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1月12日上午8:20
法界小語516:
「我」是那麼真實的存在。至於是用「五蘊身」的方式存在,還是用「覺知」的方式存在,還是用「真空妙有」的方式存在,還是用「如來藏」的方式存在,那就得看各人對「存在」的定義是什麼了。


Snmr Miri 法界小語517: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只要是不同於「虛空」的,那就可以稱之為「存在」,只要是不同於「完全沒有」的,就可以稱之為「有」。


Snmr Miri 法異小語518:
「心」本來就不是「物」,因此,相對於「物有」而言,「心」雖然就是一種「空」。但,相對於「虛空」而言,卻也是一種「有」。


Snmr Miri 法界小語519:
「我」就是「心」的一種覺知,一種「主體性」的自我覺知,一種「唯我獨尊」的覺知,一種與「我之外」不相在的覺知。因而,以「能覺知」故,這個「我」其實也是存在的。即便是「無我」,「我」還是存在!


Snmr Miri 法界小語520:
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這個「我」…就是以「心」為體,以「能覺」為性,以「覺知」為用,以「我」為相。然後於法界中…能了知非我、不異我、不相在…之一切義理。


Snmr Miri 法界小語521:
以「我相」故,「我」得以用「唯我獨尊」的自主性,「覺知(親身體驗)」一切「我」和「我之外」的相應關係,然後了知一切法的變化,包括「法無生」和「法爾如是」。


Snmr Miri 法界小語522:
以「法無生」故,我們也可以從「無我」的角度來看「我」與「我之外」的不相應,然後以「諸法無我」的當下…來洞見「心物本有」的法界實相。


Snmr Miri 法界小語523:
以「諸法無我」故,「我」於「諸法」之中…與一切外境「沒有」任何糾纏,於是…能洞見…外境之「緣起緣滅」、法之「無生」與心之「本來常在」。(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三法印。)


Snmr Miri 法界小語524: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本來就是在闡述「我之外」、相應、「我」…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也在說明諸法(有為法→法無我→法無生→涅槃法)就是怎樣的真諦。


Snmr Miri 法界小語525: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心」再怎樣的寂靜,從來都沒有否定「我之外」的涅槃;再怎樣的諸法無我,從來也沒有否定「我之外」的存在;而諸行無常,更是說明了一切「我之外」就是怎樣的如如運行。


Snmr Miri 法界小語526: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如何能成為一法印,這絕不是只有「完全歸納於空性」的問題而已,而更是「我」與「我之外」的這些「有性」…要如何統合而無礙的問題。

鄭來也 所以宗喀巴和蕭正覺打對台,什麼刀不自割,火不自燒,心緣心不應道理的問題,一個是說心造萬物;一個是說你說沒証自證分,自証分,總之從頭看起,先有心物本有,才有心緣心的道理,應胲是這樣吧?
Snmr Miri ●先有心物本有,才有心緣心的道理,
◎接下來的法界小語,正好要說「心物本有→心物相應→心心相應→心心相印→共一法身」的這個進路……
◎不過,下午可能沒空,那就等明天再說了。^^
鄭來也
鄭來也
在心物本有架構上根本他們的問題也不成問題,怎麼這麼慘 ~~~ 蕭大與宗大問題!!!!!!宗喀巴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9當中這麼說:【今當問彼:……查看更多
鄭來也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7/3891-a17_071
宗喀巴否認有自證分與證自證分
Snmr Miri 若不從「心物相應」的地方…好好看這個阿賴耶識的「識」,那麼光想要從「阿賴耶識」或「意識」的地方…來看懂「自証分」和「証自証分」,恐怕會有困難……,以刀不能自割故。
註:若不懂「心物相應」而成「識」的理路,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在「自証分」和「証自証分」的地方…玩起「自割」的遊戲而不自知。
鄭來也
Snmr Miri
註: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唯識四分」:
「見分」「相分」,就是指「能見」與「所見(相)」。
「自証分」就是「識」本身,也就是「能見、所見」所依之體。
因此,若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這個「識」,「自証分」就是體,「見分」就是指能見之性、同時也是指能見之用,「相分」就是指所見之「相」。(註:由於「識」就是一種心物相應的現象,因而這裡的「相」就具有兩種不一樣的相了,一是指「所識之心相(影像)」,另是指「所識之物相(色相)」。
.
.
又,當「識」就是指「心物相應」時的那個「了別」時,那麼「自証分」就是指「心物相應」後的那個「識」相,而「証自証分」就是指「心」體。
簡單的說,就是要有「心體」,才有了別之性,能與「外境(物)」相應而起了別之用,於是才有了「識(了別)」之相。
.
以「體性用相」之層次不同故,因此,証自証分和自証分,又稱為「內二分」;見分和相分,又稱為「外二分」……。
Snmr Miri 唯識論…太難(太深)了,懶得說太多……,乾脆說看不懂比較快……
但我也必須說,看不懂「法界論」卻有辦法看懂唯識論的人,真的很厲害……,因為光這個「証自証分」就讓人很頭大了……。
Snmr Miri 但,如果看得懂的人,應該就可以知道,阿賴耶識的理路…為什麼可以從「識」轉入「真識」,然後再從「真識」轉入「自心如來藏」,然後再從「自心如來藏」的地方…看到「識大」就是怎樣的如來藏。
看不懂的人,大概會在這個地方瞎猜其語義而團團轉吧?然後就把「阿賴耶識」錯當成是「自心如來藏」了,真是三世佛冤啊!

