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4‧10‧16…上午10:39
「明心見性」之後,我們還有很長的「行深般若」的路要走。就像什麼「照見五蘊皆空」……。我的意思是說,就像「空然覺照了五蘊」之後,我們還要更上一層樓的邁向「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2‧明心見性的進路.jpg

Snmr Miri
昨天,這篇貼文竟然貼到我的臉書去了?……
不過,也還好。 因為竟然也「引蛇出洞」的…讓我再度看到了某些人的心識法界…果然是怎樣的唯心(根性)所造,然後,讚嘆「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果然是一句千古名言!
Snmr Miri
當我現在是怎樣心性的人,我就已經是那樣的人了。
這句話,儼然已經成為我個人自勵的座右銘了!所以,我甘心於「現在這樣的我」嗎?還是…還可以再進步一些? 加油!

Snmr Miri
要了解「明心見性(解脫)」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眾生是怎麼一直在「現象界」輪迴的。
3‧輪迴的有情眾生.jpg
Snmr Miri
從心的「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所謂的「明心」就是要明白心的「用→相」。
簡單的說,如果我們不了解心的「心用」與「心相」,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明心」。 是的,不了解心的作用,我們是沒有能力「運用自己的心」來証入「明心」這個階段的。

4‧不同層次的明心a.jpg
Snmr Miri
什麼是「相」?以「心的體性用相」故,這裡的「相」當然不是指「外境」。
但,不管如何,要「明心」之前…就一定要先懂得「外境相」是怎樣的「諸行無常」才可以,這樣,我們的心…才不會一直跟著無常而無常(不定)。
4‧不同層次的明心b.jpg
Snmr Miri
這裡的「相」指的就是「心相」,尤其是那個「遍計所執相」,也就是「心」的那個「所執」。註:這個心的「所執」…如果沒有去除掉,那我們就沒有機會「明心」,以心有「所執」故,我們的知見通通都是執著的偏見,這樣,怎麼可能會「明心」呢?
4‧不同層次的明心c.jpg
Snmr Miri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同樣的,《金剛經》這裡的「相」也是指「心相」。也就是說,我們心裡面的那個「遍計所執相」就是虛妄的。
因此,「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就是說,我們若能確定的見到這個「所執相」是虛妄的、是非相的,那我們就可能見到「如來」(心的本來面目)。
Snmr Miri
只是,有人把「凡所有相」的「相」…因著「凡所有」的「所有」義…就把「現量的一切外境」也當成了是「虛妄相」。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啊!這樣不錯解專門在談「心」的《金剛經》也難。
註:在「唯心」時的「一切皆空」,則是另一種境界。因此,在「唯心」時,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人會拿這種「唯」來否定「一切境」,然後,就很「唯心」的錯解外境了。總之,若拿這種「悟境」來「空掉」外境,那等於就是否定了「諸行無常」印,這種「大誤」,不可不慎。

Snmr Miri
想要空掉「遍計所執相」,那麼,了解「心用」(心與外境的相應作用),那就很重要了,唯有了解這個「相應作用」是如何成「相」的,我們才更能知道這個「心」要怎樣的「清淨」才不會落入「遍計所執相」裡面……
然後,我們就要想辦法讓這顆心保持在「清淨無染」的「心用」之中……
註:「心用」就是「覺用」,也就是說,要如何讓自己「覺所覺空(清淨)」的…邁向「空覺極圓」,就是我們能「明心」而更上一層樓的功夫。


