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0.9月12日上午6:17 ·
我們可以從「心物本有」的角度…來看「阿賴耶識」的「能」「所」關係……
Snmr Miri
要看得懂「能」「所」,首先,我們一定要確認:灰色的部份就是「阿賴耶識」才可以。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可以從阿賴耶識「裡面」看到「阿賴耶識的能所」。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腦筋不糊塗的話,我們將可以從「能所」的地方看到「心物本有」的勝義!
也就是說,我們就可以知道「阿賴耶識」的「本身」為什麼會有「能所」的內容。(註:能知道「唯識論」為什麼會用「能」「所」的方式…來論它的…「唯」…識!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阿賴耶識」是用什麼方式來論它的那個「唯」。)
Snmr Miri
是的,以「心物本有」故,以「心物相應而妄為明覺」故,然後才有「阿賴耶識」可論,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阿賴耶識」會「含藏」七大種子的原因。
以「含藏七大種子」故,阿賴耶識才有辦法從「自身」流注出種子,然後起「能」「所」相應,於是能生一切萬法(包括萬有)!
Snmr Miri
●以「含藏七大種子」故,阿賴耶識才有辦法從「自身」流注出種子,然後起「能」「所」相應,於是能生一切萬法(包括萬有)!
◎這裡,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是:以「含藏七大種子」故,阿賴耶識於「自身」之種子…起「能所相緣」,於是能生一切萬法(包括萬有)!
◎《成唯識論》:「阿賴耶識因緣力故,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及有根身,外變為器。」
Snmr Miri
註:之所以會「內變為種」,那是因為「心物相應」時的「妄為明覺」…將「心」轉為「初能變的識」,於是就有了「含藏的種子」…可被「阿賴耶識」之論所論述。
同時,亦以「妄為明覺」故,(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以「心物相應」故,於是有了「根身」和「器界」的生成……
Snmr Miri
也就是說,我們將可以明確的看到:
「如來藏心(識大、見大)」於「阿賴耶識」就是怎樣的「能緣」。
「如來藏物(地水火風四大)」於「阿賴耶識就是怎樣的「所緣」。
然後,由於「能緣」「所緣」的能所相緣變化,於是有了「能變」與「所變」的內容…可被我們所認識。
Snmr Miri
「能變」就是指「初能變、二能變、三能變」,簡單的說就是指「八大心王」,略稱「阿賴耶識」。
「所變」就是指「一切萬法」,所以才說「一切萬法 唯識所變」,略稱「唯識所變」!
Snmr Miri
由上可知,若沒有「物本有(四大如來藏)」,阿賴耶識就沒有「能所」的「所」可言,於是,就不能生萬法,也就沒有唯識「所變」可言。
如此,我們就可以知道,「阿賴耶識」本來就『含藏』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即七大如來藏),只是我們都習慣用「心(能緣)」的角度來論整個「識」,然後就一直忽略了「所緣」的那個「如來藏物」了……
Snmr Miri
以忽略了「如來藏物」故,有一些人就會把「阿賴耶識」錯以為就是「如來藏心」。
於是,以「識」故,他們就只用「自心如來藏」的角度來論「異熟(第八識)、思量(第七識)、了別(前六識)」。
但,也因為太過於注重「能變的八識」,竟而忽略了「所變」之所以會有「所變」的原因。然後就「唯心自大」的…不知不覺的…落入了「自心如來藏能生萬有」的誤區。
Snmr Miri
從「法界論 心物本有」的角度來看,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阿賴耶識」的整個基本架構。然後,我們就可以從其「含藏」的內容…如實了知「阿賴耶識」就是怎樣的「如來藏」,絕不會因「阿賴耶識是污染識」就去否定「藏即賴耶識」的說法。
Snmr Miri
所以,「阿賴耶識」從來就是「如來藏」!
以「藏即賴耶識」故,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如來清淨藏 世間阿賴耶」是怎樣的法義了!
Snmr Miri
只要能了知「如來清淨藏 世間阿賴耶」之原委,我們將不得不讚嘆…果然「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妙哉!
Snmr Miri
也要到這個時候,我們才有辦法從「諸法空相」的地方…看到「諸法實相」!
Snmr Miri
這樣我們就略能看懂《成唯識論》的這段話:「阿賴耶識因緣力故,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及有根身,外變為器。即以所變 為自所緣,行相仗之 而得起故。」
Snmr Miri
註:所謂的「內變」就是從圖示中的「紅色圈(心)」的角度來看的。
所謂的「外變」就是從圖示中的「藍色圈(物)」的角度來看的。
張武雄 Snmr Miri
Snmr Miri
但這幅圖示只是幫助我們…如何從「阿賴耶識」的這個「識」裡面看到「心物本有」。
所以,我們不能因這幅圖示就說…種子就是「心」,「器界」就是「物」,因為,「種子」事實上也有「包含如來藏物的四大」,而「器界」也脫離不了「被如來藏心所緣 才能有所變」的這種事實!
