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3.3.29...上午8:30
● 認識「法界論」……
「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就是「法界論」的核心思想。

a.認識法界論.jpg

鄭來也
遊子說那麼簡單無奇之法誰要學啊               
Snmr Miri                              
就來也兄你這個笨蛋呀!
不過,我也很笨就是了,因此,也才只能看懂這種簡單的法。至於太深奧的,我真的沒有那種能力……
Snmr Miri
這種圖示,已經畫超過1500幅了,以後如果要重新整理的話,那真的是一大工程……
而這一個偉大的工程…絕對不簡單!^^
O Chi Wang
Snmr Miri 可嘗試培訓chartgpt幫忙快速整理和生成
Snmr Miri
其實,人工自有人工的妙用。而這個「妙用」…我是不會白白讓它流失的。如果有機會重新整理的話。
學而時習之,妙哉! 這種因「複習」而得以更深入的體會,千金難買。
鄭來也
至少要空的很夢幻很真空妙有才能騙很了蕭貪這型的人
Snmr Miri
歸根究底,人們的這個心識真的很厲害。厲害到一粒芥子的念頭…就可以是一個法界,而要出這個芥子法界…就要有一個佛的証量才可以。
而我們都在各自的那一粒小小芥子裡面……

王平宇
是不是可以換1個說法,先把一切識解離至空境,再回來看一切真實有的存在,這2者不一不異,不同而異?
Snmr Miri
讚!如是。而這正是一個「法界大圓」的進路。
楊水火
这叫:
心物一如!!!!!!
Snmr Miri
「心物一如」是很高的境界,讚!
楊水火
佛的境界!!!!!!

Snmr Miri
我們也可以用「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理論來看「唯識論」是怎樣的…唯「識」是論!
b.唯識.jpg
Snmr Miri
「唯識論」雖然沒有提及「心物本有」,但是,它的「本有種子」(地水火風空見識)就相當於是「如來藏物」和「如來藏心」。
Snmr Miri
●「如來藏心」…見大、識大。
●「如來藏物」…地水火風.四大。
●「心物不相應」…空大。
於是,我們可以在「心物相應」的時候,看到「唯識」是怎樣的能變現一切…萬法和萬有。(註:變現諸有為法和山河大地)

Snmr Miri
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切現象並不是由「心物不相應」的「空大」來變現的,而是由「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所相應而成。
所以,這個「空大」就只是一種「不相應」的狀態而已,也就是所謂的「無生」,或「不生不滅」,也有人稱之為「真如無為」……,但,不管是什麼名稱,這種「不相應」是不能生一切法的。
所以,「法界論」說:心物相應能生一切法(包括萬有)。

Snmr Miri
「心物相應」就是一種「初能變」,然後,我們說「阿賴耶識」就是「初能變」……
以「初能變」故,「如來藏心」變成了「識」,「如來藏物」變成了「色」……
Snmr Miri
以「識」、「色」故,於是,可以「識色相緣」或「識色相應」,而這就是「二能變」和「三能變」,乃至可能是「四能變」了。
(註:「四能變」只是「法界論」別出心裁的說法而已,請參閱以前的文章。)
c.識色相緣.相應.jpg
Snmr Miri
這個「色」,就是從「如來藏物」的角度來看的。以「唯物」故,「色」就只是色而已。
但是,這個「色」…若是從「識(心識)」的角度來看的話,那麼,以「被心所認知」故,於是就變成了「色法」。
(註:「色」就是指「色」本身,而「色法」就是指「心所認識的色」。一個是以「色」為本位,一個是以「識」為本位,這兩者的立場、角度,是很大異其趣的。)
所以,「色」和「色法」的語義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萬有」和「萬法」是有其差別的,若分不清這裡面的義理,那麼,其人所說的佛法…必然是含糊不清。更嚴重的是,若把「色」當成了是「心識(色法)」時,那麼,「萬法皆空」的結果…很自然的就會把「如如有的色」給空幻掉了。
然後,就變成了這樣:

