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8月11日上午9:22
《轉貼》
Snmr Miri: ●但若是一開始就摻入知見,就肯定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知見上爭辯了,這樣就失去了想一窺《法界論》的目的。

◎其實「法界論」是可以融通各種法門的,因而建議小乖兄或可用另一個角度來試試看。

◎就是在你認為有衝突的地方,想盡辦法的去「融合」,也就是說,想辦法用你原本的法門來看懂法界論,也可以儘量用「法界論」來看懂你的法門,我想這裡面的「自我融合」才可能更重要,也才更是自己的功力所在,要不然有可能只是「又學到了」另一種名叫「法界論」的法門而已。這樣對你的幫助並不大。

◎所以,就保留自己法門的看法,並不是要在「知見上爭辨」,而是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去統合」,而這個「統合」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註:要很努力的找到自己真的沒辦法統合的時候,那麼在「這個地方」才可能是我們自己真正的盲點。然後…….

Snmr Miri: 當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進路方式,因而建議只是建議而已,不必放在心上。

只是這個建議,我以後都會跟來這裡的每一個人這樣說就是。^^
.

樊小乖: Snmr Miri ●想辦法用你原本的法門來看懂法界論,也可以儘量用「法界論」來看懂你的法門

○這正是我「最後」要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必須先瞭解《法界論》。

○不論是用《法界論》當印證工具,還是用既有法門當印證工具,前提是,都必須要先瞭解什麼是《法界論》。

○法門對我而言,是從不同角度來探索這個情器世間的工具,當然這也有一個前提,就是使用的法門,都是「校準」過的,也就是「融通」過的,就算各法門的論點有所差異,也要知道為什麼。

○目前在初入《法界論》階段,所以我現下的立場就是如海棉般,不排斥,就是吸收,之後再做融通。

○在吸收的過程中,您說啥就啥,我盡可能放空,之後再慢慢細問「為什麼」,反正我都會整理。例如「鏡子」為何我以為您指的是「空大」?就算和我原本知見有所出入,我也沒急著辯駁,而是去試著找出您的論點。

先說「空大」為什麼是一種「用」。當鏡子面前沒有一切物的時候,鏡子是表面是無一切相的。這就是「空大」。

↑↑↑↑↑

我是因為您這句話才會錯意的,您譬喻的具像「鏡子」說是「空大」,所以才去思考,為何您說「空大」是「用」?那是不是「心、物」的「體性用相」中,「用相」是「空大」所作用的?也許您的立基點在這。( 目前當然知道不是了 )

這沒有要怪什麼,文字般若本來就有這種問題,很容易落入知見之爭,沒有立即反問,也是等說完了再說,不然議題很難一直對焦在一件事上。

感恩合十 😊🙏
.

Snmr Miri: 謝謝小乖兄!^^

在網路上,還真的很難碰到像小乖兄這樣的人。因為在網路上…大家幾乎都用很頑強的我見在爭辯…。

那種「我是你非」真的一點意義也沒有,因而我只好退回自己的論壇,然後…隨緣!

當然,偶爾也會出去玩一下啦,然後再回味一下…別人是怎麼起乩的。

不管如何,我也只是懂我所懂的,如此而已。

然後,懂得越多,就越慚愧。因為…只要我把自己所懂的都做到了,那就已經成佛了啊!不是嗎?

