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分享了 1 則貼文。2022 · 3月23日上午10:21  · 
今天看到這則貼文,很讚!佛法真的不是蓋的。
如果有空的話,將會對這個「三三昧」來說說我的看法,尤其是那個「無相三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18105991252/posts/1021536941769360/
福印佛學筆記在法界論壇社團中分享了 1 則貼文。3月22日下午12:55  · 
《三三昧》
配合〈四色〉與〈無色界禪〉的〔三三昧〕,即:
(1)空三昧:觀無常而得定。
(2)無相三昧:觀無外色而得定。
(3)無所有三昧:心解脫於貪、瞋、癡三相而得定。

在【雜阿含。八十經】說還要靠觀識是緣生緣滅法而得慧解脫。
圖源:網絡傳圖
275994918_496010422239865_5091676349322024453_n.jpg
#解脫正道
#三十七菩提分法
#正法永住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按讚得自利
#分享是利他

Snmr Miri
●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所有三昧。
◎就這三個「三昧」,真的很可以讓我醉個三大阿僧祇劫了!讚嘆!
Snmr Miri
https://baike.baidu.hk/item/%E4%B8%89%E6%98%A7/1506265
三昧_百度百科
三昧(sānmèi) 一詞,來源於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教內外對此詞皆有不同的論述和解釋。 其有一般和特殊兩層含義: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慮的能力,或者指修習所得的,發展了的集中力。從而,它也就變成了可以使禪定者進入更高境界並完全改變生命狀態的神秘力量。
“三昧”是個總括的概念,細分成為: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其中,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一共有二十五種定論,交換修煉。最終是為了得到“無生法忍”至“涅槃”的結果。
Snmr Miri
https://www.ddm.org.tw/xmnews/cont......
學佛Q&A:什麼叫做三昧?
原係梵文Samadhi,漢譯為定、正受、息慮凝心之意。《大智度論》卷五有云:「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卷二十八又云:「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以聲聞乘而言,三昧即指九次第禪定;以大乘菩薩而言,三昧是涵蓋聲聞的次第禪定,更是如《六祖壇經.定慧品》所說的「定慧一體」,而且更重視慧。所以《六祖壇經.般若品》特別強調修習持誦《金剛般若經》的般若三昧,天台宗則以持誦《法華經》名為修持法華三昧。

Snmr Miri
本來想特別針對《(2)無相三昧:觀無外色而得定。》的這個問題…來深入探討一下,因為「無相」、「觀無外色」的字義,實在有很多內容,以致於,這裡面的「坑」有很多,一旦我們稍不注意…很容易就落入那個坑裡面去……
Snmr Miri
但,以……故,還是先以「養生」為第一要務,目前的我,不宜「思慮」太多,所以,只好暫時放下了。
.
註:有關這個問題,其實只要懂得「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那麼,要了解「無相」會是怎樣的…心中〝無〞相,「觀無外色」會是怎樣的「內觀」而「無、外、色」,我想,並不難洞見…在同一句話裡不同層次的各種內容。然後,知所抉擇,而不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如是祝福大家!

Nancy Wang
Snmr Miri 我們每個人都會作夢,有作夢的能力,但可以說這個夢是本有的嗎?
如同樹的種子在條件俱足下,有能力可以長成大樹,可是要說樹是本有的,這樣妥當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1FmRdpvuI
佛的境界里有六道众生要度吗?
Snmr Miri
如是!
所以,如果你認為「夢是本有」、「樹是本有」的這種看法是「不妥當」的,那麼恭喜你。
因為,你將有能力…撥開這種「不妥當」而更深入的看到真正的「本有」義!祝福你!^^
Snmr Miri
剛剛看了一下視頻,很棒!
不過,我的看法是…如果佛看不到眾生所看到的「夢」,那麼,佛在這方面的能力…可能就不如眾生了。
我的意思是說…因為佛(菩薩)能如實洞見眾生之苦,故能以無執之「畢竟空(無相)」來度…所謂的如如存在…但卻是如幻之眾生(觀無外色)。如是!

