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8.10...上午6:48
了解「行」就是具有「相應」的根本語義之後 ,那麼,我們將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如果想要真正「解脫」的話,那…就一定要怎樣的「不行」才可以。

不相應之行A.jpg

不相應之行B.jpg

Snmr Miri
想要解脫,首先就要有「識色不相緣」的這個「不行(不相緣)」的基本功力才可以。
Snmr Miri
想要「識色不相緣」,那麼,基本「定」力是一定要有的。
否則,我們生生世世也只能隨自己的心識(習性)……一直「識色相緣」下去,如此而已。
Snmr Miri
在這個階段,如何向「識(業識)」下功夫,那就是很重要的課題了,因為,唯有「業識」越清淨無染,我們才有越單純的定力來「脫離」…法爾如是的「識色相緣」。
Snmr Miri
唯,以「業識」尚未清淨故,在修定的過程中,將因逐漸的「脫蘊」而會顯現出…相應於當時「業識」的「神通」出來。
以「業識」尚未清淨故,此時的「神通」可以說就是一種「妄識神通」,也就是還無法洞見「法界」的本質,我們還隔著自己的「妄識」在看整個「法界」。
但,不管如何,這只是一種過程,所以,也可以算是一種「好」現象,只要不自嗨的以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或以為那就是聖境、或究竟……。

Snmr Miri
這種逐漸「脫蘊」的過程,是很令人讚嘆的,尤其是在《楞嚴經》「五十陰魔」的章節中…都有很詳細的解說和描述。妙哉!
Snmr Miri
………(略過)
Snmr Miri
這種「脫蘊」的過程,往往會「產生」很多種各式各樣的「高人」。 然後,如果我們在「業識(習性)」的地方…其「自我返觀」的「心地功夫」下得不夠紮實的話,那麼,這種人…因「定」所法爾如是顯現出來的「根性」,也將會很「直白」的、很「法住法位」的…完全顯露出來。
職是之故,相對的,也可能會因「直白的顯露」,而更容易「目中無人」的…變成追逐五欲六塵的三昧勇士。因為他會…自以為那就是「直心」或已經「一切皆空」。
然而,事實上是…
這個人好不容易才把隱藏多世的潛意識(習性)給挖出來之後,卻又輕易的錯過了這種好不容易才能如實洞見「自己根性」的機會……。於是,竟又隨多世的根性…被自己的讀心獸所讀心,然後,就再度自我矇蔽的…隨之流轉而去。實在可惜!

Snmr Miri
要知道,已經解脫的菩薩,尚且還要用「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這種「入法界」的方式來「引蛇出洞」…才有辦法「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那麼,還在輪轉中的我們,竟敢如此不自量力的以為自己的直心就是道場…然後處處蔑視他人而不自知,或大言不慚的自以為已經無修無証…而一直嘲笑眾生愚痴!這種龜笑鱉無尾的自慢心性,真是狂妄無知啊!
而這些「狂妄無知」的心態,在「五十陰魔」裡面…真的可以表現得很淋漓盡致。然後,也很幸運的,這些蘊魔的「示現」…都能歷歷在目的被我們所洞見,並可以被我們所警惕,如果我們懂得「借境返觀」的話!

