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5月13日上午6:40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唯識之圓」。
這幅圖和之前所畫的圖,其內容雖然略有差異,但其本質渾然不變。
從圖示中,如果我們細心的話,將可以看到「心物本有」。也就是說,就算是「唯識」論,也必須架構在「心物本有」上…才有辦法論述。
換句話說,如果在讀「唯識論」的時候,若看不到「心物本有」,那麼「你的唯識論」,將和「法界論」的看法,大異其趣!
Snmr Miri 讀「唯識論」的人,一定要看懂這一幅圖才可以。
否則在艱深的「唯識論」裡面,想要看懂「唯識」恐怕會很難。
更嚴重的是,如果不懂得「識」和「心」之間的關係與轉折,那麼,把「唯識」錯當成是「唯心」,就是一般人常犯的錯誤了。
Snmr Miri 「小圖1」和「小圖2」裡面的「唯識」,事實上就是指「空大如來藏」。
王允鉉 三界唯心是什麽意思?萬法唯識呢?
Snmr Miri 允鈜兄,你可以先用「心物相應」的方式來解「三界」是怎樣的「唯心」,和「萬法」是怎樣的「唯識」。
要解得出來,這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語義…才不會落入「梵我能生萬有」的誤區裡面去。
王允鉉 Snmr Miri 心物本有……心本有這有經教,物本有經教在那?
Snmr Miri 哈,不好意思,就在你看得懂「心物本有」那裡!
Snmr Miri 若看不懂「心物本有」,那麼,請返過來看看允鉉兄自己對「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見解…是不是有落入「梵我生萬物」的誤區裡面,就可略知一二。
鄭來也 物本有當然是指七大本有如來藏的四大如來藏叫物本有懂嗎?
鄭來也 不懂看影片簡單了解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zJTsmhtok
七大如來藏與法界論三大之對等關係
鄭來也 感覺俺做這個影片很傳神到位
鄭來也 不了解心物本有是阿賴耶識之前就會錯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懂嗎?把遍計執相當五蘊身和外境
Snmr Miri 是否有辦法用「心物本有」的角度來解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語義,我想這將會是一門真功夫與真智慧!
鄭來也
鄭來也 可以這麼說正覺說阿賴耶識心体=自心如來藏,但法界論是這樣說阿賴耶識因心本有物本有而不離的阿賴耶識,拿掉一個心本有,物本有,阿賴耶識都無法成立,因為本來就拿不掉,不怕會跑掉
Snmr Miri ●拿掉一個阿賴耶識都無法成立
◎拿掉一個阿賴耶識,都無法成立
◎拿掉任何一個,阿賴耶識都無法成立
◎來也兄的文法,要好好加強才可以,否則看你的文,真的會很累很累,然後就不想看了。
鄭來也 後來改了不是嗎?
Snmr Miri 改了什麼???
鄭來也 拿掉一個心本有,物本有,阿賴耶識都無法成立,因為本來就拿不掉,不怕會跑掉
Snmr Miri 哦,知道了,是時間上的誤差。
我點開網頁的時間…是在你修改之前,然後我這邊就停在那個「尚末修改」的網頁了。
鄭來也 因為心本有物本有無法拿掉就錯以為阿賴耶識比心物還之前,這就是蕭正覺還沒究竟佛地的原因
鄭來也 也就是所謂的七大如來藏非自心如來藏所生,七大本如來藏與共一如來藏阿賴耶識的道理
Snmr Miri 「依他起性」,在最初始「妄為明覺」的時候,就是一種「無始無明」的狀態,也就是指「遍計所執性」。(註:這裡是遍計所執性,不是遍計所執相。)
然後,以「心體」本來就是具有「圓成實性」故,我們能知,這時候的「心體」是「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這三自性是同時存在的。簡單的說,這「三自性」就只是一性,也就是「體性用相」裡的這個…必然之「性」
註:嚴格起起來,這裡的「心體」應該要說「識」,而不是「心體」。因為這時候的「心」已經因為「妄為明覺」而成為「識」了。
再註:是「心體」還是「識」的這個認知,很重要,這關係到後面要講的「真識」,和從「識」到「心體」,其語義是怎樣的一種轉折變化…。
Snmr Miri 「小圖5」就是從「小圖4」裡面的「識」放大來看的。
而這個「識」以「妄識執見」故,所看到的「外相」並不是真正的外境,而是「被我們所執的一種法塵」。
這個「法塵」,在「塵」裡面當然包含有「識色相緣」的五蘊身,和一切「外境」,但由於是被「我們的妄識」所妄見故,於是這個包含「如如變化的物境」…都被解釋成了是「幻影」,然後我們就看不到真正的「如如有的實相」了。
註:
解釋成「幻影」本來是沒錯的,只是以…故,我們無法了知「幻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於是,本來是「性空」的五蘊身和一切外境,竟都變成了是一種虛幻的幻影。
註:「性空」是一種「如如有」,而「幻影」則是一種眼翳所見的空花。兩者的語義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不可否認的,有太多的人在這十萬八千里中…自以為是!然後以為只要夢醒了,那些「空花」自然都會消失…
Snmr Miri 「如如有」,從來就是一種「四大」的變化,而「四大變化」就是「性空」,所以「性空」怎麼會因夢醒而消失呢?