Nancy Wang
Snmr Miri 或許我們彼此對「本有」的定義有所不同吧!
視頻中法師說:從佛的觀點來看是沒有任何萬事萬物的存在「畢竟空(無相)」,因為佛具有五眼,能從不同眾生的角度看法界的樣貌,若以「佛眼」來看法界的話,法界最原始的狀態即是法界光明,並無任何的佛、眾生、萬物,所以從佛說的經典上來理解,「本有」的狀態是法界光明,如如存在的僅是光明而已,這是佛眼的如實境界。
如同白色海螺,在正常眼睛來看,就是白色,但對一個黃疸病眼翳者來說,只能看到黃色的海螺,但實際上白色才是海螺的真相,在沒有眼翳的人面前,海螺就是白色。
所以眾生眼中的萬事萬物,只是個夢境、幻象,既然是夢幻,就不能說是本有,這是佛經裡的定義。
例如:佛經上講的「一水四見」。同樣都是水,因為眾生業力的不同,因此對現象界的東西感受也就不同。就像水,對人來講,可以拿來喝。對魚來講,水是牠的空氣,就魚兒來看水,就像牠的宮殿一樣,牠的住家。但是餓鬼來看,水就像膿血啦。那天人來看水,就像琉璃,美麗。這就是佛經上很有名的「一水四見」。
那以佛眼看水,佛看到的就是光明而已,光明才是本有的。如同白色海螺的白色才是本有的。
我覺得還是以佛經的定義來解說比較如法!
Snmr Miri
●或許我們彼此對「本有」的定義有所不同吧!
◎如是!
◎謝謝Nancy Wang 能如此寬容的相待。^^
Snmr Miri
●例如:佛經上講的「一水四見」
◎以「四見」故,「水」必然是事先「本來就存在」才可以,然後,才有辦法被不同層次的眾生所「四見」。
◎也就是說,若沒有「水」,那麼,根本就沒有「見」可見,那也就沒有「四見」可被我們所「幻」覺了。
◎因此,我們可以從這個「幻」去見到「真」(本來面目),而不是從這個「幻」去否定本來的那個「存在」。
◎也就是說,若因「四見」而去否定「水」的「本然存在」,那就是顛倒人了。
◎所以,此「幻」會是怎樣的「幻」呢?耐人尋味啊!
◎我的意思是說,那個「水」…就像那個「本有」,如果沒有這個「本有」的存在,那麼…根本就不會有「被眾生所幻見」的這種事情發生。
◎所以,什麼是「本有」呢?妙哉!
◎也或許,這個「本有」就是Nancy Wang 你所說的「光明」吧?但,真的是「光明」嗎?耐人尋味啊!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就很明確的說這個「本有」是「心本有」和「物本有」,也就是指「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因而,「光明」,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心」的一種「清淨無染」的狀態而已,或…(略過^^)。

Snmr Miri
●我覺得還是以佛經的定義來解說比較如法!
◎不好意思,我不是很正統的佛教徒,所以,只能唯「實相」是論。
◎其實,佛經的說法(翻譯)也有很多種不同版本,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說,好像很古早的時候…也有用「本有」來翻譯的,只是時代變遷之後,大家就以為「空」才是「佛法」的重點了……。
◎………(略過)
◎然後,大家就忘了…「有」是怎樣的「本有」、「如如有」、「假有」、「空有」、「幻有」的真實義,最後,竟「倒果為因」的以為「幻有」才是「空」的「實相」……
◎我想,這裡面應該是有很大的誤解吧?尤其是在「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的時候。^^