只是,很明顯的,目前的小米粒…真的還天地懸隔的相差十萬八千里就是,所以還須要非常非常努力才行。

~~~~~~~~~

樊小乖 世上兩難:「將別人口袋的東西,放到自己口袋;將自己腦袋的東西,放到別人腦袋」。
在文字或言語爭辯的當下,其實對方還沒說完,腦子就已經在醞釀反駁的話了,根本不會去看(聽) 別人在說什麼,到最後不是比誰打字快,就是比誰比較大聲了,沒有意義呢。
心平氣和就好,我們所修是為了「離苦」,知見一生,苦上加苦。一起加油!感恩合十 😊🙏
Snmr Miri 「離苦」,甚深!
而我現在最重要的當下是:要為現在是怎樣的我…負責!然後,再為我想成為怎樣的人…負責!然後再為我會成為怎樣的人…負責!
Snmr Miri 這些事,都和別人無關!
若是有關,那就是「我」和「我之外」的一切…相應…之後的那個「返觀」了。感恩!
Snmr Miri 所以,若有人從「法界論」上得到隻字片語,那是那個人的能耐,與我無關!因而,那個人也必須為他自己的能耐負責!如是!
Snmr Miri ●所以才去思考,為何您說「空大」是「用」?
◎從每一種狀態,皆有其「體性用相」可被論述。因而「空大」實在也有自己的「體性用相」。
◎之所以會特地說「空大」是一種「用」,那是針對整個「如來藏」的理路來說的。
◎即:
如來藏「體」…就是指如來藏心、如來藏物。
如來藏「性」…具「能起一切作用」之性。
如來藏「用」…能起一作用而成一切法。或不起作用而「空大」。
如來藏「相」…一切根塵陰處界,即整個法界。

樊小乖 喲!原來「空大」也有「體性用相」喔!一直沒看您老提,以為只有「心、物」有呢!這倒要好好向您請教了。
不論是在《法界論》中,或在小子的既有知見中,「空大」都是很特殊的存在,小子知見的就先不論了,《法界論》的「空大」的「體性用相」又是怎麼的一個端倪呢?
既然先前已經定義了,「心物相應」起「作用」的是「心」,那「空大」的「能起一切作用之性」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Snmr Miri ● 喲!原來「空大」也有「體性用相」喔!一直沒看您老提,
◎不是已經提過很多次了嗎?
◎每一種狀態,皆有其「體性用相」可被論述。之前也有說過,就算是「虛空」也可以用「體性用相」的內容來論述的呀,不是嗎?
◎「虛空」尚且可以,何況是「空大」。
◎嘿嘿~~,「空大」的體性用相…且容我先懶惰一下,賣個關子。^^
Snmr Miri ●既然先前已經定義了,「心物相應」起「作用」的是「心」,那「空大」的「能起一切作用之性」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怎麼這樣問了?
◎顯見小乖兄好像還沒有睡飽?不用心…。^^
Snmr Miri 空大,就是「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然後可以「空然覺照」。
從「空然覺照」的語義,大概就可以略知其「體性用相」了。

樊小乖 Snmr Miri 呃!被發現了... 現在在分心狀態... 五六日都在加班,今天還在跟同事對測... 連雄哥發問的那樓,我都看了還沒法參與... 不回又怕「不禮貌」... XDDD
那我先忙一下好了... 哈... (汗)
張武雄 樊小乖 在方向相同的道路上,心意想通,先忙著來吧
樊小乖 還特地去翻了一下筆記,先前提到的 ↓
「心物相應就是法」,這個「法」若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體性用相」... (略)
↑↑↑↑↑
當時我的以為是「心物相應就是法」的「法」,是相應後的「相體」。而您說的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我以為是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這個「相體」。
原來這邊也會錯意了!🤔
Snmr Miri 也不一定是你會錯意啦!有可能只是角度切入點不一樣而已。也有可能我表達得不夠完整。