消失的是自己的「妄識執見」怎麼會是那個「如如有」呢?
所以,只要我們有辦法突破「妄識執見」、突破「我法二執」,那麼我們就會進入「小圖6」的「空大如來藏」之中……
Snmr Miri 在「空大」中,我們見到的將不是「法塵」(六塵緣影),而是本來就如如實實的外境。然後,我們才有辦法在「寂滅現前」的時候「忽然超越 獲二殊勝」。否則,哪有「二殊勝」可言?早就被消失掉了呀!
是的,我,活了無量劫那麼久,至今還不曾被哪一尊佛消失過!
Snmr Miri 「小圖7」,在「七大如來藏」從「地→(火、水、風)→空→見→識」,在《楞嚴經》的經文中,都有它們的「語義轉折」,之前已經論過,因此有興趣的人,可去翻閱以前的文章。
Snmr Miri 再來要講的是,從「真識」到「心體」的語義轉折……
鄭來也 蕭說的阿賴耶識心体
Snmr Miri 能理解蕭大所說。
但,如果我們不知道「真識」和「心體」之間的轉折關係,那麼,說「阿賴耶識心體」的時候,就會變成含著鹵蛋在講話。也會讓聽聞者錯以為「識」就是「心體」,然後腦筋跟著轉不過來的都變成了「自心如來藏」。
Snmr Miri 其實,「阿賴耶識」不只談「真識」,也談「真色」。
唯,只因為是「識」,所以「唯識論」就很側重於「識」的論法,因此,我們也都只看到了「真識」這一方面的義理。
以「識」就是「了別」故,所以一般人會認為「識」沒有「體」,這是沒有錯的,就如「法」一樣,它們本來就是一種「心物(能所)相應」的結果,非心非物,無體。
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一般人若只從這種無體的「阿賴耶識」來看「如來藏」,然後說《楞嚴經》所說的如來藏,就是在說「如來藏性」,那…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真的只是如此嗎?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從「法無生」的地方看到「心物本有」,那我們可能也將一樣的…無法從「空大如來藏」或「真識、真色」的地方…看到「心物本有」。
所以,我們看到了「無生」背後的的真實義了嗎?我們又看到了「如來藏」的真實義了嗎?這裡面一層又一層的義理,耐人尋味啊!
是的,這裡面,實在有著一層又一層的轉折,我們怎可以看不到而錯過呢?
所以,有關這個「真識」,真是妙哉!因為它已經隱約的告訴了我們…「識的真體」到底在哪裡…」,就像那個「法無生」一樣。
張武雄 Snmr Miri 這應該就是整個所謂佛法的密意所在了👍
Snmr Miri 讚!如是!
然後,我們要有能力從「七大如來藏」的地方,也就是「真識」「真色」的地方…看到「心」「物」是怎樣的「本有」才可以。
Snmr Miri 這也就是為什麼《楞嚴經》在「地大如來藏」的時候,其語意會轉成「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地性→真色),在「識大如來藏」的地方會轉成「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識性→真識)的原因。
Snmr Miri 除了「法界論」之外,一般人讀到這裡,有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就是無法看到這裡面的密意,最後,只好「依文解義」的跳過去了。
註:尤其是,「空大如來藏」會從「虛空」的地方轉成「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的「真覺」,更是絕妙。
然後,我們可以從「真識→真覺→真色」,看到「心大→空大→物大」的「法界三常」,也可以看到「心→相應(覺)→物」的「心物相應關係。
張武雄 Snmr Miri 重看一遍,這個密意太重要了
有一個好奇,米粒兄無師自通嗎?這些深層的含義您怎麼融會貫通的?真是令人讚嘆🙏
Snmr Miri 正想說,這幾天所Po的圖,有緣的人一定要好好的再看幾遍才可以,因為這些圖…真的都是「一法通萬法」的精髓!