Snmr Miri 接下來要說的是法界論的「以心緣心」,但這和唯識論「以心緣心真帶質」的理路是完全不一樣的。
註:看不懂唯識論啦,因而只能說我自己懂的…以自心緣他心…會是怎樣的心心相應。
鄭來也
張武雄
Snmr Miri 感恩師父🙇🏼‍♂️
張武雄 Snmr Miri
Snmr Miri 師父?
編輯或刪除
Snmr Miri 我覺得,看懂底下的內容,很重要。
.
註: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唯識四分」:
「見分」「相分」,就是指「能見」與「所見(相)」。
「自証分」就是「識」本身,也就是「能見、所見」所依之體。

因此,若從「體性用相」的角度來看這個「識」,「自証分」就是體,「見分」就是指能見之性、同時也是指能見之用,「相分」就是指所見之「相」。(註:由於「識」就是一種心物相應的現象,因而這裡的「相」就具有兩種不一樣的相了,一是指「所識之心相(影像)」,另是指「所識之物相(色相)」。
.
.
又,當「識」就是指「心物相應」時的那個「了別」時,那麼「自証分」就是指「心物相應」後的那個「識」相,而「証自証分」就是指「心」體。
簡單的說,就是要有「心體」,才有了別之性,能與「外境(物)」相應而起了別之用,於是才有了「識(了別)」之相。
.

以「體性用相」之層次不同故,因此,証自証分和自証分,又稱為「內二分」;見分和相分,又稱為「外二分」……。

Snmr Miri 更簡單的說:「識」就是指「心物相應」之後的那個「了別相」。
然後,「唯識論」再把這個「識」分成「八識心王」和「五十一心所」…等「五位百法」來論。
鄭來也 看圖比較快 🧐🧐🧐心物相應後的了別識不是蕭正覺所說六識嗎??遊子還說的很爽,等下蕭正覺又暗爽說你不懂誤會了🤣🤣🤣我相信他們很多人心裏都樣想???
相片說明。
Snmr Miri 「唯識論」就是在論八識,怎麼會是六識?
所以,只論六識的人,大概都會否定「唯識論」吧?
但不管是八識還是六識,都只是不同路數的論法而已,於「法界論」皆無礙就是。
Snmr Miri 也就是說,「唯識論」把這個「了別相」當做「識」(體)…來論,然後就又有了「見分」「相分」的區別……
Snmr Miri 「唯識論」的識「體」內容,本來就是一種「心物相應」,因而其內容必然包括「心」、「物」和「心物相應」。(註:就是獨影境、本質境(性境)、帶質境)
Snmr Miri 若不了解「心物相應」的話,那麼那個「本質境(性境)」…將很容易被我們用「識(了別)」的角度而錯解其語義,然後就以為「本質境」是被「識」所生出來的。
註:其實「本質境」本來就是「識」所具備的內容,而不是「被生」出來的。
就如「圓成實、依他起、遍計所執」一樣,這「三性」都早就被「識」所具備,都是「識」當下的內容。但是。當有人只認為「圓成實」才是實,而「依他起、遍計所執」只是被「圓成實」所生出來的時候,那「唯識論」將會被扭曲得很厲害,最後變成只有他們才看得懂的一種論了。

