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2 · 4月30日上午6:31  · 
從「識.根.塵」的角度來看…各種能所。(註:1~6。)
更可以從「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地方看到「能所」的真正法義,及其不可思議之妙境。註(A)、註(B)。

能所的各種層次.jpg

Snmr Miri
無論是從這幅圖,還是從其它的「法界千幅圖」,我們都可以知道「法界論」真的可以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含糊的…「洞見」一切法,如觀掌中珍。
Snmr Miri
以「如觀掌中珍」故,於「法」義能了然「洞見」,不會被文字的表象意義所迷糊。
Snmr Miri
就如「能所雙泯」,如果我們無法看到「能所的各種涵義」,那麼…我們可能就會「空」錯地方,然後……
更糟糕的是,以……故,我們有可能會因一時「唯心」的悟境覺受,而更加深了自己對「能所」的錯解……。而且,還會振振有詞的說:「那是我的親身體驗!」

Snmr Miri
想要看懂「能所雙泯」,首先就要懂得「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這個實相,我們才有辦法如實看到「心物相應」的「能所」、「心物不相應」的「能所雙泯」、「心物本有」的「能所」、「心物一體」的「即能即所」,然後,也才不會落入「空境覺受」的那個「無能無所」的坑裡面去!
鄭來也
看圖好像慢慢所回去關了
Snmr Miri
以「心」之「所」故,這個「心物相應」的「所」將因「唯心」而消失。
最後,就只剩「能」時,以「一」不能獨存故,「一」也將會消失,於是,這個「唯心」…必然會因「能所雙泯」而有了「空然覺受」的妙境。

鄭來也
空然覺受到B就沒心物本有不是嗎?
Snmr Miri
單從「有能有所的這個覺受」來說,以「能所雙泯」故,其「覺受」真的可以「無」心亦「無「物」。
所以,此「覺受」在「能所雙泯」時…就是《楞嚴經》所說「空大」的那種「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的狀態!
唯,以「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故,我們將會看到和「空」截然不同的景象……

Snmr Miri
●唯,以「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故,我們將會看到和「空」截然不同的景象……
◎這時的「空」,事實上,具有兩種涵義,通常,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會在這裡,混淆其語義。
◎因為,我們不知道「忽然超越」是怎樣的…忽然超越!
Snmr Miri
從「1~6」,這個「空然覺受」是一層又一層的深入…
這就是所謂的「四禪八定」。
只是,有一些「得少為足」的人…在「1」的境界時…就以為已經悟到了「空聖境」,然後,就很大膽而不自量力的…用他所體會到的「空」義…到處破邪顯正……

Snmr Miri
●然後,就很大膽而不自量力的…用他所體會到的「空」義…到處破邪顯正……
◎這種人,甚至會用…和這種「不純空境」相應而來的「妄識神通」…來欺瞞眾生。
◎註:所謂的「不純空境」就是指這個人的「妄識執見」尚未淨盡,(尚未真正的能所雙泯),於是,以……故,他的「妄識執見」就會在他那種「空境」的狀態下…相應出屬於他那種狀態的「妄識神通」來。
◎以「妄識神通」故,如果我們無法洞見這個「法爾如是的過程」,並以正確的心態來領受的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反以為自己已經可以代天行命,而不能謙虛受教的話,那將不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而且更是……(略過)
陳巴里
恭禧、讚歎。您已真正了然空性實有的自性。大致十二部經載都能溶入,唯是咒語密義另外。初入溶應當再行持、本具後得智会萌生。欲得佛法智慧者,要先明心性實相对外境或心生法、本無生的心智認知,因為佛性智慧由無生中啟明,經典是境况意識輔助,故經中無自性,自性須自心智慧而明,故自我信心、精勤、修持,自我顿悟才能自我究竟而得以抱寂守煖、常樂我淨。参考、也再次讚歎覺醒殊勝,後續是自我主使,也應該会本具利他心了,是殊勝的大乘亦是一乘究竟法。福慧吉祥。
Snmr Miri
謝謝巴里兄的鼓勵和加油!^^

Snmr Miri
◎這時的「空」,事實上,具有兩種涵義…
◎◎第一種涵義就是「空大」。
◎◎第二種涵義就是…這種「空大」的覺受…可以很如實的洞見一切「有」,不管這種「有」是怎樣的有。於是,以如是之「空」能當下直觀一切「有」故,我們說「空即是有」。或說…空即是色。(註:必須有這種如實「空」的証量,才能如實証入如此之「空即是有」,也才不會落入「頑空」之中。)
◎◎以如是「空即是色」故,「空」就是那麼明確而不用「能所之見」就能當下「直觀」一切有……(註:唯有「心空」才能當下直觀。)(再註:這種「直觀」本來就是一種法爾如是,以「性覺必明」故。然後,也才能「忽然超越」。)
◎◎反過來說,這一切有,從來就是如是的「法住法位」而可以「無能所的被直觀…並與心之直觀(空)融為一體」,於是,我們又可以說…「色即是空」。
◎◎簡單的說,以「色」可以那麼的「清淨無染」,以「見」亦可以那麼的「清淨無染」,於是,「色」即是「空」之後,我們就會有「一切世間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的超然覺受!而這就是…當下…「即心即物」的那種「空有不二」!
◎◎妙哉!不可思議!
◎◎又,以「色即是空」故,也就是說,色本來就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色,從不落分別執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這個「清淨無染的色」看到…「色」從來就是怎樣的「如如有(法住法位的變化)」,然後,我們就可以更加確定…「色」…從不礙「空」!至此之後,我們才能算是如實知道…什麼是「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註:這裡「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的語義,略有不同於《心經》所說的「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因為《心經》的「色」是指「色蘊」,並不是指「色類」,所以…(另論,略過)。

