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4‧10‧8…上午10:05
之前,曾提過「大智度論的三種空」…三昧空、所緣空、自性空。
今天,再進一步的略微說明一下這「三種空」,這樣,或許我們將可以更清楚的知道…龍樹菩薩的「中論」會是怎樣的「唯法是論」。
Snmr Miri
從「大智度論」的三種空,我可以先把它們分開來看。
1、「三昧空」,這就是「唯覺」。
註:從「中觀論…法」的角度來看,「中觀」是不會承認有「自性心」的這種有「主體」的狀態存在的,因而,他們只能用「覺」的內容…來看這個「三昧空」。
也就是說,這個「空」就是由「三昧定」來決定的。簡單的說,在「覺」中,以「三昧定」故,「妄識執見」不現起(不生一念),而處在一種「清淨無染」的「空」的狀態之中……
Snmr Miri
但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種「三昧定」…就是那個「主體(自性心)」的三昧定心。
Snmr Miri
2、「所緣空」,這就是「所緣之外境」…無自性
原則上,「心所緣之外境」的這個「外境」…就是「無自性」,這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一切外境」從來就是「因緣和合」而形成的,所以,在「因緣和合」的狀態下,從來就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
註:「法界論」的看法,亦可以如是。只是……
Snmr Miri
●在「因緣和合」的狀態下,從來就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
◎「在因緣和合的狀態下」,我覺得這句話很重要,一定要先寫清楚才可以,否則,我們可能會搞不清楚「心之外」的「外境」…原來也有一個完全屬於「物界」的體係。
◎雖然,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外境(現象界),從來就是在「因緣和合」。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來藏物」一點也不是因緣和合之後才得以存在的。
◎所以,若從「外境」的這個「心之外」來說,我們可以說…只要是「心之外」就全是「無自性」了嗎?「法界論」可不這麼認為……
◎簡單的說,只要這個「外境」不是完全的被「心」所直接生,只要這個「外境」也能永遠「世界相續(包括物種色身)」不斷下去,那麼,能使之「不斷相續」的那個「根本因(如來藏物)」就不是「無自性」。
Snmr Miri
當然,能理解「中論(或大智度論)」的論法,因為,「中論」從來就是在論「因緣和合」的那個「現象界(法)」而已,至於「非因緣和合」的部份…就只能以「法無生」的那種「無緣不生的法」來帶過,從來沒有更進一步的去深論。
直白的說,「中論」從來就只論「因緣和合的相應法」,至於「無緣不生」的那種「不相應」的內容…就只是以「無生」兩個字帶過,如此而已。
Snmr Miri
「中論」可以說就是一部「唯法是論」的論。因此,「自性空」就變成了它的「核心思想」。
3、「自性空」,一切相應的法,皆是「因緣和合」,從來就是「無自性」,而這個「相應的法」…才是「中論」的真正核心! 然後,只要「因緣不相應」的話,那麼,很自然的…就是「諸法皆空」了。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無生」原來就是指「無緣則不生」。 那麼,在「無緣」的狀態下,那會是怎樣的「無生」呢?耐人尋味啊!
我的意思是說,在「無生」的狀態下,在「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的狀態下,以「唯覺(性覺必明)」故,我們真的可以在「無生」的當下…「忽然超越」……
Snmr Miri
從這幅「法無自性」的圖來看,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就算是「法空」了,但其「心」、其「外境」…,其實,都還是那麼的一直相續存在著。
註: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其實更深入的「如來藏」…「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不只是一直存在,而且,還是那麼的一直「本有(無生)」而不曾消失過!
Snmr Miri
以「不相應(無緣)」而「無生」故,能「忽然超越」的洞見「一切外境」…還是那麼的如如,於是,此「清淨而不再與外境糾纏的唯覺」,將以「空性見」…來洞見一切「如如的外境」,因此,才能看到一切外境是怎樣的「當體即空(當相即空)」。
簡單的說,就是以「清淨無染的覺」洞見「從來法住法位的現象界」,這就是所謂的「當體(相)即空」。而這樣的「當體(相)即空」…從來不否定「現象界」半分毫!