Snmr Miri
註:「識色不相緣」的過程,就是要用「定」的方式…才有辦法把我們多世的「業習根性」顯露出來,然後讓我們知道如何向「業識(心地)」下功夫,並讓「業識」逐漸的得以「清淨無染」。
「心物不相應」的過程,就是要用「入法界」的方式,才有辦法在「性覺必明」中…把自己的「無明」引蛇出洞,然後,得以轉識成智。
Snmr Miri
所以,已經解脫的菩薩行者,絕不會因「入法界」而就忘了「心物不相應」的「不行(不相應)」…要怎麼「行(覺行)」……
而這種「不行」的「行」,妙哉!還記得之前所說過的「三昧常行」嗎?不可思議啊!醉矣!
Snmr Miri
如果,我們細心一點的話,就可以知道這時候的「識色不相緣」並還沒有解脫,因為這時候的「不行(定)」還沒有能力讓我們的「業識」完全清淨。
但是,一些得少為足的人、返觀能力不夠的人、貢高我慢的人,就會從「定」的妙境覺受中…錯以為已經解脫。
註:「定」可以讓我們的業識如鑽子破牆般的「先」體會到牆外的「妙境」,但是,我們也要有能力返觀到自己的這一面銅牆鐵壁才可以,否則,若一直「緬懷」定境時的那種妙境,並錯以為那「已經是我」,那終究還是一種「心外求法」!以自己還是在銅牆鐵壁之內故。
不相應之行A.jpg
Snmr Miri
註:一般人在死後,也有辦法「識色相離」,所以,有足夠「定」力的人,或可在「活」著的時候…就有機會印証「識色不相在」。
但,說真的,這時候的「我」…其實也只是在「業識(習性)」比較淡薄而比較沒有那麼妄執的狀態下,或說此時的我們,那種「刻意有為的定力」比一般人厲害,如此而已。
Snmr Miri
註:是否已經解脫,最簡單的印証方式就是要好好了解《楞嚴經》所說的這段話:「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而這「淫心不除 塵不可出」,絕不是只有「戒」、或只有「定」、或以為可以「樂空雙身修法」…,那麼簡單而已,因為…。(略過)


Snmr Miri
註:是有很多「高人」,會在妙境中錯以為「草木皆是有情」……
如《楞嚴經》在識陰中解說的第四魔境:「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所謂的「水也有見聞覺知」、「粒子也有意識」、「宇宙就是一個龐大的意識體」…的這些看法,原來是用什麼境界來衡量揣度的。
.
PS..這種「萬物皆有意識」的看法,於「法界論」如觀掌中珍,待有空,再來畫一幅圖,來解構一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認為「萬物皆有意識」……
Snmr Miri
覺得這位劉國福師兄的解釋很到位,可以參考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61796790763040/posts/3297687643840606/
劉國福:(2-2-4)知無知執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徧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徧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
(譯)又這些上述十種修禪那狂解的善男子,窮研諸行陰至空盡,雖於第八識的識陰還元顯現,已滅七識遷流生滅之性,然而於識陰寂滅之性,其之精妙尚未圓成。這時若於所觀識陰之體是有知覺的,則有知覺之體應是徧圓於一切法之故,那麼一切法也應有知覺了,因知此之故,就誤立以為一切法也應有知覺之解;認為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識,則與人無異。草木壞死可轉生為人,人死亦可轉生還成為十方草樹,彼此輪迴無可選擇,執著於有情無情皆徧有知,而產生錯誤的勝解者,這個識陰行人則會墮入知其實無知的邪執中。(待續)
Snmr Miri
剛剛又看到國福師兄的貼文,有看到這樣的一段註解(註四十二):
「佛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心為能造,而一切為所造,此是生物之正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61796790763040/posts/3299882500287787/
Snmr Miri
還不太了解其「此是生物之正理」的意思,待我問問去。

