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1 · 12月17日上午7:11 ·
從「空」的角度,將可以讓我們更如實的洞見「有」,所以,「空」可以說…就是在解釋什麼是「有」,而不是在否定那個如如之「有」。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空有同義。
再來看看「心界」的空有同義。
Snmr Miri
從心「空」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起心動念」可以說就是「有」。
也就是說,當這個「心」在「無明妄動」的時候就已經是「妄有」了。也就是…這個「心」已經有了「能所」的「妄識執念」。
而這個「妄識執念」,以「心」之「性覺必明」故,這個「妄識執念」將一念接續一念,不會止息。
因而,從「起心動念」之處,我們可以看到「空有同義」。因為,所謂的「念起念滅」,其念「相續不絕」也沒有斷滅故,於是,我們可知,所謂的「念起(有)」也只能顯示出前一念的「念滅(空)」,如此而已。因此,「念」以如是「空有」反覆故,我們可以在「念起念滅」的地方…看到「空有同義」。
Snmr Miri
一般來說,我們在熟眠或被麻醉的時候,也會出現「無念」的狀態,但,我們也要知道這種「無念(空)」,其實是受限於「物界(神經系統)」的法則,因而,當我們還在用「色身」來覺知的時候,就會有「不起念」的覺受。
因而,在熟眠或被麻醉,那是「物性」不起作用的關係,然後,由於我們的神識被物性所縛,因而才會有「不起念(空)」的覺受。
但,不管如何,這種人,當他「醒」過來的時候,還是會起念的知道那段「空白」會是怎樣的「有」。
註:如果一個人,在這種狀況下,還能「神識出離」的話,那麼,他還是會繼續「起心動念」的。這跟他的「色身」是躺上床上和是手術台上,無關。
Snmr Miri
像上面所說的那種「無念」,我們也可以應用在「禪定」上面。
當我們有能力「因禪定而不起妄念」的時候,那麼,我們將有能力確定「性覺必明」就是怎樣的「直觀」!
Snmr Miri
也就是說,當所謂的「妄識執見(妄有)」就是一種「空」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可以洞見「如來藏心」就是怎樣的「有」,而且還是「本有」!
以如來藏心「本有」故,於是,我們可以確定…無論「妄有」是怎樣的「有」,還是「妄有」是怎樣的「空」,它們都是「空有同義」!
Snmr Miri
以「妄有」可以全然的「空」故,於是,此時的「心空」,其實就是「心本有」本身,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空有同義!
鄭來也
沒錯!妄有空就是本有有
Snmr Miri
以「空有同義」故,我們將可以在「無明妄動」的起處,很如實的明見這個「妄動」,或這個「無明」,就是怎樣的「性覺必明而妄為明覺」,也就是怎樣的「佛性」起用,因而,我們可以在那當下洞見…「無明實性即佛性」。
甚至,當我們有能力繞了一個「法界大圓」再回來看到…果然「無明就是無無明」的時候,那我們將更能確定:「空有同義」。
Snmr Miri
從這個「無明→無無明」來看,無論是「性覺必明」的那個「根本智」,還是繞了一個「法界大圓」才証得的「後得智」,我們都可以在「無智亦無得(空)」的「本智(有)」中…確認「空有同義」!
Snmr Miri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後得智(行深般若)」的地方,確認「空有同義」,但,那已經是屬於甚深層次的「究竟涅槃」的層次了。
鄭來也
Ong Hin Guan:妄为明觉是什么?
Ong Hin Guan:无明是有吗?无明可灭吗?
鄭來也:無明可幻滅而不實滅,不實滅而成無無明的實相
Snmr Miri
雖說是轉識成智。但以「無明就是無無明」故,就說無明可滅,無妨。
是的,當我們知道「無明就是無無明」的時候,我們就會用更有般若智慧的方式來「面對無明」,而不是一味的想用其它的方法來「斷除」…本來就「蘊含無量道種智」的這個「無明」!
Snmr Miri
當「無明」就是「無無明」的時候,「無明」就已經不存在了。
因此,說「無明」可「滅」,無妨。亦以「可滅」故,「無無明」再怎樣也不會再回到「無明」。
之所以會說「無明就是無無明」,那是因為,「無無明」本來就在「無明的當下」,而不是在這個「無明」之外…另有可得。
因此,當還有「無明」的時候,我們就是要從「無明」的地方下手。是的,「無明」早就用「自己就是無無明」的「藏」義…來告訴我們,「無無明」就在「我」這個地方,離我…則別無「無無明」可得。
就如「暗就是光」一樣,當我們能確定「暗就是光」的時候,暗就已經不復存在了,而且,光再怎樣也不會再回到暗的狀態。因此,我們可以說,當還有暗存在的時候,就表示我們還不是純然的光(智慧)。而「暗」正用自己的暗來告訴我們,想要真正的「光」就要從「剩下的暗」的那個地方下手……別無他處可以再光。
也就如「苦就是樂」一樣,當我們能確定「苦就是樂」的時候,苦就已經不復存在了,而且,樂再怎樣也不會再回到苦的狀態。因此,我們可以說,當還有苦存在的時候,就表示我們還不是純然的樂(離苦. 解脫)。而「苦」正用自己的苦來告訴我們,想要真正的「樂(離苦)」就要從「剩下的苦」的那個地方下手……別無他處可以再樂。
也就如「法界大圓」一樣,當我們有辦法再回到原點的時候,那就是「法輪常轉」的時候了,而這個「法輪常轉」絕不會在「起點就是終點」的那個地方…竟又回到「無明」的…變成了團團轉!
Snmr Miri
暗就是光,妙哉!
「暗」,本身就是「如來藏」。而我們…就是要讓這個「如來藏(暗)」轉成「如來(光)」。
若一定要「棄暗投明」,那麼,一個會丟棄「如來藏」的人,他怎麼有可能轉成「如來」呢?這樣的人,再怎麼聰明,其實也只是痴人而已。
「無明就是無無明」,亦復如是。
所以,我們這個「五蘊身」雖然就是「無明」,但,也因為如此,我們每一位有情眾生,才都具有「無無明」的「如來」…寶藏。也就是說,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誠然不虛。
· 回覆 · 分享 · 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