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4月11日下午3:03  · 
《靜心的道次第》
當我們有能力「抱元守一」的時候,這個人就可以算是「入流」了。

靜心的道次第(1).jpg

靜心的道次第(2).jpg

靜心的道次第(3).jpg

Snmr Miri
註:所謂的「入流」即是入「逆生死流」,或入「聖者之流」,然後,以「一」故,將有能力漸次的進入「入流亡所」的道次第……
Snmr Miri
所以,莫謂無心便是道,因為,無心猶隔萬重山。
靜心的道次第(4).jpg
Snmr Miri
也就是說,當我們返觀能力強的話,我們將會因「澄淨」的心、或「無妄念」的心、或「不再攀緣外境」的心…,而更能洞見自己有如銅牆鐵壁的那個「業習」,然後……
然後,這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Snmr Miri
●這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也就是說,這時候…才真正懂得如何返求諸己,然後向心內求法……
Snmr Miri
當我們能洞見自己的「業習」竟然有如銅牆鐵壁的時候,我們更必須依著這個「抱元守一」的定力,然後漸次的深入「入流亡所」的進路!
註:這是一條很「鑽(專)心」的進路。
鑽(專)心.jpg
Snmr Miri
奇怪,這幅圖…當初怎麼會標寫著「無明→妄識 執見→空」?這並不是「鑽心」的次第啊?
當時,可能是想說,因無明我們才有妄識,而這種「妄識執見」就是一種「空」吧?
不知道欸,忘記了。
鄭來也
無明→妄識 執見→空」,心不空就好啦,然後空有同義,暗明同義,
Snmr Miri
從「本有」的角度來看,「心」當然是「不空」。能「空」的是那個「妄識執見」。
Snmr Miri
有點想起來了…
那時候,應該是說…只要我們能夠一直向心內鑽研進去,我們就會洞見「無明」是如何生出「妄識」的,然後,以「洞見」故,就能知道…如何逆生死流的把這種「妄識」的「執見」…層層落籜的「空」掉,然後,就可以不再被「無明」所耍賴的回到…清淨本心。
應該是這樣吧???

Snmr Miri
鄭來也  後來,我把圖改成這樣,覺得要這樣…才比較合乎「鑽心」的道理。
鑽(專)心 2.jpg
Snmr Miri
以「鑽心」故,我們將可以體會到《楞嚴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會是怎樣的進路……
《《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所覺空,空覺極圓。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Snmr Miri
正好看到這一則貼文,可以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35621683410958/posts/2852436955062752/
靜心的道次第。鑽心。心如牆壁。鐵板一塊。這程度也敢出書。
Snmr Miri
《轉貼》
◼️達摩祖師用的法門叫做「凝住壁觀」,簡稱「壁觀」: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也就是將心凝固安住於「真性」之理,觀察「無自無他,凡聖等一」,用印度佛教經論的語言說就是「觀察人、法二無我性、空性、真如」。
Snmr Miri
《轉貼》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785657898211444&id=100003018446079
Jinne Li:
遊珠頭
你這程度也敢出書
哈哈
還早的很⋯
Snmr Miri
那個遊子也真的很不自量力。
所以,若有知音來與之捻花微笑,那麼他一定會非常感動的。
Snmr Miri
這一篇貼文,也可以參考。
《轉貼》何謂佛法?鐵板一塊。識者幾人?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35621683410958/posts/2026633637643092/
靜心的道次第。鑽心。心如牆壁。鐵板一塊。這程度也敢出書。
回覆分享4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