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2 · 1月15日上午6:36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篇章 十九》
此菩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無性為性;一切諸法,無為為性;一切國土,無相為相。一切三世,唯有言說;一切言說,於諸法中,無有依處;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無依處。』菩薩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一切世間皆悉寂靜,一切佛法無所增益。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了知法界體性平等,普入三世,永不捨離大菩提心,恒不退轉化眾生心,轉更增長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作所依處。

菩薩作如是念(1).jpg

Snmr Miri
如果你細心的話,可以看到圖中的「無性為性.無為為性.無相為相」是特別用紅字標出來的。
那是因為這是從「此菩薩作如是念」的「菩薩心」的角度來看的。
簡單的說,「無性為性.無為為性.無相為相」就是從「心」的角度來加以闡述的,因而我們想要了解「無性為性」.「無為為性」.「無相為相」這三句話的真正涵義,就要從「心」的角度來理解才可以。
Snmr Miri
但,不管如何,以……故,這段話,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好幾個層次的內容來解讀……
只不知,你個人的解讀,到底已經了解了底下所說的…哪一個層次?
Snmr Miri
(一)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就是在說有情眾生都是「空性」,所以菩薩可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就是在說諸法皆空、法無生、法無自性,所以菩薩以「法空」故,能「五蘊皆空」而住於「無生涅槃」。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就是在說一切國土皆空無自性、虛幻不實,所以菩薩能「常遊畢竟空」。
Snmr Miri
(二)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有情眾生以「識色相緣」故,能洞見「八識心王」;以八識因緣力故,能洞見「如來藏心」,以「如來藏心」故,能洞見「真心本有」。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就是能洞見「心物不相應」,然後了知「心物相應的法」是怎樣的「無自性」。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以「國土無自性」故,能洞見「四大假合」,以四大假合故,能洞見「如來藏物」,以「如來藏物」故,能洞見「真物本有」。
Snmr Miri
(三)進入從「心」的角度…來看正題: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以「有情眾生無自性」故,能不執於色身(人身),亦不執於「三轉識」(妄識執見),因此,能進入清淨的「真心(如來藏心)」。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以「諸法皆空」故,以「心不再妄自生法」故,能去除「法執」,因此,此「心」能完全清淨無染而「畢竟空」。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以「心」畢竟空故,不染著於一切國土,於是此「國土之染相」…消失,故言此心「無相」。(註:此時的物界…以法爾如是有故,呈現出「本自涅槃」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已經完全不與此時的「這個心」有關(糾葛)。唯如是被觀察而已。)

Snmr Miri
(四)自內証: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以「心」清淨無染故,能見「八識」是「能變」,能見「有情眾生」是「無自性」,於是,此「心」能完全回歸至「真心(如來藏心)」之本處來。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以「唯心」故,此心清淨無染…不生一切法,所以法空。以「法空」故,「心」能進入「無為」之中。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以「心」清淨無染故,一切國土之相…不染於心,因此,此「心」無「一切國土」之染相,故說「無相」。
賴定昀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格物、 致知 、诚意、 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被列为“四书”之首的 《大 学》, 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欲诚其意 @ 国 先正其心; 欲 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而后知至, 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知至而后意诚; 心正而后身修, 身 修而后家齐,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家齐而后国治, 治而后天下平。” 賴定昀 真元宇宙勝義理。會在心裡*以真證 聖*一 在敦親睦族以進大同真勝會。」的圖像
Snmr Miri
(五)以「無自性」為「性」: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以「如來藏心」故,能從「眾生無自性」之性…洞見心之「圓成實性」。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以「心能依〝法之無性〞而無為」故,能從「無為」處…讓心之「依他起用」…因「無為」而…不起用。然後,就用「無為」的方式來証明「諸法空性」。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以心能「無為」故,之前對「一切國土」所生成的「遍計所執相」將會消失。於是,此「遍計所執」就變成了「無相」。然後,此「心」就可以以此「無相」為「相」,然後,將有能力更進一步的看到一切外境本來之「清淨相」。