Snmr Miri
如果我們錯解了「當體即空」之義,那麼,我們不只會錯解「空性見」的真實義,也將無法了解在「當體」時,「一切世間諸所有物」會是怎樣的「皆是菩提妙明元心」。
Snmr Miri
●「空性見」
◎簡單的說,就是「無我見」。
◎也就是說,要把能生起「我」見的…一切法,通通空掉,然後就只剩「覺」本身……。
◎當只剩「覺」本身的時候,再無其它的存在,此時的「覺」,或所謂的「本心(如來藏心)」,或所謂的「真性、佛性」…就處在「空性」的狀態之中。
◎也就是說,當這個「本心」,只剩「性覺必明」的這個「明」,或所謂的「空然覺照」時……,這就是「空性」之「所見」,亦名「空性見」。
◎因此,很重要的,想要真正的「無我見」就要很徹底的「唯心」,也就是要很徹底的「見性(眼見佛性)」才可以。否則,終究不是純然的「空性見」。
◎以「唯覺」故,在任何「能覺」的本身上…不能有一絲絲的雜染。於是能「空然覺照(現觀)」。
◎也就是說,一切的一切,無不在「唯覺」的「所覺(所照、所見)之中,然後…,以無「能所」故,以「無我」故,能……
◎這樣的「空然覺照」…就是「空性見」,也就是說…能用「空性之心」…覺照…任何一切外境,然後,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註:至於,能「見到外境空性」的這種「見空性」,那已經是另一種涵義了,在此不論,略過。
Snmr Miri
●「見空性」
◎有三義,一是,能見外境之空性(見一切境皆是緣起性空),這是理悟。二是,能見自心之空性,這是開悟。三是,以「空性見」能見一切「空性」之實相,這是証悟。
◎註:此貼文之「解構圖」,事實上,都是在講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內容。
Snmr Miri
既然,可以「從不否定現象界半分毫」而可以「當下洞見(現觀)」,那麼,我們就可以因「現觀」而「當體即空」,於是……
於是,那個可以現觀的「唯覺」…會是怎樣的「覺」呢?或,又會是怎樣的「空」或「有」呢?耐人尋味啊!
又,那個「當體(相)即空」的「體(相)」…又的是怎樣的「體(如如存在)」呢? 然後,又會是怎樣的「有」或「空」呢?耐人尋味啊!
Snmr Miri
然後,我們再從「能所」的角度…來看這個「所緣」會是怎樣的「空」……
註:從「能所」的地方,我們將可以看到三種「所」義,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三種「所緣空」的內容。
Snmr Miri
從三種「所」義中,如果我們用「否定」的方式來看「所緣空」的外境,竟而否定了外境的存在,那…這就是一種錯誤(頑空)的知見了。
Snmr Miri
只要我們不落入「頑空」的錯誤知見裡面,那麼,我們將可以如實的看到「所緣空」的三種義理。(註:以「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故,此「相應的一元法」,將可以用「三種內容」來加以解析。)
Snmr Miri
三種「所緣空」之一:
只要我們不用「否定」的方式來否定「所緣(現象界)」,那麼,我們就可以用「肯定」的方式來看這個「所緣空」的「空」義!
只是,這樣的「肯定」…不知道你看出來了沒有? 先賣個關子,如果還真看不懂的話,我再來解說!
Snmr Miri
空然覺照,妙哉! 當體即空,妙哉!
