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1 · 12月21日上午6:10 ·
「眾生皆有佛性」,如是!但為什麼我們不說「眾生皆有空性」?
所以「佛性」和「空性」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但又為什麼有人說…「佛性」就是「空性」、就是「真如(本無)」、就是「無生」、就是……,它們本來就是異詞同義嗎?
那…它們的同義又是在哪裡?
佛性.空性的異與同,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真的可以如觀掌中珍!
Snmr Miri
補充說明:此如來藏物(物界)之「物性」,以被心所覺故,其義理,常被涵蓋在「法性」之中。
Snmr Miri
也因為如此,這個「如來藏物」就被大多數的人的「法性」所忽略了。尤其是,當「法空」的時候,這個「物」就被他們空幻掉了,於是……(略過)
Snmr Miri
「法界論」的「心物本有」,正是要喚醒這種人的良知………。
看不到「如來藏物」,怎麼有可能了解佛「法」呢?
Snmr Miri
是的,看不到「如來藏物」,怎麼能清楚的看到「佛性」和「法性」的異與同呢?無麼能看到「佛性」與「法性」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呢?
所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真的,若看不懂「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實相,那麼其人所說的「佛性」與「法性」,就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Snmr Miri
以「心物相應」而可以「不相應」故,「法性」可以因不相應而「空」,這就是所謂的「空性」。
因此,我們可以說,「空性」,實在就是針對「心物相應的法」來論的。
又,以「眾生皆有佛性」而可以「覺悟」成佛故,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佛性」…實在就是從「如來藏心」的角度來論的。
職是之故,從狹義的角度來看,由於兩者的立場與角度不同, 我們真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佛性」與「空性」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Snmr Miri
從主題左右的兩幅圖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佛性」和「空性」的進路:
●相應的法性→不相應的空性(狹義)→一切法皆空性(廣義)
●能覺的佛性→如來藏心的佛性(狹義)→能覺一切法(廣義)
Snmr Miri
因此,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佛性」和「空性」:
●以「能覺一切法」故,所謂的「空性之妙法」…當然被覺於大圓鏡智之中。
●同樣的,以「一切法皆空性」故,「佛性」當然也是一種「空性」。(註:「如來藏心」、「如來藏物」,因不相應而各自回歸本位。以「無緣不起」故言「空性」。又,以其狀態為「真空妙有」故,亦言「空性」。)(註:以廣義的角度來論,此時的「空性」已然含藏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關麥
佛性如來藏,就是「我」
佛為度害怕「無我」的外道眾生。
方便而說有佛性如來藏。
Snmr Miri
無我,就是「佛性如來藏」
佛為度害怕「佛性如來藏」的頑空眾生。
方便而說「無我」。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凡是佛之所說法,哪一種法…不是「方便而說」?
關麥
「無我」是真實的世界
「諸法無我」
無我即空
Snmr Miri
「佛性」、「空性」,周遍法界,本不生滅,皆如來藏,因而,能共融於毗盧性海而不一不異,如是!
Snmr Miri
以「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故,從「法界論」的角度…真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種不同邏輯思路的演繹……
https://ir.dila.edu.tw/....../4%20%E5%BB%BA%E5%BE%B7......
Snmr Miri
1. 佛性說高於空性說(太虛)
2. 空性說高於佛性說(印順)
3. 佛性說與空性說 不同但互補(牟宗三)
4. 佛性說相通於空性說(聖嚴法師)
陳巴里
動靜能真如,是為互融,是不二門。
Snmr Miri
右圖中所標示之「覺(法)因彼起 復了別彼」之句,乃出於「唯識」之「識因彼起 復了別彼」。
以「識」、「覺」、「法」皆有其共同的邏輯法則故,因此,我們可以「一法通萬法」而法界大圓。
若各自分別說,則如下:
●唯識是論(唯識):識因彼起 復了別彼。
●唯覺是論(佛性):覺因彼起 復覺知彼。
●唯法是論(空性):法因彼起 復法一切。
王炜翔
请教SM大德,能觉与所觉双灭时,会是什么状况呢?谢谢!
Snmr Miri
不知道欸!我離那種境界太遠了。
等你知道的時候,記得來告訴我唷。謝謝!
王炜翔
末学还没有实证本来面目,不过解证是当能所双泯时的一刹那就是截断意识流!
参考~~
Snmr Miri
能截斷意識流,就有辦法「心物不相應」,就有辦法「能所雙泯」,然後…「忽然超越 世出世間 十方圓明 獲二殊勝」!
王炜翔
觉(法)因彼起,复了别彼。
个人理解觉——因心物不应相故,进而了别空性。
请教SM大德以上理解是否正确呢?谢谢!