我能懂「自己能力所懂的」的原因只有兩個:
1、看不懂別人在說什麼。(太笨了,沒辦法。)。
2、完全是靠「法界論」的功德力。(因為沒辦法,只好自己寫自己懂的。)
張武雄 Snmr Miri 還是只能讚嘆了😄
Snmr Miri 註:當我看懂「法界論」的時候,再來,有關於別人的任何說法…大概都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和他的……(略)
Snmr Miri 從「識大如來藏」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性識明知 覺明真識」的「真識」……
而這個「真識」的語義,事實就含有「真覺(空覺)」和「能識之心」兩種含義。以「能識之心」才有辦法「識」故,「真識」就是在講這個「能識之心」就是怎樣的「真」。(註:就如那個「空大如來藏」含有「虛空」和「空覺(真覺)」兩種語義一樣。然後說那個「空覺」就是如「虛空」清澈無污那樣的「真」。)
Snmr Miri 所謂的「真識」就是沒有「妄為明覺」。
Snmr Miri 於是,於「小圖8」,我們就可以用「小圖3」→「小圖2」→「小圖1」這種反過來的次序…來看到「真識」是怎樣的含有「心體」的語義。
職是之故,我們會直接把具有「心體」含意的「真識」…稱之為「阿賴耶識心體」,或稱之為「如來藏心」。
同樣的,在「真色」那裡,由於「阿賴耶識」談的是「識」,因而我們不能稱之為「阿賴耶識色(物)體」,而直接稱之為「如來藏物」。
Snmr Miri 以多種原因故,於是「真識」就被轉成了「心體」。但事實上,「真識」只是具有「心體」的含意而已,並不等同就是「心體」。
因而,有人會把「真識」當做「阿賴耶識心體」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把「阿賴耶識」當成是「自心如來藏」,那可能就會錯得離譜,因為這裡面,他必然會錯失「真色」是怎樣的如來藏,然後就錯以為「真色」是被「如來藏心」所生出來的。
Snmr Miri 「阿賴耶識」一定含有「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的內容,然後…「如來藏心→識←如來藏物」。
只是,「唯識論」的重點就是在談「識」,因而這個「←如來藏物」…也就是那個「被識的物」,就一直被我們忽略掉了。
殊不知,若沒有「物(物界)」,光有「心」是不能「識」的。連「妄為明覺」也不可能。因此,我們也可以簡單的這麼說:若沒有「物界」,那根本就沒有「唯識論」可論!如是!
Snmr Miri 以「真識」、「真色」故,整個「唯識論」就可以很理所當然的回到「心物本有」的實相來。然後,「唯識」會怎樣的一個「圓」…就可以一目瞭然了。
張武雄 Snmr Miri 物界就是讓我們找回真心的地方,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讓迷霧中的我們轉生到這裡了
Snmr Miri 「物」真的是太重要了,只是我們的「心」…一直以來…都太辜負了人家的青春,竟還棄如敝屣,真是太沒有良心了!^^
Snmr Miri ●物界就是讓我們找回真心的地方,
◎如是!
●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讓迷霧中的我們轉生到這裡了
◎以「物」之如實相應故,真的可以讓我們知己知彼,然後,我們才有機會…對自己…百戰百勝!
◎要不然,我們自己的那隻讀心獸…可是很會玩捉迷藏的。^^
Snmr Miri 事實上,光從「法」的「無生」裡面,想要看到「心物本有」的真實義,是有困難的。
同樣的,光從「阿賴耶識」的「唯識無境」裡面,想要看到「心物本有」的真實義,也是很艱辛的。
不只如此,而且我們還很容易因「無生」、因「虛妄無境」而落入各種誤區裡面去。
幸運的是, 「法界論」提供了一條可以直搗黃龍的道路……
然後,依著「心物本有實相」的論述,我們也將同樣的,可以從「覺」的「非心非物」裡面,很如實的看到「心物本有」的真實義!
接下來,我將從「覺」的角度,畫一幅「覺是怎樣圓覺」的圖…來供養大家,敬請耐心等候。
張武雄 Snmr Miri 感謝菩薩🙏
讚 · 回覆 · 5小時
下接………(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