Snmr Miri
●因為佛具有五眼,能從不同眾生的角度看法界的樣貌,若以「佛眼」來看法界的話,法界最原始的狀態即是法界光明,
◎如是。
◎所以,以具五眼故,佛必能以「肉眼」的方式…看到眾生所見的一切。
◎簡單的說,法界的實相,並不是只有「佛眼」所看到的才是「唯一」實相。
◎換句話說,「佛眼」所見的「光明」,也只是「光明」那一部份的「實相」而已。我的意思是說……(略過)。
◎總之,若我們以為「光明」才是「法界實相」的話,那麼…只要我們將這個「實相」的法義展開,我們可能就會發現這樣的問題:
「法界一切法、一切現象」都是從這個「光明」所「生」,或所「顯現」……
◎「光明能生(顯現)一切法」? 我的意思是說,像這樣的「實相」Nancy Wang 你能接受嗎?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覺得這樣的「實相」是很有問題的。所以……,以我個人的看法,所謂的「光明」,也只是某種角度範圍內的一種「實相」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法界實相」。

Snmr Miri
●如同白色海螺,在正常眼睛來看,就是白色,但對一個黃疸病眼翳者來說,只能看到黃色的海螺,但實際上白色才是海螺的真相,在沒有眼翳的人面前,海螺就是白色。
◎「對一個黃疸病眼翳者來說,只能看到黃色的海螺」,其實,我們也要「肯定」這種看法才可以。也就是說,我們並不否定「對一個黃疸病眼翳者來說,只能看到黃色的海螺」這件事。
◎以不「否定」故,我們更能明確的確認「正常眼睛來看,就是白色」的這種事實。
◎只是,一般人很容易因某種緣故,就很拚命的去否定「黃色的海螺」,更有甚者,還有一些人會拿「黃色的海螺」只是一種「幻覺」的這種知見…反過來否定「白色的海螺」,然後就……
◎然後,這種人就沒有機會…在「白色海螺」的那裡…更深入的看到「本有」的真實義了。因為「白色海螺」早已經被他那種錯誤的「邏輯知見」所空掉,甚至…他們還會以為這種「空」就是「光明」……
◎雖然是同樣的也在說「光明」的名相,但其真實義,相差十萬八千里啊!

Nancy Wang
Snmr Miri 一水四見的佛經原意指的是(相)是由不同眾生的共業心力所幻化的,所以就不是侷限在(水)這個樣貌,如同在雨天的空中出現彩虹般一樣,同一個時間與位置,觀測者的地域角度不同就有看的見彩虹跟看不見彩虹,亦或是看到的彩虹樣貌不同,但真相只是天空中充滿了細小的水滴而已。
那萬事萬物的本來狀態其實就是法界光明,也就是所有一切眾生的共同法身,這是經典上說的。
或許您應該聽過【萬物都是佛】這句話吧! 萬物的本質就是法身光明,那法身就是佛,也就是(真如心)。
所以所謂的「本有」指的正是法界光明(光明法身心)。
而「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是由「法界光明心」幻現而來的。
這就是所謂的一心三藏,
本來的狀態只有一心而已,所以以「佛眼」看整個法界,就只有一個法界光明心而已。
經典上說「空性」就是「光明」,就是法身心。
如同作夢一樣,我們在夢中,看見的人事物如此真實,但所有在夢中的一切,都源自於一顆心而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一十八
色界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色界;聲、香、味、觸、法界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聲、香、味、觸、法界。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十五
「爾時,法上菩薩摩訶薩謂常啼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何以故?真如無動,真如即是如來。不生法無來無去,不生法即是如來。實際無來無去,實際即是如來。空性無來無去,空性即是如來。無染法無來無去,無染法即是如來。寂滅無來無去,寂滅即是如來。虛空無來無去,虛空即是如來。善男子!離如是等法,無別有法可名如來。此復云何所謂如來真如?一切法真如,同是一真如,是如無分別、無二亦無三。
Snmr Miri
● 那萬事萬物的本來狀態其實就是法界光明,也就是所有一切眾生的共同法身,這是經典上說的。
◎若有經典這麼說,但,我們是怎麼「理解」的呢?耐人尋味啊!
◎在「共同法身」中,如來我小米粒還是小米粒,而Nancy Wang 還是Nancy Wang 的話,那麼,這個「共同法身」是怎樣的「共同」呢?耐人尋味啊!
◎該不會是我小米粒和你Nancy Wang 都是從「共同一個」的那個「光明」所生出來的吧?
Nancy Wang
Snmr Miri 是的,您答對了!
法界光明心就是一切眾生的本尊,我們都是法界本尊的分身。
Snmr Miri
●或許您應該聽過【萬物都是佛】這句話吧! 萬物的本質就是法身光明,那法身就是佛,也就是(真如心)。
◎【萬物都是佛】這句話,若改成「萬物都是本有」,那或許我們更可以了解…什麼是「本有」之義。
◎其實,那個「真如心」就是一種「本有」。難道不是嗎?如果不是的話,那……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不只是「心」有個「本有」的「真如心(如來藏心)」,其實,「物」也有它的「本有」…那就是「如來藏物」,或稱之為「地.水.火.風.四大如來藏」。
Snmr Miri
◎該不會是我小米粒和你Nancy Wang 都是從「共同一個」的那個「光明」所生出來的吧?
Nancy Wang
Snmr Miri 是的,您答對了!
法界光明心就是一切眾生的本尊,我們都是法界本尊的分身。