所以,我們要知道:「種子、根身、器界」,就是從「整個心物相應(妄為明覺)之後的阿賴耶識」的角度來論什麼是「識」的,而不是說「心就是種子,物就是器界」的這種「二分法」。
這種「二分法」將會因「心具有一切種子」的錯認…而把「相應的法界實相」錯解為「心能變生一切萬有(器界)」……
Snmr Miri
所以,一般會錯解「唯識論」的人,就是把「阿賴耶識」的「識」…當做就是「心」來論了……。
他們忘了「阿賴耶識」就是怎樣的「初能變」。
Snmr Miri
最重要的是,學習「唯識論」的人,只能從艱深的唯識義理中…很努力的去研究唯識哲學。
唯,以太過於艱深故,我們很容易被艱深所深,而沉浸於深奧的法義裡面……
然後,就忘了……
忘了當我們只想用「唯識」的「識」來「唯」法界實相的時候,那個「創論者」他就必須用怎樣的形容文字…才有辦法說清楚這個「唯識」……
Snmr Miri
●那個「創論者」他就必須用怎樣的形容文字…才有辦法說清楚這個法界是怎樣的「唯識」……
◎妙哉!
◎能看清楚這種事實,或許我們將有能力從更簡單的角度來看懂這一部相當艱深的《成唯識論》。
◎若一個人花了畢生的功夫,深入其中,但最後竟然錯解其根本語義……,那真是冤哉!枉也!
Snmr Miri
最直白的說,「種子、根身、器界」,其實都是「(阿賴耶)識」所含藏的內容,所以「識」不是只有「自心如來藏」一個內容而已。
因此,我們只能說,「識」就是以偏向「心」的「異熟、思量、了別」的角度…來論述「法界」是怎樣的「唯識」,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唯識」而否定「如來藏心」之外…還有另一個「如來藏物」!
Snmr Miri
懂得上面所說的道理之後,我們就會知道,「唯識論」裡所說的「圓成實性」,實際上就是一種「概括性的名詞」,它不是只有指「如來藏心」。也就是說「圓成實性」並不是只有指「如來藏心」而已,而是有更廣泛的涵義在裡面……
另述!
張武雄
Snmr Miri 米粒兄🙏
異熟這個詞我很少聽過?(我都沒讀佛經,所以..哈哈)
Snmr Miri
異熟,簡單的說,就是因為「初能變」所以「異熟」。
至於更詳細的內容,只要搜尋一下就可以知道:
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7%2595%25B0%25E7%2586%259F.html
BUDDHASPACE.ORG 異熟
張武雄
Snmr Miri 我放棄了😂
Snmr Miri
哈,那就先用「法界論」的角度來解讀囉!
Snmr Miri
●「圓成實性」並不是只有指「如來藏心」而已,而是有更廣泛的涵義在裡面……
◎同樣的,三無自性性,亦復如是。
◎因而,「圓成實性」才會被稱之為「勝義無性(勝義無自性性)」。
.
註:當心物「不相應」時,當沒有「依他起」時,或者,當「唯識無境」時,這時候的「圓成實性」就是一種「勝義無性」。
但是,我們也要有辦法從「不相應」、「沒有依他起」的這個「勝義」…看到「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本來就存在…才可以。另論。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就是「本自如如」的狀態
Snmr Miri
「法界論」是法界論,「唯識論」是唯識論,這是兩種完全不同邏輯的論述方式,但我相信,「法界論」的「心物本有」將可以幫助我們…應該用什麼角度來解讀「唯」識,然後,我們才更有能力了解這一部曠世鉅著…《成唯識論》!
Snmr Miri
簡單的說,再怎樣的「唯識(體)」,或再怎樣的「唯識所變(相)」或再怎樣的「體相一如」…,皆離不開「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這種根本原理。
Snmr Miri
●因而,「圓成實性」才會被稱之為「勝義無性(勝義無自性性)」。
◎如果「圓成實性」就是「如來藏心」的話,那我們就不會用另一種角度說「勝義無性」。
◎因為,「如來藏心」就是一種「如來藏」,再怎樣都不會變成「無性」(無自性)。
◎所以,「圓成實性」本身就是一種「性」,或所謂的「勝義」。
◎然後,我們可以從這個「勝義」,或從「勝義無性」的地方,去看到所謂的「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也就是說,我們真的可以從「勝義」的內容…很明確的去確定「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就是怎樣的「本有」。
· 回覆 · 1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