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0年12月31日上午6:16  · 
《成唯論》太深了,想要看懂「離色心等 諸無為法」並不是那麼容易。
用「法界論」的圖解來看這一句話,就容易多了,甚至可以看到更甚深妙的法義來……

離色心等之無為法.jpg
 

鄭來也
Snmr Miri

《成唯識論》:諸無為法離色心等決定實有,理不可得。且定有法略有三種:一現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現受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證知是有。無為非世共知定有,又無作用如眼耳等,設許有用應是無常,故不可執無為定有。然諸無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顯性故,如色心等,不應執為離色心等實無為性。
鄭來也
這有為變無為的背後就好像太極心物後面的無極
Snmr Miri
所以,「無極」可以相當於「真如、想受滅、不動、非擇滅、擇滅、虛空」等無為,也可以相當於「法性、法界、無生、空性、如來藏、唯識……」等的內容!
但,因為人們不懂「無為」就是因為「不相應」才有辦法証入「無為」,就是因為「法爾如是相應」才有辦法「無為而為」、才有辦法「唯識」,於是就錯解了「法性、法界、無生、空性、如來藏、唯識……」的內容。
也就是說,人們對「無極」有著相當「一廂情願」而含有「空然聖境」的看法……
Snmr Miri
說真的,我比較喜歡「太極」,因為可以具有蘊含一切的內容,而不是只在「空然」的聖境裡面。
張武雄
Snmr Miri 無極內含陰陽兩極,像媽媽撫育兩個小孩一樣
鄭來也
不是無極老媽,每人都有自心如來藏
張武雄
鄭來也 無極老母😄
鄭來也
Snmr Miri

●無極內含陰陽兩極
◎是太極含陰陽兩極。
◎至於「無極」…那就不一定了,據我所知,有一派無極的人就還很鄙視「太極」,而且唯「無」是尚,認為「太極」還未到家!
◎就像有一些人只會認為「真如」裡面是「空然的聖境」,就是不敢承認「真如」含藏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於是,這種人就只能沉浸在他們所謂的「真空妙有的聖境」裡,無法究竟涅槃!以無法如實知「真空妙有」故。

張武雄
Snmr Miri 我搞錯了😁
O Chi Wang
張武雄 那老爸在哪裡?只是靠老母就能生?
張武雄
O Chi Wang 差點無中生有了😁
 · 回覆 · 分享 · 1小時


Snmr Miri
用法界論「心物不相應」的方式來表示「無為法」,簡單、清楚、明瞭!
樊小乖
Snmr Miri 以《法界論》的模型,以心物「必定」相應的角度來看,我以為的「無為法」,應該是寂滅五蘊後的「法」,而不是「不相應」,您老以為呢?😊
#刷個存在感
#關公面前耍大刀
#XDDDDD
Snmr Miri
小乖兄的看法,當然沒有錯。
只是這裡面的「次第」我們也要瞭若指掌才可以。否則一般人會在「無為法」和「不生一法的無為」、「能生一切法的法性」、「含攝一切法的法真如」…的這些語意裡面…暈頭轉向。
註:法真如、法性…都是屬於「無為法」。
Snmr Miri
其實,也就是「心物不相應」才得以「法空」,才得以「法無生」,才得以「不生一切法」,而這也正是「無為法」的基本法義。至於「無為法」,應該是寂滅五蘊後的「法」,這已經是更深一層的法義了。
Snmr Miri
緣著小乖兄的看法,我把上句話修改為…用法界論「心物不相應」的方式來表示「無為法」的第一層語義,簡單、清楚、明瞭!
樊小乖
Snmr Miri 在吃早餐,剛好隨手打開就看到您老,忍不住打聲招呼,先不 tag,以免以為細看了~ 想您哦~ 😝
#差不多快忙一個段落了
Snmr Miri
以法爾如是故,「心」「物」是無法「不相應」的,但…故,「不相應」卻是一切法裡面的重中之重!
也因為這樣,當我們進入「五重觀」的時候才有辦法…以[根本智]先證真如理,以[後得智]次了依他法。