.
如果Nancy Wang 的意思是說,我們都是從「共同一個光明(本尊)」的那麼所生出來的「不同體(分身)」,那…這裡面的問題,很大。因為,我吃卻是你飽,那我才不要哩!
「共」,應該不是這樣的「共」,以不一不異故。但,這個問題,就先到此為止了。
Nancy Wang
Snmr Miri 是的,「真如心」就是一種「本有」,法身不生不滅,永恆存在,經典中定義「本有」,指的是法身真如心,而「地.水.火.風.四大如來藏」是含藏的,需要條件具足才能顯現,所以是幻有,如果是(本有),為何以(佛眼)看法界,佛沒有看到火,水...等呢?
所以我才說,要依經典的定義比較如法。
Snmr Miri
●「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是由「法界光明心」幻現而來的。
◎ ^^
◎我想,這正是我們的歧見所在。
◎唯,一時無法說清楚。看來,我們的討論只能先到這裡了。以後有緣再續唷。感恩賜教!
Nancy Wang
Snmr Miri 您說:我吃卻是你飽,那我才不要哩!
我上面說了,我們共同的本尊是法界真如心,本尊跟分身的關係很清楚了,分身跟分身之間的關係是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業障個人了,不會混在一起的。
Snmr Miri
●本尊跟分身的關係很清楚了,
◎當你成佛了,而「我小米粒」可以說就是「你那個佛」的「分身」了,不是嗎?
◎但是,「你那個佛」卻沒有辦法讓「你的分身」…也就是「我小米粒」…成佛,那…這樣的「佛」到底是怎樣的佛呢?耐人尋味啊!