螢幕擷取畫面 2023-03-30 090436.jpg
Snmr Miri
●一切色法沒有「物質性」
◎「色法」的「法」是沒有「物質性」,所以……
◎所以,我們不能把「色法(萬法)」錯以為就是「色(萬有)」。
◎因為這樣,我們就會錯以為…「物質性」是「識的功用」,是由分別心所假立。(註:這句話的涵義,或許甚深? 待有空再來深論。)
●把名言、概念所表示的現象…虛構成外境。
◎如果用「法界論」的角度來解釋的話,應該要反過來說:把外境(性境)的現象…用名言、概念來虛構。(然後,說而無說。)

Snmr Miri
唯,以一切不離「識」故,因此……
因此,若從「唯識」的角度來看「色」,這個所識的「色」就有了兩種內容。一者是客觀的去看到「色」。二者是用主觀而雜染的心識…把「色」變成了自己的「緣影(相)」。
於是,有關於這個「色」就有了三種不同的「相」,1. 色本身就只是色。2. 被客觀所看到的「清淨色」。3.被雜染心識所看到的「雜染相」。而後兩者,就是我們所謂的「色法」。
Snmr Miri
● 3.被雜染心識所看到的「雜染相」。
◎這個「雜染相」的「雜染」是可以「空」的。
◎然後,以「空」故,以「清淨無染」故,「心識」可以回到「清淨的心」,「色」也可以回到本來就「清淨」的「清淨色」。
◎於是,有關於第1點的那個「色」,從來如如不動,完全不能被任何的「清淨無染」所空掉!所以,色還是色。
◎換句話說,「色法」的「法(認知)」是可以轉變的,甚至是可以被「空」掉。但是,「色」依然是如如有的色在眼前,除非我們是睜眼瞎子的…看不到。
◎註:當我們有能力「清淨無染(解脫)」之時,我們的「心識」自然不會再與「外緣」糾纏。 因而,會與我們業力糾纏而產生的那個「色」…也會不再生起。 所以,屬於這一部分的後續之「色」是可以『空』掉的。只是,若有人想用這個「空」來空掉「一切外境」那就是焦芽敗種的人了。(另論)
Snmr Miri
註:有這種「焦芽敗種」知見的人,以……故,常會反過來說別的法門(他所不認同的法門)…是佛法外道……
會發生這種情況,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只認識「大」字的人,他會認為別人的「人」、「天」、「太」、「夫」…都寫錯了,因為「大」字不是那樣寫……
站在「法界論」的立場,說真的,也實在無法說…這種人是說錯了。因此,也只能以「理解」的心情…來自我無事……。
Snmr Miri
「唯識無境」自有其「無境」的甚深義,但是,為了避免因錯解「無境」而落入「我們所認識的一切,即是識的影象」的誤區,竟而不知不覺的變成「焦芽敗種」。因此,我們實在也要參考一下「法界論」,然後…看到「阿賴耶識的本有種子」…其實正是「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
c本有種子→如來藏心.如來藏物.jpg
Snmr Miri
以「如來藏物」本有故,然後,我們將有機會用另一個角度來重新審視「我們所認識的一切,即是識的影象」這句話的真實義。
鄭來也
Snmr Miri