Snmr Miri 但,這種一塌糊塗的論法,問題很多呀,他們怎麼能「聽得懂」自己的說法?
真的是很厲害!
註:說真的,到現在為止,看到各家大師們對「唯識論」的解釋,哈哈,真不敢領教啦……。不好意思,我真的看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鄭來也
Snmr Miri
也很佩服以前印度人的哲思玄辯,竟用他們的邏輯…邏輯出那麼艱深的法義出來,以致於讓現代人…只能在腦筋打結中…很艱辛的來摸索其語義。
甚至連所謂的「導師」都會被「唯識論」打結了,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又算什麼呢?
註:其實,當時若用「體性用相」的內容來論法義的話,那真的會很淺顯易懂的。

鄭來也
Snmr Miri
曾嘗試著去釐清這裡面的「關鍵處」,但很難很難(是指很難被看懂,因為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所以就放棄了。
真的,就算我說清楚了,也不見得就有人看得懂,就像上面所說的那個「四分」一樣……
再說囉!必須要有更多人看懂「法界論」才可以……。
張武雄 看來我之前看不懂各種經綸是幸運的😄
鄭來也 就像tan說我看不出心可能生出物質萬有,說俺很魚吃可憐一樣
Snmr Miri ●看來我之前看不懂各種經綸是幸運的
◎我和武雄兄一樣的幸運!
◎真的,以前,若我看得懂他們在說什麼,那就沒有現在的「法界論」了。
◎笨啊!沒有辦法。所以,我是在懂了「法界論」之後,才看懂他們在說什麼的,也才知道我以前為什麼會看不懂。
◎哈,那段日子,真的很辛苦!(因為腦筋處處打結!)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那時聽說淨土法門淺顯易懂,就認真唸了,其中奧秘,算是有體會,但感覺就是少了什麼,直到遇到法界論,一切盡在不言中😄
Snmr Miri 「法界論」,能掌握到「法界實相」的原理故,真的能洞見一切法門的「精髓」與可能的「盲點」。^^
Snmr Miri 我真的很懷疑…他們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他們對自己「可能前後矛盾」的說法…竟不會產生疑問?真的很奇怪……
不管如何,我相信,當他們如實了解「心物相應」之後,必然更能了解什麼是「唯識論」,而不會在「本質相,是指第八識所變的實種所生的本質相分」的說法中…錯解什麼是「所變」、「實種」、「所生」、「本質相」……,或在「本質相分」的語義中…搞混了「色」和「色法」……