樊小乖
Snmr Miri 其實啊,「五蘊」就是層層疊疊的「體性用相」,剛就在想,當最後只剩「體性」,「用相」寂滅,應該就是您老直指的「不相應」,但又因「性覺必明」故,又因要「斷流亡所」故,而「用相」又必然「能所」故,這個「不相應」真是耐人尋味呀~ 呵呵~
#自嘲斷流亡所也是所斷能斷
Snmr Miri
從〝法〞界的角度來看,這個「不相應」其實是不存在的。以「心物相應就是〝法〞」故。以「法界」從來就是「相應」故。
因此,所謂的「不相應」也只能在「証(禪定)」的時候有用。其它的,也就只能幫助我們好好「理解」心物就是怎樣的「本有」和「不相在」而已,如是!

樊小乖
Snmr Miri 是呀,五蘊寂滅也還是「有覺」呢,只是這個「覺」,不可說,不可說… 🤣
#相應始終法爾如是
Snmr Miri
「覺」就是「相應」,沒有「相應」就沒有「覺」,也就是所謂的「空覺」。只是,這個「空覺的覺」,必然存在,所以才有所謂的「見大」、「空大」皆如來藏………
因此,當「心物不相應」而進入「空覺」時,那…一切的美妙(法爾如是)…也才正要開始……
然後,先証真如理,後瞭依他法。
註:「空覺」就是如虛空般的清澈無雜染,並能法爾如是的無所不覺……,所以這種「空覺」的深妙,真的是不可說不可說……
樊小乖
Snmr Miri ○沒有「相應」就沒有「覺」,也就是所謂的「空覺」。
◎對您老「無為法」的「空覺」,小子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意見」,但現在在忙,無法有「系統」的對論,我先大概打一下。
◎不論「有為法」亦或「無為法」,都是「相應」的。
◎「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差異在於「能所」。
◎「心物相應」即為法,「五蘊」也是法,只是前者包含了「有為/ 無為」,後者僅包含「有為」。
◎五蘊空則自性(佛性)顯。
◎不論五蘊空不空,心都還是心 (這個「心」指的是《法界論》的「心」)。
◎您的「空覺」是指「不相應」,而小子認為的「空覺」是五蘊寂滅後的「相應」,此時是自性在起作用。
先這樣,只能想到啥打啥,最後有一個小子概略的結論就好。哈~ 😆
Snmr Miri
●您的「空覺」是指「不相應」…
◎是嗎?也或許我的語意沒有說得很清楚,小乖兄可以再看清楚些。^^
樊小乖
Snmr Miri 我斷章取義了嗎?XD
「因此,當「心物不相應」而進入「空覺」時,那…一切的美妙... (略)」

這句
Snmr Miri
是這一整句:
只是,這個「空覺的覺」,必然存在,所以才有所謂的「見大」、「空大」皆如來藏………
因此,當「心物不相應」而進入「空覺」時,那…一切的美妙(法爾如是)…也才正要開始……
樊小乖
Snmr Miri 「覺」就是「相應」,沒有「相應」就沒有「覺」,也就是所謂的「空覺」。