Nancy Wang
Snmr Miri 所有的佛可以讓所有的眾生都成佛,您不用擔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UwboeKalA
为什么众生终会成佛?是自动成佛的吗?
Snmr Miri
●如果是(本有),為何以(佛眼)看法界,佛沒有看到火,水...等呢?
◎其實,佛看到的是「地.水.火.風.四大如來藏」,而「如來藏」就是指「周遍法界 本不生滅」的一種「本有」!
Snmr Miri
●所有的佛可以讓所有的眾生都成佛,您不用擔心.....
◎如是、如是!
◎但,問題是「現在」啊!
◎現在的「佛」和「我小米粒」…竟還相差了一個「佛的法界」…還無法「共同」哩!
Snmr Miri
那麼,這樣的「佛」,已經「共同」了嗎?還是還沒有?
Nancy Wang
Snmr Miri 「周遍法界 本不生滅」的一種「本有」的特性,是含藏的,經典在定義時,含藏的不能說是「本有」,我還是強調,依經典的定義比較妥當。
Nancy Wang
Snmr Miri 海浪跟大海是共與不共的關係,這樣應該很好理解。
Nancy Wang
每個眾生都活在法界內,法界就是一個法身心,一尊佛,這不就是共,您身上的細胞都共用您一個身體。
Snmr Miri
是的,所以說是「不一不異」,因而所謂的「共同」,必須是要有「不一」的內容才可以。否則……(略過)。
Nancy Wang
Snmr Miri 海浪跟大海的水量不同是不一,海浪的水是大海的水是不異。
Snmr Miri
視頻很棒,除了法師所說的兩個原因之外,我就狗尾續貂的再說一個,那就是:「離苦得樂」是「佛性」的一種「本能」。也就是說,除了我們都具有「佛的本性」之外,除了有善知識的引導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們就是依這個「本能」才有辦法邁向成佛之路。
Nancy Wang
我有參考過這一篇裡面的討論,我覺得不錯,希望您也能將他們的討論看完,希望對您有點幫助,謝謝您!
https://www.facebook.com/johnson.ho.378/posts/3936743993120693
Snmr Miri
●「周遍法界 本不生滅」的一種「本有」的特性,是含藏的,經典在定義時,含藏的不能說是「本有」,
◎這個「含藏」,很有意思!妙哉!
◎如果,我們能了解「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心物不相在」的事實,那麼……
◎所以,「經典的〝定義〞」,真的很有意思。但,真的就只能先這樣了。要忙其它的事去了,感恩賜教。^^
Nancy Wang
Snmr Miri 就如同我們凡夫有(高興)跟(生氣)的潛藏特性,但平常沒有對境時,並不會顯現生氣或高興的狀態,所以高興或生氣的樣貌,並不是本有的狀態,所以地水火風四大如來藏是潛藏的,以(佛眼)來看只能看到光明。
如同太陽光在正常時,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種顏色,必須透過三菱鏡折射,方能看到七彩光,所以七彩光是含藏的,平常看不到的,平常看不到的,稱為「本有」,本來的光,就是一種光而已,這樣的定義,才是標準的認知。
所以,還是請以(佛眼)所看到的境界,來當定義的標準,謝謝。
Snmr Miri
^^

Nancy Wa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qV6a1eggY
众生度不完vs众生都能成佛,是否矛盾? 慧灯 问道 第五季 初入佛门篇2
Nancy Wa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i2-d3ndu4
我们能度尽所有众生吗?
Nancy Wa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a7OLwHB2bk
一切众生 必将成佛

Snmr Miri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譬如一心力,能生種種心,如來一法身,出生諸佛身。」
◎由於還沒有看過《華嚴經》,因而,還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本意是什麼。
◎唯,以「法界論」之功德力故,個人絕不會依文解義的死在「如來一法身 出生諸佛身」的文句之下。
◎所以,什麼是「如來」?什麼是「法身」?什麼是「一法身」?什麼是「如來一法身」?什麼是「出生」?什麼是「諸佛身」?什麼是「佛身」?什麼是「諸」?什麼是「出生諸佛身」?耐人尋味啊!
◎嗯,「如來一法身 出生諸佛身」,妙哉!
◎沒想到《華嚴經》也蘊藏了如此深邃的「法界實相」的密義!讚嘆!
◎又,經文為什麼會說「譬如一心力 能生種種心」呢?待有空再來深入研究一下……。^^

