覺」、「無明」、「識」、「阿賴耶」……
Snmr Miri 「後得智」,豈是我們說「放下」、說「不執著」、說「空」、說「無修」、說「本自圓成」…就能証得的?別做夢了!
所以「性覺必明」,到底是在說什麼呢?
其「性」本「覺」,沒有錯!但是,其「性」又會「必明」什麼呢?
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在無始劫前,以「妄為明覺」故,必明。在無終劫後,亦以「法界大圓」故,必明,如是!
讚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