Snmr Miri
當然,很多認為「草木皆有情」的人,不見得就有這樣的証量,而就只是一種道聽塗說、或來自於一些信仰學說、或純屬於自己的一種想當然耳。
Snmr Miri
總之,只要能了解「心物不相在」的實相,那麼,會有這些看法的人…必然會更細心而深入的去「推敲」這裡面的真相才是!
註:我不是說他們對「萬物皆有意識」的看法必然就是錯誤的唷,而是說…在同一句話裡的內容…有可能會「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所以我們必須要更仔細的去洞察這裡面的「一元」會是怎樣的真相才可以,可不能太籠統的含糊了事。
陳巴里
一切唯心造。非是草木皆有情。佛性(本就存在)也具足了本源智慧。人身及萬物本就同源,但除靈性類有佛性,其餘皆是因緣所聚之生滅物。以科技說是謂:宇宙弦(波動)。因緣所形物所聚生大部份大同小異,科學說:是原子是粒子……种种聚集而成。本就法爾如是,非是原子、粒子…有覺知?是波動感應而聚形。就如同磁石的磁塲聚集同源的鐵沙而聚形。磁石喻心性,如四方或角菱所吸引者則成磁石之形。人類之心識一動成弦波之動,若感應則聚集成識弦波之形。如日人實驗家、以水而測試水之結晶,說是水有覺知?我認為錯,若水有覺知絕不願被吞嚥。那是人之意念弦波動水同源而結成,是被動感應,非是覺知靈性体。佛言:一念動三千,心念比光速速得多多,故感應弦波快速。心不能生萬物,而是心念頭之弦波能漸聚物形。是惡是善、是美是醜,同樣弦波會反震本體而成自心的對與錯。参考
Snmr Miri
讚!「法界論」亦做如是觀。
只是,有關「心念頭之弦波能漸聚物形」這句話,「法界論」會更明確的這樣說:是心念頭…使弦波轉成粒子,然後粒子就可以漸聚成形的有了物質狀態。也就是說「弦波」還是屬於「物界」的「如來藏物」,而不屬於「心」。
職是之故,這種周遍法界的「弦波」…一定要依「心動」才有辦法因「心之念力」而起其被動的作用……
因此,以「心念之波動」故,我們或可勉強稱這種「心」的念力…為「念波」,這樣才比較容易理解。
.
註:事實上,「心念」連這種「弦波」的現象都沒有。因此,必須藉著這種「弦波(如來藏物)」來相應…才有辦法以「弦波轉成粒子」的方式來為我們所謂的「念波」做工,於是,我們說:心能轉物……。
陳巴里
Snmr Miri 弦波是一種振動波長,無遠弗屆。故佛說:此動即彼動、此無即彼無。弦波是否粒子,應由科技去證實。然而心念弦波是有的。
Snmr Miri
以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弦波並不是粒子。
又,所謂的「心念弦波(念波)」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我認為要有更嚴謹的定義與認知才可以,這樣才不會與物界「波粒二象性」的這種「波」相混。
Malcolm Macks
米粒兄所言甚是!
小弟的看法是~
因為一念無明而起心動念,同時「物本有」的存在又提供了讓心「能」有「所」振動之材料,然後心本有的念「力」才讓物本有的「弦」起了「波」動而成為「粒子」,接著就像米粒兄所說的粒子就可以漸聚成形的有了物質狀態。
也就是說~
心為「體」
振動為「性」
作用力為「用」
波、粒子為「相」
Snmr Miri
「法界論」的「體性用相」不這麼看,因為,這樣有「心物相混」之嫌。
「心」有心的體性用相,「物」有物的體性用相,「心物相應」,也就是「法」,也有法的體性用相。因此,我們要有辦法很清楚的看到這些「體性用相」才可以,這樣才不會把「外境的相」錯當成是「心相」。也才不會把「萬有」錯當成是「萬法」。
陳巴里
是的。極可時弦波在無時空中無阻礙且無前後。這祗是幾近佛學的識想無明說,而佛性是無思無想無動…專精於佛性萌發才是要務。有情、無情、同圆種智。是妄為覺明圓融萬物的自性圆覺真如法。明自性即能自性包融一切。故!自性是有但無形,由真如法可認知,妄為明覺祗是入佛性一真法界的始行法。