●這個「法」若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體性用相」...
◎這個「法」若從「唯識」的角度來看「體性用相」..
◎這個「法」若從「緣起論」的角度來看「體性用相」..
◎這個「法」若從「法爾如是」的角度來看「體性用相」...
◎ 這個「法」若從「無生」的角度來看「體性用相」...
◎這個「法」若從「虛妄」的角度來看「體性用相」... 
◎………
所以,就算只看到「如來藏」,或只看到「相(體)」,那也沒錯啦!只是內容沒有「體性用相」那麼豐富而已。^^
樊小乖 問一個共識問題,我就先專心去忙了,明天有 deadline,要給客戶東西。
在《法界論》的模型中,以「識大、見大」和「地水火風」四大的角度來看,相應後的「相 (體)」,也俱足「識大、見大」嗎?
為了更清楚的提問,我舉一個具象情境:
◎「我 (手)」操作「布袋戲偶 (秦假仙)」,假設「我 (手)」為「心 (識見)」,「布袋戲偶 (秦假仙)」為「物 (地水火風)」。
◎「我 (手)」與「布袋戲偶」相應而為「 秦假仙」,「 秦假仙」為「法」,能走、能跑、能翻、能跳、能說話。
◎「 秦假仙 (手)」操作「迷你布袋戲偶 (素還真)」。
◎「秦假仙 (手)」與「迷你布袋戲偶 (素還真)」相應而為「 迷你素還真」,「迷你素還真」為「法」,能走、能跑、能翻、能跳、能說話。
===== 我是分隔線 =====
請問,在《法界論》的模型中,「秦假仙」、「迷你素還真」有「識大、見大」二大嗎?
Snmr Miri 塵歸塵,土歸土……
我的意思是說,心就是心、物就是物;秦假仙(物)還是秦假仙(物)、迷你素還真(物)還是迷你素還真(物)。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物」怎麼會有「識大、見大」呢?
除非這個「心物相應」成了我們這樣的「五蘊身」,然後你問的是:這個「五蘊身」有沒有「識大、見大」?那我會說這個「五蘊身」具有「識大、見大」。
由此可知:
如果小乖兄你問的是:那個秦假仙是有包括那個「手(心)」在內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那個秦假仙具有「識大、見大」。
同樣的,如果小乖兄你問的是:那個迷你素還真有抱括操弄秦假仙裡的那隻手(心)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那個迷你素還真一樣具有「識大、見大」。
.
了解這個「心就是心 物就是物」之後,那我們也可以把「五蘊身」分為「識」和「色(純物質身)」這兩個部份來看,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純物質(身)」,其實是沒有「識大」和「見大」的,就只有「四大」而已。
樊小乖 由此可知,可從兩個角度來看:
◎「種子」的角度,「心」永遠「只有」一個,不論是廣義 (周遍法界) 或狹義 (五蘊身)。
◎「法」的角度,層層相應、層層交疊的結果,會有「心 * N」顆「心」,但往前溯往,真心就那麼一顆。
請問,我可以這樣下結論嗎?
樊小乖 說好了要專心趕東西,但這問題於我很重要,需要釐清... 哈~ 又分心了... 一直在偷偷瞄,小米米回了沒?回了沒?回了沒? 🤣
Snmr Miri ●◎「種子」的角度,「心」永遠「只有」一個,不論是廣義 (周遍法界) 或狹義 (五蘊身)。
◎◎一個眾生只有一個心。要這樣說才比較不會誤會。
.
●◎「法」的角度,層層相應、層層交疊的結果,會有「心 * N」顆「心」,但往前溯往,真心就那麼一顆。
◎◎「法」的角度,層層相應、層層交疊的結果,會有「心念 * N」顆「念頭(心念)」,但往前溯往,真心就那麼一顆。要這樣說才不會產生誤會。
樊小乖 因為您提及過,無始刧來,不管怎麼輪迴,有情眾生就是那「一顆心 (識見)」。(先跳過輪迴是不是妄這件事)
而在「心物相應」的角度,「識見二大」在妄動後開始產生的種種「心物相應」的「法」,其實那個「心」都是「心念」,也就是「妄」。