4‧不同層次的明心d.jpg
Snmr Miri
要「覺所覺空」,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用「定」的功夫去…一念不生。
當然,這種「一念不生」是一種「方便法」,就只是讓我們去了解「空」是怎樣的「清淨」,如此而已。
若把這種「定境」當成是「實相」,那麼…這種「有為」將不能進入「無為」來成就「法界大定」。
但,不管如何,這種「方便法」是必然要走的,因為…別無其它可以「立地成佛」的法門…可以選擇。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任何一個標榜「立地成佛」的法門,絕對會善用這個「有為定」的方便法……,然後,先刻意的、專注的…善用鑽子的…先鑽破自己的銅牆鐵壁,再說……
Snmr Miri
唯,以「有為」故,如何放下這個「有為」而進入真正的「無為」,這則又是一門很有智慧的「功夫」了。不管如何,「行深般若」的這個「行深」…真的是很重要的一種「行」……,總之,功不唐捐就是,讚嘆!
Snmr Miri
●就只是讓我們去了解「空」是怎樣的「清淨」…
◎「清淨見(空性見)」比把「一切都空掉」…重要得太多了。
◎把一切都空掉,就只能「心外求法」的証得「頑空」,怎麼會証得「內心」從來就是「性覺必明」的那個「智慧」呢?
◎所以,真正的般若智慧,就在…如何空掉「見思二惑(妄識執見)、如何空掉塵沙惑、如何轉化無明為無無明……那裡。
◎因此,我們要如何才能「見(証)」到這樣的「空」性呢?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怎樣才能証得這種真正「見〝空〞性」的智慧呢?每思及此,雖自己能力尚有未逮,卻也常常被這種「空境(清淨心)」所感動著,美哉!


Snmr Miri
●我們要如何才能「見(証)」到這樣的「空」性呢?
◎至少,要有足夠的「禪定力」才可以。
◎也就是說,這是個「不同層次的明心」,而到了這個層次的時候,如何讓此「心」在現象界…沒有「用」(無相)…無作用(無作)…無功用行(無住)…的進入「心」的「真如界」裡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卡!
◎也就是說,想要真正的「明心(明白心的作用)」,那麼,就要讓「心」處在一念不起(空)的狀態,並從「空」的反振盪中…知道「心的作用」是怎樣的「不得不與外境相應」……。
◎是的,就是要從這「不得不」中…了知(看到)「心的作用」。然後,要到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算是真正的「明心」!

4‧不同層次的明心e.jpg
Snmr Miri
用「空」來証「有」,這太重要了,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而不外傳的法界大「祕」法!
只可惜,大部份的修行人錯過了這個「祕法」,然後…竟用他所証到的「空」…來空掉一切「心外之境」,真是辜負了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外境」了,不只如此,同時,也把自己推入了「心外求法」的誤區…還渾然不覺……

Snmr Miri
把「外境」空掉、或虛擬掉,然後,誤以為這種「空幻」就是一種「夢」,而且,竟還把這種「夢」當成是「空的實相」……
說真的,這樣的「實相」,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真的很讓人無言……。
但,以……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此,「法界論」會被這種人看成是外道,那也只是很理所當然的事而已。
Snmr Miri
「法界論」很簡單,但是,當碰到這種會說「法界論是外道」的人,這時候的「法界論」就不得不變得甚深又甚深了……
希望以後會有更多的人…能看懂「法界論」,也能看懂「法界大圓」,如是祈願! 阿彌陀佛!^^
不同層次的明心。當我是怎樣心性,我現在就已經是那樣的人了。可
Snmr Miri
《節錄轉貼》註:外道之說,還在其次,我們要有辦法看到這種人的心性,然後,能給自己一個毛骨悚然的警惕,我想,這才是重點。
Snmr Miri:
不能釐清「心物不相在」的人,就會在迷糊中…不知不覺的落入「心能生物」的誤區,然後…可能就會錯解了這「玄玄一寶」原來是怎樣的一種「寶藏」了。
Jinne Li:
Snmr Miri 讀點書 哈哈
程度有夠差的⋯文盲喔!哈哈

Jinne Li:
Snmr Miri 不懂不要亂屁~外道 哈哈
…………(略)

Snmr Miri:
我竟然沒有耐心可以把精靈兄的文看完……,看來,他的貼文也只能是白貼了。
Jinne Li:
Snmr Miri 你本是文盲 看了也看不來 哈哈
Jinne Li:
Snmr Miri 不是給你看的 你看不來的
是給別人看的 不要自己往臉貼金
你不值一提~外道