Snmr Miri
天啊!越來越覺得「法界論」實在是太重要了。
尤其是,當我們面對那麼「無上甚深」的經典的時候,一般凡夫俗子的我們,怎麼能不以自己的程度來解經,然後就落入「依文解義」的誤區呢?
不只如此,我們可能還會很理直氣壯的、振振有詞的、挾經自重而狐假虎威的說:經典就是這麼寫的!你想謗法嗎?
真是兩相辜負啊!
Nancy Wang
Snmr Miri 您說的對:一般凡夫俗子的我們,怎麼能不以自己的程度來解經,然後就落入「依文解義」的誤區呢?
所以才要參考真正證悟大德們的教言,就如鄭師姊所言:顯密一致的觀點,尤其是密宗證悟的大德們。
例如:西藏著名的(岡波巴大師)是十地菩薩的證量,在他的教言中如果與漢地證悟的大德們所言一致的話,那基本上是不會有錯誤的。
所以,【一切諸佛合一】的這個觀點,是究竟的真理,如鄭師姊所舉經典中(大海與海浪)的例子是一樣的道理,可以解釋每個眾生都能成佛,但眾生又度不完的問題。
Snmr Miri
我不否認「共同的一」,但,也不否認「不一不異」會是怎樣的燈燈相攝就是。^^
Nancy Wang
Snmr Miri 以下鄭師姊也提到:
堪布說:心與心可以相連,可以融合。
所以佛與佛的心,可以相連,可以融合。
(相連)就是諸佛多佛的分化狀態,
(融合)後可以成為一尊佛。
佛說羅摩伽經卷中
我今示現如來十力、四無畏等陀羅尼力,安住一切諸佛正道,以此陀羅尼力,能令十方一切諸佛,同一法身。
這部經裡,有一段(陀羅尼),說明念誦此一陀羅尼,可使十方一切諸佛,同一法身。
也就是說令一切諸佛合為一佛,成為一個法身。
如果要解釋成令一切諸佛,都成為相同的佛,那就不恰當了,因為每尊佛本來就一模一樣,本來就相同,還需要藉此陀羅尼力,來令一切諸佛相同嗎? 不需要吧!
所以(同一法身)要解釋成(同一個法身)才符合經文的意旨。
Snmr Miri
●堪布說:心與心可以相連,可以融合。
所以佛與佛的心,可以相連,可以融合。
(相連)就是諸佛多佛的分化狀態,
(融合)後可以成為一尊佛。
●如果要解釋成令一切諸佛,都成為相同的佛,那就不恰當了,因為每尊佛本來就一模一樣,

.
◎如是,所以說「不一不異」。
◎若過度的把這個「共同」解讀成「唯一」,那…這種「唯一」,說真的,已經非我智力能及…… (略過)。^^
Nancy Wang
Snmr Miri 所以才要參考證悟大德們的教言。
Snmr Miri
^^
Snmr Miri
簡單的說,我個人並不認同「唯是一個」的這種看法,然後,竟還以這種「唯一」來否定…「不一」是怎樣可以「共同一法身」……
Snmr Miri
或許,也可以這麼說,只要違背「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原理,那麼,其法再怎麼高妙…也將無有是處。

張武雄
如來為何沒有說法?
若有所說,皆是個人解義,就像猜測佛眼所見皆是光明一般,以世智定義佛知見,哈哈,佛無知無見🙏
Snmr Miri
●若有所說,皆是個人解義,
◎所以,「法界論」也真的只是我個人對「法界」的一種看法而已,然後…竟然也能自醉於其中,美哉!^^
張武雄
Snmr Miri 能得到答案的都稱之為法船,米粒兄是個嚴實的造船大佬😁
Snmr Miri
當大家都可以坐這條法船的時候,那…我就可以和船上的每一個人「共同一法身」了。^^😁
Nancy Wang
Snmr Mir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71dEmmVik......
证成现象即佛论之一 by 堪钦慈诚罗珠
YOUTUBE.COM
張武雄
Nancy Wang 師兄好,有所說皆讚,有增上都是好方法👍
Nancy Wang
張武雄 证成现象即佛论 說的是:【萬法就是佛的壇城】
佛的壇城指的是佛的身體,也就是佛身、法身。
張武雄
Nancy Wang 師兄,如果您以為的佛是一個人,那就還有得繞了,如果佛眼只見光,何以文殊菩薩要您持心如大地,如水火風呢?這樣是見還是不見?
Nancy Wang
張武雄 境界程度不一樣,修法就會有所不同,佛眼只見光,那是佛的境界。
張武雄
Nancy Wang 師兄,您猜測了佛所見
Nancy Wang
張武雄 不是我猜的,是法師依經論說的。
Nancy Wang
張武雄 法身是光明的,萬法就是法身,萬法的本來面目就是法身光明,這是有經典依據的,不是猜測。
張武雄
Nancy Wang 經典非佛親撰耶
張武雄
Nancy Wang 千百種心,千百種讀法,哪一法是真佛法,法法皆真,也皆妄
Nancy Wang
張武雄 密續是佛所說的,西藏的證悟大德依密續所做的論。
張武雄
Nancy Wang 說真卻是假了,觀心為要
張武雄
Nancy Wang 看到自心的起伏變化,才是經典的作用處,對照用
張武雄
Nancy Wang 自心如何生法,法如何不生,才是重點

