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6月16日上午5:52
性空就是如如有!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物界」,其真如界的「四大如來藏」都是一種「存在」了,那麼,現象界的一切,怎麼會是「虛妄」的呢?

會「虛妄」的是「心」,會「覺得虛妄」的也是「心」,「物界」,從來就用「如如有」的方式展現在我們眼前,從來就用「隨心所欲」的樣子…如實反應出「心」的樣子,如此而已。

性空就是如如有.jpg

Snmr Miri 只要「物界」是「如如有」,只要「四大如來藏」不是「沒有」,那麼,我們所看到的「現象界」,它就是一種「現量的顯現」,怎會是「眼翳」的一種錯見呢?
會「錯見」的是「心」,不是「眼」,眼睛的結構從來就是很如實的…有什麼就看到什麼,如此而已。

Snmr Miri 以眼所見就是「現量」故,因而若有「心」出了問題的人(如精神病),就會藉著「眼見」看到「幻象」。而有修行的人,也會藉著「第三隻眼」看到凡眼所看不到的「現量」。
換句話說,「眼見」,以「現量」故,會很如實的用「所見的現象」反射出一個人的「當下的心(証)量」來!
Snmr Miri 從上面的圖示來看,圖示中的每一點,只要能被我們所覺知到的,都是一種「現象」,而這個「現象」以已經被「覺知」到故,我們稱之為「有」……
然後,再來就看我們用什麼內容或角度來論這個「有」了,就如有人會說這個「有」只是一種「幻象」,也有人說那就如眼翳所見的一種「錯覺」,也有人說那是「性空」,也有人說那是一種「因緣和合」,像「法界論」就會說那是一種「如如有」。
但,不管我們用什麼「名詞」來描述這個「有」,「有」就是「有」,不會「沒有」,因為……
因為這個「有」若真的是「沒有」的話,那麼一切的論說,都將會變成只是戲論,而且毫無意義可言。
所以,簡單的說,要論這個「有」的基本前提就是:它本身必然是「存在」的!
Snmr Miri 從圖示中可以看到,每一點(如「B2」),都是有因有緣才存在的,而每一點都會是下一個點的因或緣……
而當每一個點同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這就是我們當下的法界!
Snmr Miri 由於「現象界」就是無始無終,因而我們再怎樣也無法在「無始」裡面找到「第一因」,也就是說,在圖示中的「A」點…在「A」點的前面…還有無量無邊的因緣「存在」……
同樣的,我們也無法在「無終」裡面找到「最後的果」,也就是說,在圖示中的「F」點後面,也還有無量無邊的因緣會繼續下去。
Snmr Miri 任何一個點,都是一種「存在」,唯有「緣滅」消失了,它才會「不存在」。也就是說,要每一個「點」都「同時不存在」,那「法界」才會整個「消失」,否則,只要還有一點「點」存在,那麼…法界就是一種…永續性的存在…不會消失。
註:要整個「法界(因緣)」短暫消失(同時不存在)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內証於「唯心」裡面,然後確定諸「法」皆空,同時也順便確定果然「心物本有」。唯,以「心物本有」故,這種「証」…最後還是會再回到法爾如是的「法」上面來。
Snmr Miri 所以,我們也可以從「N」點看到,當這個點消失之後(如風吹過),那它後面的因緣,當然就不會再繼續了。但是它的「存在」必然會再度回歸到之前的因緣上,也就是說之前的「因」和「緣」,並沒有消失。
假設之前的「因緣」也消失了,那麼「之之前」的因也會曾經存在過…如是遞推,我們將可以一直推到「曾經存在」的存在,由於在「現象界」我們無法推到「第一因」,因此,要直到我們一直往前推的推到真如界的「四大如來藏」…本來就「存在」,才能水清魚現的確定…存在果然一直「存在」…為止。
Snmr Miri 因而,從「物界」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怎樣的「緣起緣滅」,或是怎樣的「自內証」,或是怎樣的「四大如來藏」,「如如有」就是如如有,絕不會是一種錯覺!
反而是,我們把這個「如如有」當做錯覺,那才是真正的「錯覺」!
Snmr Miri 我們就是從這個「如如有」裡面來談「性空」的!
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確認「如如有」之後,然後再來談「性空」才可以。
這樣,我們才不會在潛意識裡…被「空」的文字義所混亂,然後竟莫名其妙的落入了頑空裡面,還渾然不自知!
之後,我們也才有能力「心物不相混」的來看「心」的遍計所執…會是怎樣的「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而不會拿「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這句話…來把「現象界的如如有」給空幻掉!
心物相混的人,一直拿「心」來混「物」,然後以為只要把「物」空掉,就可以「心中無物」了? 門都沒有!

Snmr Miri 「性空」的真實義,妙哉!
這妙哉!豈是某些「唯心」者的「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所能了知哉?
Snmr Miri 又,有關於「四大如來藏」到底是「性」?還是「體」?
由於《楞嚴經》是藉由「地水火風」的四個「性(質)」來說的,因而說「四大如來藏」是一種「藏性」,原則上是沒有錯的。
但是,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四大如來藏」以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能量波」,而這種「能量波」具有四種「地水火風的藏性」,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若從「能量波」的角度來看,「能量波」其實就是一種「物界的體」。職是之故,「法界論」才說「四大如來藏」就是在講「物界」的「體」和「性」。
由於,這種問題,有點冷僻,因而,若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我們只要懂得「四大如來藏」就是代表著「物界的本體」和具有能「依他」而起「地水火風四大之性」,這樣就可以了。
Snmr Miri 註:這也就是為什麼《楞嚴經》會在講「地大如來藏(地性)」的時候,為什麼會用「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的「真色」來轉折其語義了。
「真色」就是一種「體」。
就如《楞嚴經》在「識大如來藏」的地方講「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一樣,我們可以將「真識」的語義…因轉折而理解為就是一種「心體」。
Snmr Miri 換句話說,「七大如來藏」,就是在講「心界」的體性(識大、見大),和「物界」的體性(地水火風四大),而不是只有在講「性(性質)」而已。
以「識大、見大」「空大」「地水火風四大」,皆周遍法界、不相凌越、獨立存在,故!
簡單的說,「心大」「空大」「物大」,它們都是同位階的「存在」,於是必然有各自獨立的「體」「性」……。
這絕不是誰能生誰的問題!
Snmr Miri 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
覺得,還是另外畫圖來說明,會比較清楚。因此,這部份將另外立題來說明。
Snmr Miri 不管如何,以四大如來藏(本有)故,物界的一切變化都是「如如有」,不會是一種「夢幻泡影」。
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在「如如有的變化」上…加上多少的「妄識」「執見」「幻想」,都不會把「如如有」變成「幻覺」,以「如如有」本來就是「如如有」故,以「四大如大藏」本來就是「本有」故!
所以,能幻的是什麼?
就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是不是真心吧!千萬不要再牽拖給「外境」(物界)了。
Snmr Miri 是的,我們一定要確立這種「如如有」的正確觀念才可以,這樣「物(界)」才不會被「心的妄識」所虛幻掉!
讚 · 回覆 · 1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