上面的「空」字,是那麼的朗朗無礙,因此,如果我們不被「頑空」的思路所迷糊的話,那麼,事實上,其答案…已經躍然於紙上……
Snmr Miri
註:從「肯定的所緣空」裡面,我們將可以看到三個甚深義:
一是,沒有因為「因緣和合」而否定「外境」,反而是,更會因為「因緣和合」而洞見「外境」的實相。
二是,能看到「因緣和合」的「當體」是怎樣的「性空」,而不會因為「性空」的「空」義…竟而把「當體」的實相…錯解成是「沒有」、或「空幻」……
三是,所緣之所見…既然「不空」,那麼,能「空」的就是那個「所緣」本身了。而這個「所緣」…最後將會因「能所」的關係…而回到「心」的那個地方去。
Snmr Miri
簡單的說,第一個層次的「所緣空」…就是在講「性空」!也就是說,一切的現象界,以「因緣和合」故,其「相」具有可「緣滅(空)」之「性」,然後,我們說,這個「相」的「本質」…就是「性空」。
由此可知,之所以會有「性空」之義,其先決條件就是要先有「相」才可以,然後,這個「相」…也才有「性空」的、或其性(本質)是「可以緣滅的空」…的這種「道理」來被我們所論述。
說得更明白一點,只要是「性空」,其實就已經說明了這個「相」早就以「現量」的方式存在,這是不容置疑的。(註:至於這個「現量」會是怎樣的「因緣和合」,那已經是「法住法位」的問題了,而不是什麼「空幻」的一種錯覺……)(再註:所謂的「空幻」是從「唯心」的角度來看的,因此,這兩者的語意…絕不能相混。 如果相混的話,那麼,具有「性空」的外境相…不被頑空者的「頑空心」所空幻掉…也難!)
Snmr Miri
所以,這種「肯定式的所緣空」的這個「空」字,其真正的義理是什麼?看出來了嗎?
註:「中論」再怎麼說「空」…也從來沒有「否定」這個…從來就如是存在的外境(現象界)!因為,如是現量的「現象界」…就是所謂的「世俗諦」,而這個「諦」…也正是一直無法被我們所否定的一個法印…「諸行無常」!
Snmr Miri
三種「所緣空」之二:
以「心物相應」故,被心「所緣」的外境,以「所緣」故,就變成了「心所法」。
而這種「心所法」,只要「心」能「一念不生」,那麼,「心所法」就必然會消失。也就是說,一切被「心」所造出來的「法」…就會「諸法皆空」。
因此,若我們再用「心」來看這個「諸法皆空」…就會看到「諸法空相」。
Snmr Miri
●一切被「心」所造出來的「法」…就會「諸法皆空」。
◎從上面這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這裡的「法空」…並沒有辦法把「外境」消失掉。
◎而且,這裡的「法」是指「心所法」,也就是指「唯心所造」的那個「法」,因此,只要此「心」不動,那麼,此心就可以不生一法,甚至以前所生的法,也會於當下一併消失。
◎除了「外境」沒有消失之外,從「只要此心不動」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知道…其實「心」也沒有消失。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所謂的「諸法皆空」,就只是指「法空」而已,「境」與「心」都還在,都沒有消失。
◎註:「法界論」所說的「心物相應則成法」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就是指這裡所說的「心所法」,另一個則是指最初「如來藏心與如來藏物相應時所產生的那個〝初能變〞的法」,因此,當「如來藏心」與「如來藏物」不相應時,一切「初能變」的法…將會消失。只是,這一層次的「相應法」則是屬於更深又更深的另一種「法」(不是「心所法」)。因此,這時候的「法空」,我們將可以看到「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本來面目。
Snmr Miri
註:通常,「法界論」所論的「法」都比較偏向於直指「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這種「相應」……
唯,在這裡,我們或可以看到「中論」所論的法,應該是比較偏向「心所」的這個角度來論法,包括所謂的「色法」……,因此,這樣的「中論」…想要從其所論「法」中洞見「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是有困難的。職是之故,「中論」也只能論到「一切法皆無自性」這樣而已。至於其它的,那就要從其「無生」的核心思想裡面…很費心的另外去探其究竟了。
(ps:「色法」,以「法」故,也是「心所法」的一種,唯以「有色」故,特別分出來論,如此而已。也因為如此,如果我們不懂「法」義的話,我們很容易在「色」與「色法」之間,混淆了這兩者的語義內容。)
Snmr Miri
●我們或可以看到「中論」所論的法,應該是比較偏向「心所」的這個角度來論法的……
◎以「心所」故,「中論」也只能用「色法」的角度來論「色」,如此而已,因此,也就無法直接論「現量的色境」。只是,還好的是,「中論」並沒有否定「世俗諦」,所以…,我們也要有智慧的…從其「法」裡面…去圓通其語義才可以。
◎亦以「心所」故,「中論」也實在沒有辦法論到「能生一切法」的「本心」,所以,最後,也能用「自性空」的角度來看「本心」了。所以,這樣的論法,就很容易被歸類為「自空派」了。
◎註:我實在不懂「中論」,以上所說,唯是一時興起的嘮叨而已,切莫當真,若是有誤,還請內行人當面指正,感恩!
