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1.2月12日上午6:50  · 
二念之間………
念與念之間,有沒有間斷?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問題……
年與年之間,有沒有間斷?為什麼會有舊年和新年的差別?然後說「過年」……
昨天晚上,和今天清晨……,有中斷嗎?
附上一幅2008年畫的「賀新年」,祝大家:新年快樂!(註:雖然是舊圖,但於此新之際,依然可「賀」!)

二念之間的空(性).jpg

20210211_195946.jpg

Snmr Miri
由於「文字漫畫」已經封筆多年,現在已經沒有以前那種功力了,因此,也只能Po以前的舊畫來連貫一下…已經中斷了的「過去」……
鍾月枝
感恩您~ 時時刻刻,都在說法;而且,都能引用生活的實例,讓大眾快速入心。
Snmr Miri
月枝,謝謝妳,也祝妳天天都是新年!
鍾月枝
Snmr Miri 是的!學了“活著的方法”之後;心情,好像天天都在過年.....最大的差別是,現今的過年,心,平靜如止水,無善亦無惡.....無喜亦無悲.....

Snmr Miri
其實,「二念之間」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有人就是在這「二念之間」體驗空性。
Snmr Miri
譬如,有人會在參話頭時,參「前一念頭已落 後一念頭將起」之時的那個念頭是什麼念……
有人說,那種「念頭之頭」的「未起念之時 」…就是「空性」……
然後…,只要去沉浸並擴大這種「念空」的覺受…就能如實的體驗到「空性」……
鍾月枝
Snmr Miri 所以,念佛法門,要念念相續 .....就是要阻隔,後一念,之“妄念” ?
Snmr Miri
念佛法門,就是要「專一的念佛」,如此而已,就如妳所說「就是要阻隔後一念的妄念」……

Snmr Miri
也有人說,只要能擴大「二念之間」的空隙,然後把「空隙」擴大,這樣就可以有「空然覺受」的體驗!
但,不管如何,這樣的法門,就是藉著「參話頭」或用「加強空隙」的方式來專心一致的「定於一」,然後,在「一」無法獨存而突然無所依靠的剎那…來「頓」悟空性……

Snmr Miri
●在「一」無法獨存而突然無所依靠的剎那…來「頓」悟空性……
◎任何一種解脫的法門,都沒有離開這個「定於一」的訣竅。(包括念佛法門、止觀雙運、定慧等持,甚至是冥思、觀想、拜佛、禱告……)
◎「定於一」,就是能解脫的「不二」門。這是任何一位行者…想要「遁」入空門(體驗空性)…必然要修習而具備的一門功課。

Snmr Miri
今天的主題,不是要談「定於一」,而是要談「二念之間」……
Snmr Miri
其實,念與念之間是「沒有空隙」的,也容不得有空隙,如果我們懂得「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的話,如果我們懂得「新薰種子」無時不刻的等待要萌芽…而外在的因緣又無處不在的話。
Snmr Miri
是的,如果我們懂得「根本就沒有空隙」的話,那麼要找到…而且還要去擴大那個空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
有辦法,就是「專注當下」
這樣就沒有前念後念的問題了
Snmr Miri
是的,就是「專注當下」。
所以,就算是去「擴大空隙」,其本義還是不離「專注當下」。因此,「定於一」就是所有法門的「共通門」,故「法界論」說這是:不二門。
Snmr Miri
職是之故,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就是要「專注當下」,才更能抓住「如何擴大空隙」的要訣。
由此可知,於任何法門上,如冥思、觀想、拜佛、禱告……,只要能抓住「定於一」的要訣,那麼,就已經抓到了它們自己法門的心要了。
Snmr Miri
以「定於一」就是一切法門的「不二門」故,這個「一」,妙哉!乃至最後,因緣成熟時,竟因無所相對而讓此「一」無法「獨」存,於是…忽然身心脫落的頓見空性,那則又是另一種妙用了。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當哪一天我們有那種功夫可以用「定於一」的方式而「頓見空性」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就是「一悟永悟」了,也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用「開悟者」的身份來自居……。
突然看到光,並不代表自己就已經不在黑暗裡……
有時候,反而是在「黑暗」裡才更能明確的看到「光」……
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有能力看到「光」的時候,更要有能力看到「黑暗」才可以。否則「光」就「白看」了,因為只能更加的增長我慢而已。

鄭來也
Snmr Miri

這種人,網路上比比皆是,所以當自我警惕囉!也謝謝他們的示現,感恩!

Snmr Miri
悟後起修,很重要。
因此,在「二念之間」,我們雖然有能力擴大了那個「空隙」,但是在那個「空隙」裡面所「執藏」的「如瀑流的種子」也要能看到才可以。
如果能看到「執藏」,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所謂的「二念之間的空隙」…其實就是「心」與「外境」…暫時「不相應」的一種狀態而已……
Snmr Miri
然後,我們就能看到這樣的「不相應」就是怎樣的一種「空性」。
也就是說,我們能很確定的知道這樣的「空性」…其實還不是真的「實相」,因而,若說這樣就已經「開悟」,說真的,還太早……
這樣就以為是「開悟」的人,這就叫做…以少為足,不知天高地厚!

Snmr Miri
是的,當我們能真切的看到「自己所執藏的種子」時,那…悟後起修的功課,才是真正的開始……
也就是說,到這時候,才知道自己要怎麼修行,然後了知以前的一努力…原來就只是盲修瞎練而已……
Snmr Miri
「二念之間的空隙」是「空」嗎?是「空性」嗎?耐人尋味啊!妙哉!
曾雍斌
像我不太會其他語言,除了普通話之外,我比較擅長文言文比例,會英文美語其他語言的人,哪怕是翻成台語,其實說出來也不差啊!!
很安全的想法
杜根祈
三心不動一心念 舊年新年喜耀中臨。
 · 回覆 · 分享 · 1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