所以嚴格來講,從「心物相應」一開始,那個「心」就不是「真心」。
請問,這樣定義,有什麼誤區嗎?(這是白話定義)
樊小乖 Snmr Miri 我知道您老沒那麼晚睡,不急著回,感恩。😊🙏
Snmr Miri OK. 那我要去休息了,晚安!^^
樊小乖 Snmr Miri 快去快去~ 米米晚安安~ ❤️

Snmr Miri ●而在「心物相應」的角度,「識見二大」在妄動後開始產生的種種「心物相應」的「法」,其實那個「心」都是「心念」,
◎而在「心物相應」的角度,「識見二大」在妄動後開始產生的種種「心物相應」的「法」,其實那個相應後的種種「心相」都是「心念」,
.
●所以嚴格來講,從「心物相應」一開始,那個「心」都不是「真心」。
◎所以嚴格來講,從「心物相應」一開始,那個「心相」都不是「真心」。
◎晚安!
樊小乖 Snmr Miri 明白,「第一次」的「心物相應」的「心」還是「識見二大」;之後的「相 (體)」就都不是了。
就如:「我 (手)」與「布袋戲偶 (秦假仙)」,「我 (手)」還是那顆「原本的心」,「一體兩面」的心。
※「一念不覺」的心,和「動念」的心。
感恩合十,米米晚安安。 😃❤️
鄭來也 靠@@!!你不會認為一個心能生出很多個心吧??此心非彼心心法,看12因緣結再圖~~~~~樊小乖 問一個共識問題,我就先專心去忙了,明天有 deadline,要給客戶東西。
在《法界論》的模型中,以「識大、見大」和「地水火風」四大的角度來看,相應後的「相 (體)」,也俱足「識大、見大」嗎?
為了更清楚的提問,我舉一個具象情境:
◎「我 (手)」操作「布袋戲偶 (秦假仙)」,假設「我 (手)」為「心 (識見)」,「布袋戲偶 (秦假仙)」為「物 (地水火風)」。
◎「我 (手)」與「布袋戲偶」相應而為「 秦假仙」,「 秦假仙」為「法」,能走、能跑、能翻、能跳、能說話。
◎「 秦假仙 (手)」操作「迷你布袋戲偶 (素還真)」。
◎「秦假仙 (手)」與「迷你布袋戲偶 (素還真)」相應而為「 迷你素還真」,「迷你素還真」為「法」,能走、能跑、能翻、能跳、能說話。
===== 我是分隔線 =====
請問,在《法界論》的模型中,「秦假仙」、「迷你素還真」有「識大、見大」二大嗎?
樊小乖 鄭來也 心怎麼會生心呢,這裡先不論其他,就是《法界論》,這個「心」和「心念」的定義,對我很重要,需要先確認這個基調。
《法界論》是值得花時間深入體悟的,只是要確定在同一個頻譜而已。呵呵~ 😄
鄭來也 是啊!遊子昨天就回答你的問題,這樣回答啊,或者心能生物或生出心物,種子說的人,常常會心物混洧嚴重~~~Snmr Miri 塵歸塵,土歸土……
我的意思是說,心就是心、物就是物;秦假仙(物)還是秦假仙(物)、迷你素還真(物)還是迷你素還真(物)。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物」怎麼會有「識大、見大」呢?
鄭來也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090910294303437&set=g.179318105991252&type=1&theater&ifg=1
鄭來也 原來遊子已回答了沒看見
鄭來也 這個小乖乖真的很利害!我相信那本法界論那一書,他能寫成像古代人一樣寫成論或疏,一百業變萬頁一大本,但先要搞通法界論經論的義理才可以
樊小乖 《法界論》書的內容,深的部分只有點到而已,但在對論後再反覆刷個幾遍,已較能掌握整個精髓,不過還是要不斷的確認任何聚焦都是在同一個面向,不然雞同鴨講就不好了!哈~
樊小乖 「萬頁」沒啥人會想看吧?倒是圖多畫幾張,比較能吸引人的注意,不過,要用簡單幾何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 🥴
鄭來也 怎會沒人看呢!真假仙就描述的很道地

Snmr Miri ●《法界論》書的內容,深的部分只有點到而已,但在對論後再反覆刷個幾遍,已較能掌握整個精髓,