Snmr Miri
從「心物相應就是法」的角度來看,此圖的「所緣空」…就是指「一切相應法」皆可以因「緣滅」而「法空」,或一念不起而「法空」,也就是說,一切相應法、或一切心所生法,皆是「無自性」。
Snmr Miri
而這樣的「法空」,事實上就是「諸法無我」!
其實,只要這個「我」能不生一法的話,那將不是只有「法空」而已,而是…這個「我」也將因「法空」而不會覺受到「我」的存在,於是,就有了「無我」的覺受……,職是之故,我們說「諸法無我」。(註:這也是三法印中的…第二個法印。)
Snmr Miri
●於是,就有了「無我」的覺受……
◎都已經「無我」了,還會有什麼「覺受」?
◎所以,這個「覺受」,妙哉!
◎就是要有這個「覺受」,我們才能確定「什麼是無我」,也才能確定……「如來藏心本有」,然後…可以「性覺必明」。
◎「無我」,妙哉!不能親証「無我」的人,就無法……(略過),但,這裡可以先簡單的這麼說,若不能親証「無我」,那可能連「解脫」的邊…都還摸不上,更別說什麼「法界一體」了。
Snmr Miri
三種「所緣空」之三:
這裡所緣的「心境」裡的「空」,是不是「中論」所論的範圍,我就不知道了,應該也算是吧?因為,「所緣的〝所〞心境是空」,所以,此「心」的本性是「自性空」……
但,「法界論」就不這麼論了。因為,「法界論」更看重那能「能」…那個「本能」…那個從來就如是「本具」的「本能」……
Snmr Miri
所以,只要我們有辦法把「心裡面的那個能所」的「所」空掉,那麼…這個「心」就會回到…本來如是的真面目(如來藏心)。
此「如來藏心」從來不會消失,也從來「無生」,所以,「法界論」才稱之為「本有」。
Snmr Miri
註:藏傳的格魯派就是屬於「自空派」,但,以這個「本具的本能」故,我記得他們也沒有否認有一個必然存在的「俱生原始光明」……。所以,我想,再怎樣的「自性空」,或再怎麼「自空」的格魯派,也都還要承認這個「俱生原始光明」才可以。
註:至於這個「俱生原始光明」是不是可以等同於「自性」的語義,這裡就暫且不論,略過。
Snmr Miri
●「心裡面的那個能所」的「所」…
◎「心」裡面為什麼會有這個「所」,那是因為,此「心」與「外境」有「所緣」的時候,這個「心所」就跟著存在了。甚至,很有可能在我們已經有能力「心物不相應」時,它還頑固的存在,因為,以「餘習」故。
◎也就是說,當我們有能力「空掉一切法」的時候,但是,那個「空執」卻還那麼的自以為是……
Snmr Miri
「解六結」不是在解假的,所以到最後,我們都一定要進到「心」裡去,然後…以「所緣心境空」的完全証入「唯心(如來藏心)」才可以。
這個「心」裡面的「所緣空」很重要,就如眼睛不能容許一絲絲微塵一樣,所以,唯有「心裡面的所緣」真的都空掉了…這才是真的完全清淨無染的「心空」,也才是真的「唯心」……
Snmr Miri
所以,這時候的「唯心」…真的會非常的「唯」心……
也就是說,這時候,將不是只有「心空」而已,而更是可以把一切「心之外」…完全都空掉的…不存在於「所覺」之中。也就是說,以「唯」故,此「心」是看不到任何此「唯」之外的任何東西,因為,只要還能看到…那就已經不是「唯」了。(註:但是,這樣的「唯」…會是怎樣的「無我」呢?不可思議!另論。)
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時候的「唯心」…真的很恐怖……
我的意思是說,以此「心」…「空無一物」故,這時候的「唯心」可能會很自大的「唯〝覺〞獨尊」,然後…就很理所當然的會去否定掉「心之外」所有一切一切的存在……(甚至會認為一切都是我所虛擬、幻化出來的。)
這樣的「唯心」,真的很恐怖,不落入「梵」見…也難!