Snmr Miri
用「空」來証「有」,和用「空」來否定「有」,其「肯定」與「否定」…相差十萬八千里!
當「有」被『否定』了之後,這樣的否定…怎麼能「空有同義」?
是的,這種否定式的「空」,再怎麼說「這種空不是空 而是真空妙有」,其實已經落入詭論之中。 因此,說真的,像這樣彎來拐去的「真空妙有」,就只是在玩文字遊戲的一種識智辯聰而已,怎麼能…見「空」性呢?
註:這裡的「空」是指…清淨無染、毫無妄識、空無一物(物:執念)、清澈有如虛空、唯心而性覺必明……。

Snmr Miri
見「空」性,不可思議!
所以,從「明心」到「見性」,我們到底是見了什麼「性」? 還是見了什麼「空性」?
5‧從明心進入見性.jpg
Snmr Miri
先說「見性」。「見性」就是見到了「心的本性」。
但是,要「見性」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就如上面所說的,要讓「性→用」之間不起「性用」,這有多難,你知道嗎?所以,這完完全全是一種逆生死流的功夫。
亦以「逆生死流」故,以不再與「現象界」有任何是非交纏故,以此「心」不再有「所執」而能清淨如虛空故,以此「心」得以「無緣不生」而「無生」故…,如此的「見性」就具有了可以「解脫」的能力。

Snmr Miri
一般來說,「見性」就已經見到了「心的本性」,已經可以算是「解脫」了。因為這個「性」就是「性體」,也可以說就是「心性」的本來面目。
但是,若從法界論「體性用相」的角度來講,則又有了這個階段的次第內容……。(請看下一篇文章)

Snmr Miri
「見性」是可以用「有為的定力」來「一念不生」,然後,以此「一念不生」的「空」來「見性」……
所以,這種「有為的功夫」能算是「解脫」嗎?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是的,當我們用「有為的功夫」來「見性」的時候,就表示,「我」還不是真正那樣(已經解脫)的一個人。而是,還在「有為」中…被「能所」所「二元對立」的人。
所以,用「定力」見性的人,還不能算是「解脫」!
因此,在「空覺極圓」之後,如何向上一層樓的「空所空滅」(如何滅掉能空、所空)…那就變成了很重要的「解脫」進路!
Snmr Miri
●用「定力」見性的人,還不能算是「解脫」!
◎簡單的說,用定力見性的人,還沒有完全純然的「見性」,因為……(略過)
◎因此,如何運用這個「定力」之所証,回到日常生活中來薰習自己的心性,這則又是另一門功夫了,而且…這將是一門很有智慧的功夫!
◎是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心性…變成有如「定力」中的那種「空(無為)」才可以。否則,定力終究只是定力,最後也只變成一種特技(或來世的神通)…來被自己的心性所雜耍而已。

Snmr Miri
會「空然覺照」的這個「心」…是怎樣的「空」?
是指「空心」嗎?還是指「心空」,還是指「空性的心」?還是指「心空…無自性」?還是指「自性空(自性本來空)」?還是指「有自性但卻無相的存在」?還是指……
所以,「心」會是怎樣的「空然覺照」呢?耐人尋味啊!
空然覺照,妙哉!
Snmr Miri
●用定力見性的人,還沒有完全純然的「見性」…
◎這句話裡的「純然」…會是怎樣的「空」呢? 耐人尋味啊!
◎所以,這個「空」會是怎樣的「純然」,或是怎樣的「空然」……
◎因此,這個「空」字的另一層義理,對很多的佛學老參來說,可能要再好好的深入研究一下才可以,切莫被「空」的表面字義所定解了。