Snmr Miri ●「本質相,是指第八識所變的實種所生的本質相分」
◎看到這樣的話,實在有很多話想說…。
◎首先,這句話並沒有說錯,只是若不了解「心物相應」的話,那麼對這句話的理解,恐怕就會千差萬別了……
◎以「千差萬別」故,想要把這句話說得清楚,那就很困難了,因而……還是算了。
◎但不管如何,若我有所說,其重點也只是在法界論的「心物本有」和「心物相應」而已,沒什麼高深,如是。
鄭來也 聽說越高段的佛學大德越傻
鄭來也 自我吹眠到無可自拔
Snmr Miri 哈,只要加上一些自我催眠就能「堅信」大德們所說的「傻」話了。
可惜,我不是那種人。^^
鄭來也
鄭來也
跟吸食毒品沒兩樣,還為擬心魔,要大家都跟他一樣才會爽
Snmr Miri 「信(仰)」,也是一種法門啦!所以我也是以「自信」的方式在走自己的路……。
鄭來也
Snmr Miri
●但在唯識學上,不以此客觀世界是識外之境,而是八識變現的相分。唯識家以八識變現塵境性質的不同,而分為三類境,即是性境、獨影境、帶質境。
「在唯識學上,不以此客觀世界是識外之境,而是八識變現的相分」,這些專屬於「唯識」的說法,若不用「心物相應」之後就是「識」的基本知識…來解讀的話,那…想要看懂「八識變現的相分」,那真的是天方夜譚了。
◎更重要的是,到最後也將不得不錯解「唯識無境」的語義。然後,以「無境」故,他 們竟把「本質境」變成了是「虛幻」或「被識所生」?
◎天啊!他們竟可以忘了「本質境」早在「識」的當下…就已經存在了?然後…也才有「唯識論」可以被他們所論述,不是嗎?
◎「唯識」過頭的人,必然會用太鑽牛角尖的方式,把「唯識論」推向「唯」此「心」識…是真,然後就偷天換日的把「心識」變成「自心如來藏」……
◎於是,錯過了「藏即賴耶識」的真實義!
◎註:「自心如來藏」,和「心物相應」的這個「識」,其語義相差十萬八千里,我們不能不知。

Snmr Miri ●世間只有識、除識之外別無其他。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識變現的幻影,就像水中月、鏡中像、空中花一樣是虛幻不實的。
◎如果懂得「心物本有」的話,如果懂得「識」就是一種「心物相應」的話,應該就不會用這種角度來看「唯識論」了。
鄭來也 前提他們認為識去變現心物才有的,很多人都看不懂法界論的說法
Snmr Miri 就像是把「七大」當成…必須依附於「如來藏」才能存在一樣。而不知…如果沒有「七大」,根本就沒有「如來藏」可被論述。
不過,還有人更糟糕的這樣說…七大必須依附於「自心如來藏」才能存在。真是暈了。

鄭來也
Snmr Miri
●唯識宗認為宇宙間的一切都是阿賴耶識變現的。阿賴耶識所以有這樣大的功能,就是因為它含藏著各類種子。
◎如果懂得「識」就是一種「心物相應」的話,如果懂得「七大」就是如來藏(本有種子)的話,應該就不會錯解「唯識所變」的真實義了。
鄭來也 蕭正覺好好改一改法義吧??
Snmr Miri ●種子是第八識所親自出生不同果法之功能差別(此功能非物質,而有物質的力用)。識具功能性,功能未起現行時,不稱識而稱為種子;種子起現行時,不名種子而稱識。
◎如果我們懂得「識」就是一種「心物相應」的話,那就可以很容易了解上面這段話的語義,而不會發生錯解。也就不會錯解「七大」如來藏。
Snmr Miri 一定要讓更多人認識「法界論」才可以……
Snmr Miri ●大乘佛法認為「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宇宙生命的現象是因妄心而起的生滅法,而現象是依不生不滅而有生滅無常的假相。
◎如是!
◎但是,我的如是可能和很多人的如是…很不一樣。
◎天啊!這種「大乘佛法」,如果不懂「心物本有」,那麼必然會有很多人一直往他們所如是的「虛妄」和「假相」走去……
◎然後,雖然他們也一直說「真妄不二」,但是…,只怕他們的「真」是在「除妄」之後的真…才算是真吧?
◎真的,法界大圓…如果沒有辦法繞起來,那麼,所謂的如是…可能還是「不如是」,所謂的真…可能還是「不真」!
◎「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果然:當下即是!
Snmr Miri 當錯解了佛法之後,當對佛法有了很堅固的個人知見之後,當三世佛冤之後…,想要看懂「法界論」可能就很難了……
因為「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之後,想要再回到本來就如是的當下,可能會比當初的努力還困難……!
但是,不管如何,這種「三世佛冤」的人,在「自己所了解的佛法」中…若還能有一些些的「疑惑」尚待自己去突破的話,那麼,「法界論」可能就是那一把很關鍵的鑰匙……
甚至可以這麼說:其實能否看懂「法界論」…就是在檢測一個人是否真正懂得佛法的一個…最基本門檻。

讚 · 回覆 · 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