還有這句
Snmr Miri
重點在:《那…一切的美妙(法爾如是)…也才正要開始……》
「法爾如是」,妙哉啊!
樊小乖
Snmr Miri 還是我鑽牛角尖了?因為「心物『不相應』」很扎眼啊... 哈哈哈
樊小乖
Snmr Miri 好啦,這一整帖其實我只有看回應的這貼然後就回了,所以我都先不點讚,因為表示「未讀」呀... 哈
利用這貼哈啦一下,也許這帖的語意要先貫穿全帖才完整。
Snmr Miri
其實,這個「不相應」對很多人來說都很扎眼。
ok。就先這樣了。^^
Snmr Miri
若無法如實懂得「不相應」,那麼想要看懂「法無生」、「法空」的真實義…恐怕會少了那一點點的滋味。^^
樊小乖
Snmr Miri 不行不行!不能先這樣,要交待清楚您老的「不相應」意涵呀!不然您老先告知一下,小子前面落落長的那一帖有沒有哪句有問題?若沒問題,我才能先有個錨點為起點,去理解您的「不相應」是什麼意思呀。
樊小乖
Snmr Miri 若是角度的問題,我才知道要切換哪個角度,才能讓我們同頻共振呀,對吧對吧~
樊小乖
Snmr Miri 不然您老自己振開心的,也沒意思嘛~ 對吧對吧~ 撒嬌~
張武雄
樊小乖 不相應其實也是一種相應,所以也稱為覺
張武雄
只是這個覺沒有心相的儲存,所以說是空覺
Snmr Miri
小乖兄你那落落長的文章,沒問題啦!而且很正確呀!
只是,若從我的程度來看,真的,若不能如實了解「心物不相應」,那麼我就沒有能力了解「法無生」、「法空」的最根本語義;同時,也沒有能力了解「無為法的真如」必然含藏「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簡單的說,我就沒有能力了解「真如」的各種層次語義,而只能被「真如的聖境」所虛無縹緲而已。

Snmr Miri
我覺得這段話也滿重要的,再重貼一次:
從〝法〞界的角度來看,這個「不相應」其實是不存在的。以「心物相應就是〝法〞」故。以「法界」從來就是「相應」故。
因此,所謂的「不相應」也只能在「証(禪定)」的時候有用。其它的,也就只能幫助我們好好「理解」心物就是怎樣的「本有」和「不相在」而已,如是!
樊小乖
張武雄 ○不相應其實也是一種相應,所以也稱為覺
若是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那「相應」我會把他用金剛經的文法來套用:「心物相應,即非相應,是名相應」。😆
張武雄
樊小乖 哈哈
Snmr Miri
且不管這個「不相應」是怎樣的「相應」,只要不錯過上面所說過的那個「重中之重」就好!^^
樊小乖
Snmr Miri 很重要,所以要貼三次 (這是第三次)!😝
從〝法〞界的角度來看,這個「不相應」其實是不存在的。以「心物相應就是〝法〞」故。以「法界」從來就是「相應」故。
因此,所謂的「不相應」也只能在「証(禪定)」的時候有用。其它的,也就只能幫助我們好好「理解」心物就是怎樣的「本有」和「不相在」而已,如是!
樊小乖
這陣子,雖然礙於公司事繁忙較少發言,但功課倒是沒落下就是,對《法界論》沉澱也是。
《法界論》的「本有」指的是「心物」,由於佛法是往內求,慢慢的,我專注的重心,反而放到了「心」和「相應」,當然啦,我不是否定「物」,只是越來越不「關心」而已,以「不相在」故,以本自涅槃故,就當個「參照物」就好... XD
※會有這感慨,只是因為以前在「物」上太鑽牛角尖了。
Snmr Miri
總是要向「心」地好好下功夫的,要不然就辜負了「本自涅槃」的「物」了。彼此加油囉!^^
Snmr Miri
●「覺」就是「相應」,沒有「相應」就沒有「覺」,也就是所謂的「空覺」。
◎今天整理文章,有重新再看到了這一句話……
◎這句話,怎麼會是小乖兄所說的《您的「空覺」是指「不相應」》呢?
◎其實,我說的「沒有相應就沒有覺」這句話…很耐人尋味啊!
◎而這也正是為什麼…既是「覺」又是「空」的關鍵所在啊!「空覺」,妙哉!
樊小乖
Snmr Miri ●其實,我說的「沒有相應就沒有覺」這句話…很耐人尋味啊!
◎「沒有相應」您老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心物」相遇了但「不相應」?
◎《法界論》的「相應」和「覺」其實是同義字,所以「沒有相應就沒有覺」和「沒有覺就沒有相應」其實是一樣意思。
◎關鍵字「空覺」這兩字,「覺」等同「相應」,然又多了個「空」,這個「空」應該是「空性」而不是「性空」,而「空性」的「空」,是非有非無,事則直指自性,而這個自性,在《法佛論》中,應該就是那顆「如來藏心」。
◎講「如來藏心」有點不是很精確,因為只到「體」,◎應該包含了「體性」。
◎以上述來推,您老的「空覺」指的應該是「如來藏心」的「覺」。
※小朋友來催促要我一起去健身環來自虐了... 先這樣... =3="
Snmr Miri
◎「沒有相應」您老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心物」相遇了但「不相應」?
◎◎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証』入了「不相應」的時候,才會驚覺「相應」從來就是那麼的『法爾如是』,以「法爾如是」故,是故能知「沒有相應就沒有覺」。
◎◎至於「空覺」的本義則出自《楞嚴經》的「空大如來藏」,小乖兄有空的話可以看一下,就可以了解《楞嚴經》是怎麼轉折「虛空→空大→空覺」的,甚至知道可以再從這個「空覺」的覺轉到「見大」……
◎◎至於小乖兄所說的「空性之覺」那已經是小乖兄自己延伸的語義了,但也沒有錯就是。