Nick Shau
對於法身來說。何有一物在法身(外?或內?或中?)
以法身的角度來看。外境心法皆非一非異。如幻如化如夢如空花。
執著有境在心外的人。仍然未離身相身見。仍然是外道聲聞種性。
仍然未脫落身心。
看事情仍著時間相。空間相。內外相。仍然在能所看法,仍然。未通達不二法門。
仍然不懂唯是一心,唯是一念。唯是真如。
Snmr Miri
●外境心法皆非一非異。如幻如化如夢如空花。
◎既然是「非一非異」,那為什麼還要「如幻如化如夢如空花」?
◎難道就不能「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嗎?
Nick Shau
回應:萬法唯心生。
當然可以。
Snmr Miri
●執著有境在心外的人。仍然未離身相身見。
◎也或許,有「外境」見的人,就是未離「身相身見」吧?
◎但是,在我們還沒有証得「即心即物(心物一如、如來法身)」之前,以「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 心物不相在」的角度來看,那麼,這種「不相在」的看法,或許會讓我們更懂得「要如何修行」…才有辦法解脫!
◎且等有能力解脫之後,再來談「能所雙泯」之後…會是怎樣的「能所不二(法界一體、如來法身)」或「非一非異」不遲。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現在就一直執於「心境…非一非異」的這種看法,可能會不利於解脫。因為很容易落入「非一非異」的誤區之中。(如圖所示:如不証入唯心,可能會讓我們誤以為「非一非異」就已經解脫了。)
◎所以,在我們還未解脫之前,能先「唯心」,那應該是很必然的進路,因此,也讚嘆Nick Shau兄所說的「唯是一心,唯是一念。唯是真如。」,如是!
20‧如果沒有証入唯心,自然識可以轉成自然智嗎?.jpg
Nick Shau
本自解脫
Snmr Miri
讚嘆「本自解脫」,但是,還在「能所」中「有來有去」的我…還不敢如是睜眼瞎說!
Snmr Miri
我的看法是這樣,如果「本自解脫」的話,那麼「金礦」就沒有能力變成「黃金」了。
Nick Shau
不解脫是因為未離妄想故。
我本來是人。
有一天我誤以為我不是人。
請問我要如何修?才能讓我恢復,我本來是人?
Snmr Miri
我本來是「金礦」,而當有一天我誤以為我不是「金礦」……
這樣就犯了兩大錯誤:
一是、「誤以為」自己不是金礦。而這個「誤」…將會讓自己背離了一切現實。然後,落入完全是虛妄的心識法界之中。
二是,將會錯失金礦正可以是「如來種」。因此,若以為自己「不是金礦」,那…功夫再怎麼好的人,也沒有能力把「不是金礦」冶煉成黃金。

所以,我們要先知道「自己就是金礦」,但也更要如實的知道「金礦還不是黃金」,所以,想要成為「佛(黃金)」,那還得先確認自己是「人(金礦)」才可以。

最後,權且藉用Nick Shau兄的邏輯,如果我們現在誤認為我就是佛的時候,那麼……,Nick Shau兄,你認為這個「我」將會如何呢?會因「不誤認」,然後自己就本來成佛了嗎?
Nick Shau
本來面目從來歸叢好好。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重點在於如何處理妄想。而不是在論人佛異同。
Snmr Miri
那就好好處理各自的妄想囉!
於我個人,我絕不敢妄想金礦會自己變成黃金。但也會因為已經擁有金礦而感到自豪就是。^^
Nick Shau
金鑛非金。因為滲入妄想。
妄執金礦以為是金。亦是無明。入常見。
金鑛因銷得金。金非作故有。本性如是。
無明非有。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所以。不可執調伏。亦非不調伏。
執調伏相是邪精進。
執不調伏放逸亦是凡夫相。二皆不可取捨。
僅供參考。
Snmr Miri
●妄執金礦以為是金。
◎我想,我們倆都不會「妄執金礦以為是金」才是。
◎所以,銷鎔的過程…就是一種必要的手段了。
◎或也可以這麼說,金礦裡的所含金就是「根本智」,而「如何銷鎔」就是後得智了。
◎「根本智(佛性)」,眾生本有。 但是,「後得智」就必須要有一些「覺行」的智慧才可以。
◎簡單的說,沒有「後得智」的「佛性」…再怎樣厲害也只是「根本智」而已,無法成就「正等正覺」!
◎以「根本智」從來就「如是覺」故,那麼,「後得智」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銷鎔金礦」才有辦法「因銷得金」,否則,金礦永遠還是金礦,終不得成金!
◎由於「後得智」很重要,那麼,如何銷鎔「妄想(礦識、無明)」,或使之成空,或使之轉識成智,或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那就得看我們自己冶金的功夫(智慧)了,祝福你!
Nick Shau
都是過程。
Snmr Miri
●……「如何銷鎔」就是後得智了。
◎這種後得智(般若),正是諸佛之母,美哉!
Snmr Miri
●都是過程。
◎雖然都是過程,但從成「果」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就是因為過程…而且是必然的過程,那麼,於我個人而言,則更應該要好好體會這裡面的智慧才可以,因而,實在不敢過於好高騖遠……。
Nick Shau
沒有境界。
如如法。智如如
Snmr Miri
非其質不足以成其器。 以我目前不是上根的資質而言,也只能儘量腳踏實地的看著自己的腳印,然後,順便欣賞沿路…可能的美好風光……
謝謝Nick Shau兄的指教唷,感恩!
Nick Shau
以法交友。一楽也
Snmr Miri
合掌皆歡喜,如是!^^