Snmr Miri
如是,因為這個「覺(佛性)」…從來就是「性覺必明」。
以「性覺必明」故,此「覺(佛性)」不只能了別心物不相應的「空性」,也能了別一切心物相應的「真如法」。(註:能了別「法」是怎麼緣起而有,和怎麼緣滅而空。)
但是,其最本質(無始)的覺,一定要同時有「外境(外緣)」的存在,才有辦法「覺」。
也就是說,若無「如來藏物」本來就存在的話,那麼這個「覺」再怎麼「性覺必明」也只能「覺虛空」而已。但是,若只覺「虛空」的話,這個「覺」是無法知道「自己」是「能覺」的,也無法知道「自己」是「性覺必明」的。
以「能覺」故,以有「如來藏物」故,於是,此「性覺必明」就變成「妄為明覺」了。
Snmr Miri
●能了別「法」是怎麼緣起而有,和怎麼緣滅而空。
◎「法是怎麼緣起而有」?妙哉!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法」是因「心物相應」而有,並不是因「空性」而生,以「空性」不生一法故。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法」是因「心物相應」而有,並不是因「空性」而生,以「空性」不生一法故。
上述大德的解释说明,正好释疑了很多修行者曲解了空性=佛性的缪论!
以「空性」不生一法故。
皆因心物不相应故,怎能生一法呢?妙哉!
Snmr Miri
因此,這種「狹義的空性」,一定要把它變成「廣義的空性」才可以。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狹義→廣義」的勝義內容…才不會落入「頑空」之中。
又,以「空性不生一法」故,其實,這也正是一種「不生不滅」的狀態。不可否認的,是有不少修行人…正在追求這樣的「涅槃」。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
又,以「空性不生一法」故,其實,這也正是一種「不生不滅」的狀態。不可否認的,是有不少修行人…正在追求這樣的「涅槃」。
按照您的意思,一些修行禅定者,当处于甚深禅定时以为自己已“证悟”了?其实是进入了顽空之中,即是住于“寂静”的法相当中,暂时伏惑而已。一丁点般若智慧都生不起来...!?
Snmr Miri
這當然是一種「証悟」。只是……(略過)
所以…接下來「法爾如是的性覺必明」是很重要的,所以才有所謂的「忽然超越 世出世間 十方圓明 獲二殊勝……」。
也就是說,若此証悟者,就以這種「禪定功夫」而耽溺於自以為是的〝涅槃〞,那不是化生於無色界,就是會變成「焦芽敗種」。
又,若以這種証悟…來否定一切現象界的如如有,那麼他的「性覺必明」將看不到「諸法真如的一真法界」,還會被自己的証悟所囿,竟而「實之所無」的落入「睜眼說瞎話的頑空」之中。
(註:…→→禪定→般若,是很重要的進路。)
Snmr Miri
《維摩詰所說經》: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
王炜翔
SM大德您意思是否已体证无生法忍了?!
Snmr Miri
這裡的「不生佛法」就是…佛陀所呵斥的「焦芽敗種」。
因為,在「無為正位」中,將會錯失「道種智」的般若智慧……,然後,就無法繼續「行深般若」的証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Snmr Miri
這種「空性」…不生一法。
所以,「空性」會是怎樣的「真空妙有」呢?「空性」又是怎樣的「能生萬法」呢?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只要否定「物本有(如來藏物)」,那麼,那個人的「空性」再怎麼「真空妙有」…也無法生出一切法來!甚至連「妄為明覺」的機會都沒有!
註:若沒有「如來藏物」,那麼,這種「空性」其實也無法生出一切「萬有」,因為「無物可被心所緣」…就不能「相待生搖」的「起為世界」了。
王炜翔
SM大德您好,请教一下何为广义的「空性」呢?谢谢!
Snmr Miri
在上面主文的右圖中,好像已經有畫到「廣義的空性」……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所謂「廣義的空性」必然要含藏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才可以。
若沒有含藏「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話,那…那這種真空妙有的「空性」,說真的,實在太虛無縹緲了。而且,若只在這種「虛無縹緲」的情況下…竟還能自己生出一切法來,那不只是違背了「因緣法」,同時也會落入「梵我外道」之中……
Snmr Miri
空性的三種層次:
Snmr Miri
註:如何用「空性」來解釋整個法界,那就得看各人的功力了。其邏輯理路,就如「唯識論」只用「唯識」來論整個法界一樣。
但,不管怎麼論,其原則,總不會脫離「空有同義」就是。
Snmr Miri
以同理故,「唯識論」的「識」,也要含藏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才可以,否則,此「識」就會「唯」得太過份了。
不過,還是有人硬這樣「唯」就是,然後,他們的理論…就變成了…心能生物的「唯識」,而且,不只如此,竟還大剌剌的自詡為佛教正覺,還到處破邪顯正,真是傷腦筋。
Snmr Miri
職是之故,只要有人否定「法界論」…「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論述,或否定「現量的物界是怎樣的如如有」,或以為「心能生物」,或以為「物只是被心所妄見的一種幻覺」,那麼,從「法界論」的角度…就能略知這個人的知見是如何了。
Snmr Miri
反過來說,只要有人能破「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這種法界實相,那麼,這個人就已經推翻了整部的「法界論」,然後,「法界論」這本書,對他而言…真的就可以當柴火來燒了!
· 回覆 · 分享 · 2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