Snmr Miri
此時的「唯心」,以「唯」故,這就是一種「寂滅」狀態!也就是三法印中的第三個法印…涅槃寂靜。
Snmr Miri
這樣的「涅槃寂靜」將有四種進路:
1、一直處在這種「寂滅」之中,然後,變成「焦芽敗種」。
2、以這種「寂滅」來錯解一切「現象界」,認為「現象界 」都是虛擬而空幻的。(註:如果我們能確認「如來藏物本有」,那麼將很容易化解這種錯見。)
3、以「唯」而落入「梵見」故,會把「此心之外的一切」當做都是我所「生(創造、幻化)」出來的,於是,這個「我」就變成了一個「造物主」。
4、還好的是,此「唯心」具有「性覺必明」的本性,因此,我們將有機會如實洞見一切「外境」而親証「法界實相」。然後,也將有更進一步的「覺行(成佛)」之路…來邁向不可思議的究竟。幸甚!
Snmr Miri
以「性覺必明」故,真的是「幸哉」!,否則,只要我們落入了錯見之中,那麼,就算自己已經在「性覺必明」之中,但…卻由於「錯誤知見」的關係,竟也會讓那些很厲害而很「唯心」的人…個個都變成了只會「睜眼說瞎話」的凡夫!
Snmr Miri
「性覺必明」,妙哉! 只要我們有辦法「無我」而且「唯心」之後,這個「性覺必明」自然會…完全「必明」而無遺!
也就是說,此時的我們,只要不被「寂滅」所縛,或被「寂滅」所誤導,那麼,我們將有辦法在「能所雙泯」之後,以「解滅結」的智慧…更上一層樓的向前邁進,那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另一種進路的感受…將是很令人驚喜的。
Snmr Miri
這是一條「無無明盡」、也是「無老死盡」…的「無量光 無量壽」的進路……
Snmr Miri
只要我們能正確無誤的走上「無量光 無量壽」的進路,那麼,我們將有能力完全看懂「中論」在論什麼「法」,而不會因它的「自性空」或「無生」而錯解其「法空」之義……
註:「中論」雖然在論「自性空」,但是,只要我們不過度解讀其「法」義、或其「空」義,那麼,我們是可以在「相應法」中確認其「自性空」,並可以在「無緣不生」的「無生」中…確認「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是怎樣的「有自性」,而不會「死(執)」在無生的「自性空」裡面,如是!
Snmr Miri
在這第二個「所緣」的「自性空」裡面,我們要有能力看到…前面的「心之所境」與後面的「所緣外境」…的真實義才可以,然後,也才不會被「空」所空……
註:其實,只要能看懂「法界論」,那麼,要看到「前面、後面的兩個〝所緣〞境」,那是很輕而易舉的事,否則,在「空來空去」的法義中…恐怕就得要有很上上的利根才看得懂了……
Snmr Miri
所以,在「自性空」中,我們如何面對…「中論」從不否定「外境」(註:不壞世間法。),和如何面對…在「無生」裡面…尚有其所不曾論及的「自性」,那就得看我們有沒有辦法用更深一層的智慧去圓通了。
Snmr Miri
最後,由於這貼文有談及「三法印」與「三種空」的關係,因而,順便畫一幅這樣的圖…來相對的比較一下,這樣,我們或許更能清楚的圓通這裡面的法義吧?只是,由於此文已長,就不再展開來討論了。
2天
回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