這樣才不會把「性境」給空幻掉。
鄭來也
Snmr Miri 所以俺有能力修正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请教一下「性境」是不是等同于「性空缘起」的意思呢?这是事体还是理体呢?谢谢!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您好,能否把第四变能的解释链接发给我呢?末学想好好研读一下,谢谢!🙏🙏🙏
Snmr Miri
我找找看,文章太多了,而痞客邦的搜尋功能很陽春。常常找不到要找的文章。
Snmr Miri
這一次,很幸運的…馬上就找到。^^
不過,這只是「法界論」的獨家看法,請參考就好,切莫當真。
https://snmr9999.pixnet.net/blog/post/333261534
心物相應之三能變。四能變。物的定義。各種三能變之義。三種界。內變為種 及有根身 外變為器。 @ Snmr Miri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SNMR9999.PIXNET.NET
Snmr Miri
由於「法界論」的內容是「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因此,把一般所熟知的「三能變」,更深入的解析成「心界、物界、相應界」三部份來解說。我想,這樣應該的更清楚才是。
所以,不只「心(識)」有三能變,「物」也有三能變的法則,「相應」也有三能變的法則……
然後,把這三者的三能變…完全統合起來,就是「法界論」所說的「四能變」。
Snmr Miri
所謂的「四能變」…只是為了統合「心、物、相應」這三種的「三能變」而已,並不是什麼「真理」。所以,當以後有人引經據論的用「三能變」來反駁「四能變」時,這個人是有理的,因此,就隨喜讚嘆其人能那麼的深入經論,無妨。
Snmr Miri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在…我們能否在「唯識」的三能變之外…也同時看到「物界」的三能變。我想,這才是「法界論」最大的用意吧? 所以,如是祝福與「法界論」有緣而不失之交臂的人,感恩!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能否把「法界论」的四变能精髓之处简略讲一下呢?🙏🙏🙏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还有对于正觉同修会所倡导的如来藏第八识能生万有,听您讲是有其死穴的,能否诠释一下呢?🙏🙏🙏
Snmr Miri
這個「死穴」,「法界論」如觀掌中珍。因為以前的他們…實在是太囂張得…讓人很不忍。但,也由於他們有這個「死穴」,我才說「老天有眼」,否則,佛法真的會被他們的囂張而以紫亂朱。
不過,這個「死穴」還是留給煒翔兄自己去發現、確認,我想,這樣應該會比較好。
當然,這個「死穴」,正覺同修會是不會承認的,因為每一次和他們對論到這個「死穴」時,他們就會顧左右而言他的說:那是他們才懂的密義,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是看不懂的。
(遊子註:煒翔兄還無法將以前的對論,融會貫通,以致於錯失了已經對論過的內容,因此,有關「死穴」之說,我也只能先如是回應了。)
Snmr Miri
●能否把「法界论」的四变能精髓之处简略讲一下呢?
◎上面已經有很重點的略說了。
◎轉貼上面所說:
由於「法界論」的內容是「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因此,把一般所熟知的「三能變」,更深入的解析成「心界、物界、相應界」三部份來解說。我想,這樣應該的更清楚才是。
所以,不只「心(識)」有三能變,「物」也有三能變的法則,「相應」也有三能變的法則……
然後,把這三者的三能變…完全統合起來,就是「法界論」所說的「四能變」。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请教一下「性境」是不是等同于「性空缘起」的意思呢?这是事体还是理体呢?谢谢!
Snmr Miri
「性境」是屬於唯識論的「三類境」之一。搜尋一下,可以找到很詳細的解釋。

Snmr Miri
來看看覺囊派是怎麼說「三自性」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IksKiSadk
大揭秘!你和你的宇宙(萬法)皆依阿賴耶識種子而生(正片1:24)You & your universe are created by the seeds in Alaya-consciousness!
YOUTUBE.COM
Snmr Miri
覺囊派對「依他起性」的這個「他」,和「法界論」的看法,很大異其趣。
註:覺囊派認為這個「他」是指「阿賴耶識的種子」。「法界論」則認為這個「他」是指此「能識」之外的「外緣(所識)」。你認為呢?
螢幕擷取畫面 依他起之他.jpg
Snmr Miri
覺囊派把「三自性」分解得…一點也不像是「自性」了。
「如來藏心」怎麼會「無」依他起性和「無」遍計性呢?
所以,這種「如來藏法」和「法界論」的看法,真的很不一樣。
螢幕擷取畫面 無依他起.遍計執.jpg
鄭來也
Snmr Miri 蕭貪也這樣說不是嗎?
Snmr Miri
同屬於覺囊派,所以,他們的看法就…師出同門了。
鄭來也
最少最少也肯定依他起才像樣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三自性」要完全肯定才可以。
又「遍計所執性」,應該是指「遍計性」。是玄奘法師把它改成「遍計所執性」。所以,我們也要知道玄奘法師的角度才可以,我們才不會被多加上去的「所執」所迷糊。
王炜翔
「如來藏心」的依他起性是「如来藏物」,
「如来藏心」的遍計性是「识」相缘、相应色「如来藏物」。
不知以上理解是否正确。请指正,谢谢!
Snmr Miri
「如來藏心」具有「三性」,也就是具有「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性」。所以,這三種性…都是指「如來藏心」。
唯,「依他起性」裡面的這個「他」…才是指「如來藏心」之外的「如來藏物」,或指一切外緣、外境。
Snmr Miri
註:從「如來藏心」來說,「如來藏心」具有三自性。又,從「阿賴耶識」來說,「阿賴耶識」也具有這三自性。同樣的,若從「法」來說,也一樣具有這三自性。
所以,佛法的內容相當繁複,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因此,我們要審細小心這裡面的內容才可以。
一般人所看到的「三自性」,都是指「阿賴耶識」和「法」這個層面,而他們所認為的「他」就是指「阿賴耶識」,這和「法界論」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們也要了解這裡面的差別,然後等審細參究之後,再來加以取捨……