Snmr Miri
◎講「如來藏心」有點不是很精確,因為只到「體」,◎應該包含了「體性」。
.

◎◎讚!如是!
◎◎只是,從「法界論」的角度來說,「體→性→用→相」是很重要的理路,因而若從「詳說細解」的角度來看,好好確認這個「體」是很有必要的。而這也是「法界論」特殊的地方。
◎註:「自性」確實是包含了「體、性」,所以沒問題。只是這個「體性」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那是一種統稱的「理體」或單獨的專指「心」,無法很清楚的說明「事物」之體,因為「如來藏物」也有它的「自性」。

張武雄
樊小乖兄弟,相遇就一定相應的,我們的見聞覺知就是那麼的自然發生,這個就是佛性,空覺的功夫就是你要理我,但是我就是不理你啦😁
人、事、物 森羅萬象我們沒法控,但是我們可以控制心不理(相應)它,但是
法界大圓這裡的轉折就是
我心裡不理你(不相應),但是身會自然的協助你(相應),慢慢練習到我們協助任何人事物都是一種自然時,那就是法爾如是覺了(相應)
這裡如何相應而不相應(空覺)我覺得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專注當下」·
樊小乖
張武雄 其實「不理你」時就已經是「理你」了,若要用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傾向用「不攀緣」及「善分別」來解釋。「空覺」在「六結」中是解「滅」結,覺也非覺,空也非空,已是涅槃境,但僅管如此,以《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仍是「相應」。
套米米「很重要」的那段,「不相應」是其實不存在的,先確立這個錨點。我的疑問來自於「『覺』就是『相應』,沒有『相應』就沒有『覺』,也就是所謂的『空覺』。」,也許我對《法界論》「心物相應」的「相應」有了錯誤理解,或是討論不在同一個次第上 (但講到「空覺」應已屬第一義諦了),「心物相應」我的理解一直都是「當心遇物必然有覺 (相應)」,至於有沒有再起五蘊,那是後面的事,先略過。
所以我反解 Snmr Miri 的這句話:「當我們『証』入了「不相應」的時候,才會驚覺「相應」從來就是那麼的『法爾如是』,以「法爾如是」故,是故能知「沒有相應就沒有覺」。」我的理解就會是:「因為一直無法『証』到不相應,所以才會驚覺『相應』從來就是那麼的『法爾如是』」。
張武雄
樊小乖 相應一直法爾如是,不相應其實一直就是自內証而已,哈哈,乖師兄美賣喔👍
Snmr Miri
●我的理解就會是:「因為一直無法『証』到不相應,所以才會驚覺『相應』從來就是那麼的『法爾如是』」
◎讚!讚!讚!也可以這麼說!
◎因此,若能了解這句話其實和《《當我們『証』入了「不相應」的時候,才會驚覺「相應」從來就是那麼的『法爾如是』,以「法爾如是」故,是故能知「沒有相應就沒有覺」》》這句話沒有差別,那就沒問題。
◎但是,那個「証」到底又是証到了什麼呢?這可不能馬虎!所以這個「証」…耐人尋味啊!(註:所以「唯心」的自內証是很重要的。)
◎唯,以「証,非証,假名証」故,法界大圓,怎麼說怎麼對,怎麼說怎麼錯,所以…妙哉!
Snmr Miri
以「法界大圓」故,這裡面的「道次第(進路)」我們還是得了了分明才可以。否則就一團糊了。^^
Snmr Miri
●「因為一直無法『証』到不相應,所以才會驚覺『相應』從來就是那麼的『法爾如是』」
◎藉著小乖兄的這句話,也順便說一下題外話:
以「無法証到不相應」故,也難怪蕭平實老師會一直批評很多前賢大德們…都只是在修「離念靈知心」而已,所以,從這個「無法証到」的角度來看,蕭平實老師其實是很有他的功力的。
 