張武雄
自性本無淨染,
根緣塵而生出種種法,若說萬法皆佛法,確實生出諸佛身,因為任何一法皆可見如來
Snmr Miri
如是!如是!讚!
張武雄
若說那位尊者證了十地菩薩,那肯定是十一地驗證十地了
張武雄
佛眼所見光明,會不會是形容清淨無染的本性,就是那麼簡單而已,雖然我也是猜測而已😁
張武雄
有所言說皆是戲論,您是還是我非呢?😁
所知皆妄
張武雄
兩位師兄,我補眠去了🙏

Snmr Miri
這個「共一如來藏」、「共同一法身」、「毗盧遮那佛」,很有意思,待Fb恢復正常之後,再來申論一下。
Snmr Miri
世親釋十卷十六頁云:今當顯示由此因緣,應知諸佛雖同法身;而或成一,或復成多。應知一者,法界同故;諸佛皆同法界為體。法界一故;應知一佛。又一佛者:以於一時,一世界中,無二佛現;故知一佛。
Snmr Miri
● 應知一者,法界同故;諸佛皆同法界為體。法界一故;應知一佛。又一佛者:以於一時,一世界中,無二佛現;故知一佛。
◎這句話,我修改了一下標點符號。
◎「應知一者,法界同故。諸佛皆同法界為體,法界一故,應知一佛。又一佛者,以於一時,一世界中,無二佛現,故知一佛。」
◎這樣,或許我們將更能了解「法身」和「毗盧遮那(佛)」的意思。
Snmr Miri
●「應知一者,法界同故。諸佛皆同法界為體,法界一故,應知一佛。」
●「又一佛者,以於一時,一世界中,無二佛現,故知一佛。」

.
◎我們可以從「法界論」的「唯一物界」看到…「心物相應的法(界)」…會是怎樣的「一」。於是……
◎於是,從「一」處,我們可以看到:「應知一法界者,物界同故。」
◎也可以從「法界論」的「無量心(不可計數的有情心)」看到:「諸佛皆同物界為體,物界一故,應知同一法身。」
◎於是,從「無量」處,我們可以看到: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
◎也可以從「一(物)」和「無量(心)」皆是「無限」的地方看到:「又一無限者,以於一時,一世界中,無二無限現,故知一無限。」
◎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共一如來藏」、「共同一法身」、「毗盧遮那佛」原來是怎樣的「不一不異」了。
◎也就是說,我們將可以從「法界論」的「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原理中…如實洞見「皆一」的那個「共」,而不會把「藏」、「身」、「佛」當成是一個「唯一的同」。

◎簡單的說,「無量(不一)」之所以會「同(不異)」,那是因為有「一」和「無限」的關係,妙哉!

Snmr Miri
所以,「同一如來藏」、「共同一法身」、「毗盧遮那佛」的「同一」、「共同」、「毗盧遮那(遍一切處)」,你會怎麼理解呢?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裡面所隱含的「一」、「無量」、「無限」的內容,真是妙哉啊!不可思議!
Snmr Miri
註:用「法界論」來解釋「法身」是怎樣的「不一不異」,那真是天衣無縫!讚嘆! ^^
Snmr Miri
下接……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9318105991252/posts/1025026568087064/
回覆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