Snmr Miri
《轉貼》
Snmr Miri:
想請教師兄,你在(註四十二)中所說的《……一切唯心造」。是心為能造,而一切為所造,此是生物之正理。》這句話裡的「生物」是指「心能生物」的意思嗎?還是另有其它的解釋?還望師兄能更詳盡的說明一下,謝謝您!
劉國福:
Snmr Miri 是心為能造,而一切為所造,此是生物之正理。
Snmr Miri:
謝謝國福兄再次提醒。
但,這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心能無中生有而造一切,所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
劉國福:
👏👏👏(註:拍手 )
Snmr Miri:
●「心能無中生有而造一切,所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
◎這樣的「心」實在是太厲害了!
◎只是,以我個人現在的智慧…真的無法理解這種「厲害」就是!
◎沒有「顏料」,工畫師怎麼有辦法「畫」諸世間呢?好奇怪?
◎由於沒有顏料的關係,那麼,這個「諸世間」不就變成了…不是被心所「幻生」、就是被心所「梵生」了……?
◎但是,這樣的「佛法」,雖然有「心」可以為「因」,但卻「無緣」可以成就「因緣」之法,所以,這是佛法嗎?好奇怪?

Snmr Miri:
我們的對話好像結束了?
那就這樣了,謝謝國福兄。^^
回覆分享2小時
回覆分享3天已編輯
Snmr Miri
嗯,只要是內行人,直接對論一兩句,就可以知道什麼和什麼了,真的不必長篇大論。^^
Snmr Miri
說真的,一定要看懂「法界論」的「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才不會錯解「唯心所造」的真實義。
否則,如果很一廂情願的相信「心能無中生有的造一切」,那麼……
那麼,像我這麼笨的人,真的都無法相信這樣的「心」會比我還聰明!
Snmr Miri
既然,「心能無中生有的造一切」,那…這個「心」為什麼要造一個五濁惡世來讓我們五濁?為什麼要造一個地獄來嚇唬自己,然後還六道輪迴的落入其中…來苦不堪言的呼天搶地?為什麼不直接造一個天堂,讓自己享受於其中,竟還必須信我者才能永生?為什麼不直接造一個極樂世界,讓自己極樂於其中,竟還必需一心不亂的念佛才能往生?為什麼不直接造一個佛國,讓自己莊嚴於其中,竟還必須覺行圓滿才能究竟涅槃?
有誰比較聰明,可以來幫我解說一下?
是的,既然可以「無中生有」,那麼…再怎麼「無明」的人…也不會去造一個苦…來給自己受苦吧?是的,像我這麼笨的人,都會這樣認為,都知道「離苦得樂」就只是一種本能而已!
所以,你會比我還笨嗎?這個「心」會那麼笨的,竟莫名其妙的…給自己製造一個「無明」來給自己無明嗎?

Snmr Miri
註:「無明」之義,甚深、甚深,絕不是「一念不覺」這四個字能解釋得了的!
Snmr Miri
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要知道,「離苦得樂」就是「無明」的本能,所以,如果「心」會「無中生有」的去製造一個莫名其妙的「苦」惡世…來給自己受苦,那真是豈有此理!
「無明」之義,甚深、甚深,不可思議。它會用「相應」的方式…藉用「物界」來顯現出自己的「心識狀態」,並用「法住法位」的法則…來啟發自己的智慧,而這種「不可思議而如是因如是果的相應(法)」,我們則必須用「一個佛的証量」才有辦法全盤了知!
簡單的說,唯有「佛」才能如實了知「無明」的甚深義。不可思議啊!讚嘆!

Snmr Miri
●用「相應」的方式…藉用「物界」來顯現出自己的「心識狀態」。
◎由此可知…「物性」是怎樣的「本自涅槃」!(另論)
◎簡單的說,若沒有「本自涅槃」的「物」可被「心」來…隨「心」所欲,並如實相應出「心識」當下的狀態,那麼,以無「物(鏡)」可返觀自心故,「心」是沒有能力只依自己的「無明」來「自知自作証」的!
◎「物性本自涅槃」,其能「隨〝心〞所欲」之法性作用…妙不可言!
◎又,「心之無明」義,真的是甚深、甚深。深到其義就是「如來種」,不可思議!唯,紙短情長,略過。

回覆分享2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