Snmr Miri
◎註:長這麼大了,我還沒有看過,有人曾用「空然覺照」的這個內容…來解釋這裡所說的「空」義。
例如:「當體即空」,「法界論」會理解為…「純然(空、清淨無染)…洞見當體(相、現象界)」。
例如:「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法界論」會解釋為「一切色被心所如實(清淨)覺照、空然覺照一切現量之本色」。
例如:「照見五蘊皆空」,「法界論」可能也會這樣解釋:「空然…照見五蘊」。
例如:「見空性」,「法界論」可能會更直接的說…「空然…見性」。
◎而上面所說,無不在在的就直接說明了「空有同義」,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直接了解「一切世間諸所有物」是怎樣的「皆即菩提妙明元心」,也就是說,可以讓我們直接了解「心物不二」或「即心即物」的道理,根本不用拐彎抹角的用什麼上根利智去頓悟什麼「空就是有(或…空就是色)」……。
◎再註:我不並是說,別人的解釋就是錯誤的,而是說,在他所的解釋中,除了能理解之外,「法界論」更有了另一個角度的看法,然後,僅供參考而已,如是!
◎然後……,或許吧?這樣那些和我一樣笨的人,可能就比較有機會用另一種角度…來看懂「空有同義」的甚深義吧?祝福大家!

Snmr Miri
註:「法界論」很能理解在「唯心」時的那種「一切皆空」是怎樣的「空」,因而,那種「一切皆空」的「空」會是怎樣的「覺受」,並不能等同於「空然覺照」,所以……。(略過)
簡單的說「空然覺受」只能覺「心」的存在,或只是「唯覺」,並不能感受到此「覺」之外的一切。以「寂滅」故。而「空然覺照」則能現觀一切境,如觀掌中珍……

Snmr Miri
再註:「法界論」也能清晰明見「緣起→性空→空性→…→見空性」之次第,絕不含糊,因而,各種「空」義的內容,於「法界論」如觀掌中珍,只是,這些不同層次的「空」義,往往被很多佛學老參們「心物相混」的跳躍邏輯所混淆了,然後,以混淆故,就只能在錯亂的邏輯中…「空來空去」的玩起禪宗公案的那些腦筋急轉彎的遊戲,竟還以為玄妙高明……。
Snmr Miri
●「緣起→性空→空性→…→見空性」之次第……
◎「緣起→性空→空性→」就是在描述「現象界」。
◎「現象界」就是被心所觀察的,於是……
◎於是才有了「見空性」之說,也就是說,「現象界」能…被心所如實知,才說「見空性」。
◎然後,此「心」能現觀現象界之一切「實相」,絕不會被「性空」或「空性」的「空」字…所迷糊!
◎註:會否定現象界的人,就已經被「空」字所迷糊了,不只如此,還更嚴重的背離了「諸行無常」印!真是三世佛冤啊!
Snmr Miri
●於是才有了「見空性」之說……
◎嚴格說起來這個「見空性」有三義。1、見「物界」之空性。2、見「心界」之空性。3、見「心物相應」之空性,也就是見「法(法之界)」之空性。
◎有關於2的「見心界之空性」,又分為三種,一是見到了「心識(相)」也是空性。二是向內的…見証到心之本性(體)。三是向外的…也就是指「空然覺照」(性)。以「空然覺照」故,此心就是「唯覺」,而且,一切「心之覺用」皆在法爾如是之中……。

1天
回覆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