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4‧9‧9…上午7:39
我對「一合相」的理解是…一種因緣和合的狀態。
因此,我就先用這種內容…來談談「一合相」的各種層次。
註:心物相應則成境,心境相應則成事,心事相應則成理,心理相應則成法,心法相應則成萬法,萬法與萬法相應則成不可思議法界。
Snmr Miri
註:原來「一合相」的原始語義是…「聚一執」。
因此,如果是用「聚一執」的角度來論法的話,那就有了不同字面的理路論說,而這「聚一執」…以「執」故,此義就偏向於「心」相了,因此,有關這部份的另解…就先行略過。
Snmr Miri
註:如果,當初是把「一合相」翻譯成「一執相」,那麼,我應該就不會用「因緣和合」的角度來解說「一合相」了,而應該會改用「總執」的角度來論說這個「一執相」。
所以,底下解構的「一合相的各種層次」是用「因緣和合」的內容來畫的。因此,若想要用「一執相」的角度…來看我底下所畫的圖,當然也可以,只是…可能要稍微腦筋急轉彎一下…才有辦法自我圓通了。不好意思。
Snmr Miri
一合相的第一層內容:
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甚至是包含了一切的現象界,從來就是「一合相」。
Snmr Miri
一合相的第二層內容:
具有「觀察」與「被觀察」的這種「一合相」。
Snmr Miri
一合相的第三層內容:
具有「觀察者」在「觀察」…一切可「被觀察」的外境。
此時的「心」…就有了「能見」和「所見」的這種「能所」關係。
Snmr Miri
因此,這一層次的「一合相」含有兩種內容,一種就是:圖中整個畫面所顯示的。另一種則是:「心」裡面的「能所」也算是一種「一合相」。
Snmr Miri
一合相的第四種層次:
這一層次就比較偏向於整體的「法界」了。
註:上面的兩個層次…是屬於「個人的法界」, 至於第一個層次則是特指「世界」。
Snmr Miri
一合相的第五種層次:
這一層次,個人的心已無「執念」,因此,能洞見法界之實相。
註:這裡的洞見…就是一種「直觀」或所謂的「現觀」。
Snmr Miri
一合相的第六種層次:
由於(個人)的証悟,能成就這個「清淨心」,然後,此「覺悟者的心」與「法界」一體,此是名「法身」。所以,這種「法身」…也是「一合相」。
註:這種「一體」就是…「能所雙泯」之後的一種「即心即物」。
Snmr Miri
一合相最高層次的內容:
以「法界一體」故,能統合一切,故「三世一切佛 共同一法身」。
也就是說,這種不可思議的「共同一法身」…就是「一合相」!
Snmr Miri
這種最高層次的「一合相」,真的是「唯佛與佛 乃能知之」,所以,難怪經文會說「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經文另譯:此聚一執,但世言說,是法,非可言法,嬰兒凡夫,偏言所取。)
Snmr Miri
又,這種無上的層次,在法不可說的情況下,在「唯佛與佛 乃能知之」的情況下……,說真的,在「諸法」的當下…就不得不已經是「真如」。
所以,「諸法真如」,事實上,就是一種不可思議(不可說)之法!讚嘆!
Snmr Miri
所以,「一合相」會是怎樣的…從來就是「真如」呢? 妙哉!不可思議!
Snmr Miri
由上面的各種「層次解構圖」,我們可以看到最後的「無上一合相」…實在是包含了「各種層次的一合相」。也就是說「共同一法身」…實在是包含了「三世一切佛的每一個法身」,因而,這種整體的「一合相(共一法身)」…事實上,就是一種「不一不異」! 職是之故,如果我們說「一」,不對。若說「異」,也是不對,唯能說「不一不異」耳!
Snmr Miri
註:「未來佛(眾生)」是怎樣的可以與「諸成就佛」…「共同一法身」呢?耐人尋味啊!
我的意思是說,諸有為法…如何能當下就是「諸法真如」呢?這個「當下」…真的很耐人尋味唷!
Snmr Miri
由於有人把「一合相」解讀為是一種「混合成一」的外道思想,而不是「和合為一」的佛法理論,於是,他們就一直否定「一合相」了,因為,他們認為「一合相」就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在法界根本就沒有「一合相(混合成一)」這回事,因此……
註:如果,「一合相」的意思就是指「混合成一」而不是「和合成一」的話,那麼,他們為什麼會一直否定「一合相」,說真的,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佛法裡的「一合相」,或如來所說的「一合相」,其意思真的會是外道的那種「混合成一」的那種「一合相」嗎?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由於對「一合相」的不同解讀,於是《金剛經》裡的這句話「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就有了各種不一樣的解讀!例如:
●若真有世界存在,那就是外道思想的那種「混合成一」的一合相了。
●若這個世界是實有不變而恆常,那就會變成了一個實有不變的「一合相」。
●世界之所以能存在,那是因為「一合相」的關係。(註:這裡的「一合相」是什麼意思,請自行解讀。)
●若世界真的會存在,那必然會以「一合相(因緣和合)」的方式存在。
●這個世界必然存在,因為真妄不二…從來就是「一合相」……
●………(註:或許,你也有自己的解讀方式……)
真是佛演一音,眾生隨類各得其解啊!
Snmr Miri
「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這裡的「一合相」,其語義…會是外道思想的那種「混成而實有的一合相」嗎?還是……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這裡的「世界」也可以是指「實有不變的那種世界」嗎?還是……
真是耐人尋味啊!我的意思是說,如來會那麼無聊的拿一個「不能成立的名相」來「此龜有毛,即非龜有毛,是名龜有毛」嗎?所以,如來會說「此斷滅,即非斷滅,是名斷滅」嗎?也會說「此常見,即非常見,是名常見」嗎?
Snmr Miri
顯然,不會這樣說,因為「斷滅」和「常見」的看法根本就是錯誤的,根本就不能成立。也就是說,如來根本不會那麼無聊的用「錯誤而不能成立的「名相」來「此××,即非××,是名××」。
所以,如來所說的這個「××」…至少是要符合「世俗諦」才可以。否則,如來所說法就毫無意義可言。
Snmr Miri
由此可知,「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的「世界」必然是要符合世俗諦…這樣才不會壞了世間法。
同樣的,「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的「一合相」也必然要符合世俗諦,然後也才能符合最後「是名一合相」的肯定(接納)之語。
職是之故,能符合世俗諦的「一合相」,必然就是指「一種因緣和合的狀態」,怎麼會是指「混合而成為一的那種實有」呢?也就是說,「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這裡所說的「一合相」,絕不會是「外道思想的那種一合相」。因此,若有人刻意這樣去解讀的話,那不造成三世佛冤才怪!
Snmr Miri
總之,這個「××」必然要先符合「世俗諦」才可以,然後,如來也才有辦法再藉著「此××,即非××,是名××」來超越這個「世俗諦」,然後讓我們的心(知見)…能更向上提昇的洞見「勝義諦」,如是!
Snmr Miri
至此,我們可以再回過頭來看「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這句話,我相信…你現在應該已經知道要怎麼解讀了,祝福您!
李純中
你很有想法
Snmr Miri
謝謝純中兄的鼓勵!^^
4小時
回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