鍾月枝
要有相當程度,才能明白其意(義);可以,用更生活的白話舉例嗎? 還是.....法,已無法了?“無法”可説了?....
Snmr Miri
要先了解「法」的定義。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心物相應」就是法,也就是「心與任何外境的相應」都是一種法,概括的說…只要是「心所能覺知的一切」就是法。白話的說就是,只要能被心覺知的,那個「被覺知」就是法。詳細的說就是:被妄識執見所覺知的…都是有為法。
唯以「妄識執見」故,這些「覺知」其實都是虛妄,也就是說,這些「被覺知的有為法」都是從「妄識執見」的地方所產生的。
要想把「妄識執見」虛妄掉,就要「心物不相應」,然後,我們才可以從「不相應」的地方確認什麼叫做「法空」、什麼叫「法無生」、什麼叫「寂滅」……。(註:這些都是「真如」)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用這種「無為法」的角度…來看上面主題的那個圖示了。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有為法」的…現所知法、現受用法、有作用法。也可以確認「無為法」實在是…無實有可得。

鍾月枝
太好了!這樣就更能了解了~感恩您~能夠解釋的那麼好。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若我們不懂得「心物相應就是法」,那麼,想要如實懂得「法」是有困難的。同樣的,若不懂得「心物不相應就是法空」,那麼想要懂得「無生」是有困難的。同樣的,若不懂得「真如含藏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那麼想要懂得「真如」的真實義也是有困難的。
然後,就只能在「法」中…法來法去、在「真如」中…真如來真如去,也就是說,只能被法所法、被真如所真如……
我的意思是說,依然只能在「理」上面…好像可以「理事圓融」,但要達到「事事無礙」…那則還有千山萬水,因為……(略)
Snmr Miri
註:因為那樣的「理」,以…故,還無法完全融入到「事(實相)」裡面去……。

Snmr Miri
以「相應」故,以「不相應」故,我們將可以很如實的看到「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內蘊。
更可以在「無為法」裡面看到「不生一切法」和「能生一切法」的甚深內容,而且兩者之間一點也不衝突!
鄭來也
有為法叫阿賴耶染識,無為法叫阿賴耶淨色識,這樣跟蕭貪講的不都是一樣嗎??
Snmr Miri
一樣不好嗎?
鄭來也
好啊!但要知阿賴耶識道底是怎麼的內涵不是嗎?
Snmr Miri
是啊!但那又不是「法界論」的事,「法界論」的說法若能和大家一樣,那也是好事一樁。
註:阿賴耶識就是初能變,妙哉!
鄭來也
蕭貪講法是阿賴耶識是本有唯一絕對的心体
Snmr Miri
那就找蕭老師去囉!^^
Snmr Miri
越來越發覺「法界論」和其它法門的論述(邏輯路數)很不一樣,如「四重緣起」、如「四法界」…。甚至和很多的「經論」的論述不一樣,如「真如」、如「無情」……
所以,相信「法界論」的人,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一把尺才可以,不要太相信「法界論」……,除非……

Snmr Miri
除非像我這樣,不知死活……,或有能力完全「消融」佛經而無礙。^^
鄭來也
蕭貪的阿賴耶識心体還會偷偷的生四大極為讓自已製形相
Snmr Miri
如果能確認「心物不相在」,就不會失之毫釐而差之千里了。
 · 回覆 · 分享 · 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