◎然也!想要了解法界論,確實就是要這樣治學。(其實對任何法門也都是如此。)
◎「法界論」的本論,才約1800字而已,其它的「概論」也只是重點式的說明,但如果看得懂的話,其實這樣就已經很夠了。因而只要能用心的「反覆刷個幾遍」,必能看到其中的精華。要不然字只是字,就只是「再平常也不過的道理」罷了。
◎不過,對一般人而言,通常不會像小乖兄和武雄兄這樣有心的來「看」(深入)法界論就是,因而再寫「法界續論」…應該也是有必要的。
◎註:「法界續論」的內容都保留在「法界遊子」的部落格裡面,以後若有機緣,只要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出書。但不管有沒有出書的因緣,由於資料都已經存在,因而無憾就是。

樊小乖 Snmr Miri 期待呢,如果有因緣的話。😊🙏
Snmr Miri ●「第一次」的「心物相應」的「心」還是「識見二大」;之後的「相 (體)」就都不是了。
◎「識大、見大」就是「心」的「體、性」。(註:嚴格說起來,應該是「識」的「識體」,但以無礙其義故,略過。)
◎「唯識論」就是從「心物相應」之後,開始論起的。
也就是說,心有「心」的體性用相,而當我們在論「心相」的時候就已經在論「心與一切外境相應」之後的那個「識」了。而這個識的本體就是「識大」和「見大」。其性就是「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
Snmr Miri ●就如:「我 (手)」與「布袋戲偶 (秦假仙)」,「我 (手)」還是那顆「原本的心」,「一體兩面」的心。
※「一念不覺」的心,和「動念」的心。

◎若從…唯是「心相」…的角度來看,布袋戲偶並不能稱之為「心相」,因為真正的「心相」是在那個…「手(心)」所產生的每一個念頭…那裡。
◎所以,「唯識論」,雖然其本身已經是「心物相應」的狀態,但卻是很偏向「心」的只論「心的變化」而鮮少論及「物相」,甚至會用「唯識無境」的方式來專門論它的「唯識」。
Snmr Miri 由此可知,一般我們所說的「相由心生」。這個「相」指的就是我們的「面相(色相)」而不是「心相」,而「相由心生」也正說明了「心物相應」的不可思議。
以「心物相應」故,我們是可以從「面相」去反証到其人的「心理狀態」,包括潛意識、包恬根性、包括業力…,而那些潛在而看不到的心理狀態就是一種「心相」,我們又稱之為「遍計所執相」。
因此,唯識論,其重點不是在論外在的「面相」,而會很深入的論遍計所執相(心相),然後……
也就是說,唯識論只會去論操弄布袋戲的那隻手(心),而不會去論布袋戲偶到底是秦假仙還是迷你素還真。

Snmr Miri 註:「緣起論」正好反過來,「緣起論」的重點是在論「秦假仙、迷你素還真」就是怎樣的「性空」,而不是去論什麼「如來藏心」或「如來藏物」。
樊小乖 Snmr Miri 「秦假仙」是四大假合,可是「手 (心)」玩的太入戲了,將「情感」帶入了「布袋戲偶」,又因為「手 (心)」在操作,所以也間接的「感受 (分別)」了「秦假仙」的「五根」,甚至也起了一個「妄想」的「意識」... (不知道要不要再想下去?哈~)
這是小子剛剛的「胡思亂想」,即時打住,但覺得「好玩」,所以就貼上來了...🤣
Snmr Miri 直接說有一個叫「秦假仙」的「人」,這樣就不會離開「識色相緣」的論法,也就不會在「秦假仙的布袋戲偶」的比喻上…妄妄相連到天邊……。^^
樊小乖 Snmr Miri 如果「手(心)」是「識見二大」的話,「秦假仙」可以說是「識色相緣」的五蘊身,但前面的胡思亂想,如果從「秦假仙」換成「迷你素還真」...
「手偶相應」而為「秦假仙」,又操作「迷你素還真」,將「妄想」的情感直接帶入「迷你素還真」,甚至嚴重到認為「迷你素還真」就是自己...
現實中,還真有這樣的人,而且,還真不少...
有時小子也超愛胡思亂想呀... (攤手) 🤣
Snmr Miri 莊周夢蝶,「醒」來是莊周。這是莊周夢蝶耶?還是蝶在另外一個世界夢到了這個世界的莊周?
讚 · 回覆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