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4月29日上午7:13  · 
以「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故,從「一元」的「五蘊身」…我們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內容的「名相」。
也可以從「不同名相」中看到…此名相的更深層內蘊。
譬如,於「識」…我們除了可以看到「識」本身的「遍計覺」之外,還可以更偏「心」的看到「真識」,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非常含有「物質內容」的「六塵緣影」。
於「根」、於「塵」,亦復如是。
從心.物.相應.的角度…來看識根塵的各種語義.jpg

Snmr Miri
一個因「相應」後的名相,會有不同角度的內容,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有智慧的話,應該就可以從這個「名相」裡面看到…「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是怎樣的實相。
Snmr Miri
或許,也可以換成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因為「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因此,對於一個已經具有「相應」內容的名相,我們就必須從「心」、「物」、「心物相應」的三種角度來審視這個「名相」,然後我們才有辦法看到它的更深一層涵義。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同時理解這三種角度,我們才可以更如實的洞見這個「名相」的真實義,否則……,難免有漏。

Snmr Miri
我們可以從此圖的「識」看到「六塵緣影」,也可以從「塵」看到「法塵」……
然後,如果,我們的邏輯有辦法把「六塵緣影」和「法塵」連結起來的話,那我們就會發現……,(略過)。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的邏輯思路…不是很清析的話,那麼,在這種可能「相同」的法義裡面,我們很有可能就會被「文字的表面法義」或「自己大意的粗淺邏輯」所偷天換日了。
因而,「法界論」的「圖示」真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很細密而難懂的…那個似同但卻又不同…的關建所在,然後,不會被「表面的邏輯理路」所邏輯。
回覆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