Snmr Miri
●必須有這種如實「空」的証量,才能如實証入如此之「空即是有」…
◎這種「如實空」,就是「空大」,就是「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然後,以「性覺必明」故,此「空覺」,或說此「真覺」,必然會…忽然超越,然後…「直觀」一切實相。
◎只是……
◎只是,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在「性覺必明」之前,竟還自甘耽溺於「空境」,而…落入「不能超越的空境」裡?而且還很「非心非物」的否定「心物本有」,並自詡其悟境? 真是奇哉!怪哉?
◎亦以如是之「坑」故,而且已經那麼多人如實示現故,這條「法界大圓」的進路…我們能不自我戒慎恐懼嗎?
◎所以,如此的「空境」,雖然很玄妙,但…其實還有「解空結」、「解滅結」的進路要走,因此,大家一起繼續加油就是!感恩!

Snmr Miri
● 然後,我們就可以更加確定…「色」…從不礙「空」!
◎這裡的「空」有三種內容。
1..就是指「虛空」。「色」從不礙「虛空」。
2..就是指「心物不相應」時的那個「空大」,以「空大」故,「色」從來如是「色」的…不被「空大」所空掉。(註:此「如是色」,以「如來藏物本有」故,將依其「法性」而「法住法位的如如存在」。)
3..就是指「清淨無染(空)」的「心」。也就是說「清淨無染的心」從不被「色」所礙。
◎◎ 註:唯有「妄識執見的心」才會與「色」…天長地久的礙來礙去。

Snmr Miri
由上面所說的「空」義,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法界論」是如何從「虛空本空 心物本有」的角度…看到「虛空」、「心」、「物」是怎樣的「三常」(三種基本元素)。因為,它們從來就有各自「不相在」的「體性」,因而,三者間,絕不會彼此相混。
註:「心」「物」只能以「相應」(不相混)的方式來呈現出法界的「萬念(識)」、「萬法」和「萬有(色)」。而「虛空」就是用完全「空」的狀態,把「心物相應」的「萬法」(包括「萬念」和「萬有」)完全不添加一點塵垢的、很如實的…襯托出來。
Snmr Miri
●「萬念(識)」、「萬法」和「萬有(色)」
◎「萬念」就是指「八識」,「萬法」就是指「心所認知的法」,「萬有」就是指「山河大地」,包括一切物質現象。
◎唯,以「法因彼起 復認知彼」故,因此,此「萬念、萬法、萬有」從「覺知」的角度來看,其最後,又會被「法」所統攝,而通稱之為「心法、心所法、色法」。
◎只是,這個「統攝」和「心遍計所執的心相」…我們要有辦法分辨其法義才可以。這樣,我們才不會把「萬有」當成「萬法」來錯解。也才不會把「色類」當成是「被心所見的妄塵」而空掉!

Snmr Miri
註:「萬有」和「萬法」的語義…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千萬不可以混淆其語義,否則,「萬法唯心」就會變成「萬有唯心」,然後,就會糊裡糊胡塗的落入了「心能生萬有(心能生物)」的誤區。
「萬有」,不管有沒有被「妄識」所「執取」,「 萬有」從來就是「萬有」,絕不會因「被執取」而變成「萬法」。也不會因「識的遍計所執」而變成「遍計所執相」。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當這個「萬有」被「心」所「認知」的時候,這個「萬有」將因被「被認知」而在「心」上…有了「心相」,於是,這個「被認知所形成的心相」就成了…所謂的「法」。(註:當「色類」被心所認知時,從「心」的角度來看,此時的「認知之相」就是一種「色法」。)
然後…外境的「一切萬有」…就這樣被「心的認知」竟而轉成了「心」所生的「萬法」。也就是說,由於「心」對「外境」的認知,於是,這個「心」產生了「心所認知」的一切「法」出來……

.
●希望上面的解釋,有助於我們對「萬有」和「萬法」的區別。
鄭來也
蕭貪人士因被摧眠故會說遊子解釋的太膚淺了,勝義諦難了知不是你頭殼想的那樣
Snmr Miri
以我的膚淺…真的無法懂得他們那種「心能生物」的密意。
鄭來也  Snmr Miri
回覆分享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