王炜翔
Snmr Miri大德您好,请教一下「如来藏心」中的空大、见大和识大,三者之间有没有先后顺序呢?还是空大>见大>识大呢?
实证中应该从识大↣见大↣空大?!最后达到心物相应、心物不二、心物一如!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如來藏心」就是「識大、見大」的統稱。由於「識大、見大」都是周遍法界本無生滅的如來藏,所以,沒有所謂的先後之分。
「空大」,也是周遍法界本無生滅的如來藏,同樣的「地水火風四大」也是周遍法界本無生滅的如來藏,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七大如來藏」都沒有先後之分。
至於,修行實証,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因「修行過程」而把這「七大如來藏」分成先後,因為,「七大如來藏」從來就在那裡,沒有先後。
Snmr Miri
簡單的說,「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從來就是「本有」,怎麼會有先後之分呢?

Popa Ng
非也非也,佛云:[万法唯心造]
故物质世界,是先有一念无明颠倒,起妄想识心,而生万物(众生世界业果)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Snmr Miri
Popa Ng兄,你把「萬法唯心造」錯以為是「萬有唯心造」了。你覺得這樣對嗎?
Popa Ng
Snmr Miri大德 我得想法都明明白白写出来了。你看不懂,我也无能为力了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万法万物本唯心也。故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也,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Snmr Miri
●万法万物本唯心也。
◎???
◎這不就心能生物了?好厲害!
Popa Ng
Snmr Miri大德 你不知道吗?见闻觉知属于见分,色尘万物属于相分。
一念无始无明,颠倒妄想,起了妄识,妄识摄四大尘,造了六根见分,同时也造了世界万物相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Snmr Miri
我不太懂唯識論,只知道「性境不隨心」。
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9/0-2.htm 唯識簡介
性境-性境之性字,乃真實不虛之謂。性境,就是實境。謂此境體,實有不虛,非是㧢計所執之空花兔角等。所謂:「性境不隨心」性境並非從心計度而起,亦非隨心妄想所造,乃是能緣之心,得彼境之自相者,謂之性境。譬之眼識緣現前山河,即是性境。何以知之?設欲隨我自心變此山為河,或變彼河為山,皆不可能,故曰:「不隨心」者,不能隨心轉變,即是性境。
MINLUN.ORG.TW 
Snmr Miri
所以,「万法万物本唯心也」這句話應該是有問題的。
Popa Ng
Snmr Miri 你去看看《楞严经》,四大乃妄识心所造也。心摇动成风,心坚固成金,强风吹坚金,撞击则有火星,成为火种,吹久则冷润生津,下流为水。
Snmr Miri
註:若說「萬法唯心」,我還可以接受。
但是,若說「萬有唯心」,那我就沒有那種慧根了。
Snmr Miri
●四大乃妄识心所造也。
◎「四大如來藏」怎麼會是「妄心」所造呢?我看到的《楞嚴經》不是這樣說的。
◎「四大如來藏」如果是被造出來的,那就不是「清靜本然 周遍法界」了,也不是「皆如來藏 本無生滅」了……
◎所以,我們要更深細的看懂「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的那段經文才可以。不能太草率的解讀。
回覆分享1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