Snmr Miri
(六)洞見三自性: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以「如來藏心」即「圓成實性」故,此性,從來「圓成」。也就是說,我們將能如實洞見自己的「圓成實性」,然後,以此「性」為性。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以「無為」故,我們將可以從「無為」的地方…如實洞見「心」之「依他起性」,然後,能以此「性」為性。(註:能依此性為性,並以無為的方式,進一步行深槃若於「〝諸法〞真如」之中…)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以「心無國土之染相」故,因此,我們將能如實洞見「心」的「遍計所執性」,然後,進一步的…不讓此「性」…因個人的「有為」而變成「遍計所執相」。
Snmr Miri
(七)洞見三無自性:(註:此貼文,要先從「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來解讀,才比較容易明白。)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也就是「相無自性」,以一切「器世間之現象界」皆因緣和合、皆緣起緣滅故。(註:若從唯心的角度來看,就是…此「心」因洞見「國土無自性」而得以不執。故其「遍計所執」之心相,因為可以「不執」,所以也是一種「相無自性」。)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以一切諸法,皆可以「不依他」而起「無為」之作用故,此「法空」就是所謂的「生無自性」。(註:此「心」能完全住於「清淨無染」的「空」境裡,故說「無為為性」。)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以「相無自性」故,以「生無自性」故,那麼,所謂的「圓成實性」也只是「……」而已,所以「圓成實性」就是一種「勝義無自性」!
Snmr Miri
(八)洞見三無自性「性」: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能於「一切眾生」之處,洞見「如來藏心」,並於「如來藏心」之處…洞見「勝義無自性」是怎樣的「有自性」。也就是說,能洞見「圓成實性」就是怎樣的「本自具足」。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能於「法」之處…洞見「生無自性」是怎樣的「空性」。也就是說,能洞見「依他起性」就是怎樣的「本自具足」。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能於「一切國土」處…洞見「相無自性」是怎樣的「性空」。因此,若只從「心」的角度來看,因為此「心」能「毫無執染」,故而可以無「遍計所執相」。然後,以心之「空相(清澈)」故,能如實洞見一切國土…本來就是怎樣的「清淨相」。故說:「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然後,以「無為」方能成就此「清淨相(無相)」故,能了知「遍計所執性」就是怎樣的「本自具足」。
Snmr Miri
(九)「三無自性性」之「性」…有什麼妙用?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以自內証故,言「勝義無自性」。但,我們亦能知…其本質就是以「圓成實性」為「性」。然後,我們才有辦法以般若智的方式…無性…於「諸法真如」中…繼續行深般若……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以自內証故,言「生無自性」。但,我們亦能知…其本質就是以「依他起性」為「性」。然後,我們才有辦法…法爾如是的以「依他起性」…無為…於「諸法真如」中…繼續行深般若……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以自內証故,言「相無自性」。但,我們亦能知…其本質就是以「遍計所執性」為「性」。然後,我們才有辦法…把此「遍計所執」轉成「道種智」,並…無相…於「諸法真如」中…繼續行深般若……。(註:此「無相」就是「無遍計所執相」、就是「凡所有所執相 皆是虛妄」、就是「清淨相」、就是「等覺一切相」。然後,我們才有辦法於一切法爾如是的「心物相應法」中…行深般若。)
Snmr Miri
(十)能洞見「三自性」、「三無自性」、「三無自性性」是怎樣的「唯有言說」……
●「一切眾生 無性為性」。
●「一切諸法 無為為性」。
●「一切國土 無相為相」。
◎也就是說,這「無性為性」、「無為為性」、「無相為相」,都是一種「言說」,然後……
◎簡單的說,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洞見這裡面的一切深義,那麼,我們必然會落於「有漏」之中,然後因「有言說」而不及義。
◎但是,如果我們能洞澈了解其甚深義的話,那麼,一切言說,就是「唯有言說」了,也就是「說而無說」,然後就…「一切三世,唯有言說;一切言說,於諸法中,無有依處;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無依處。」
◎唯,以一切皆「言說」故,那麼…,法爾如是的「一切眾生」依然是眾生、「一切諸法」依然是諸法、「一切國土」依然是國土……
◎於是,以「菩薩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一切世間皆悉寂靜,一切佛法無所增益」故,菩薩能了知「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
◎以菩薩能「了知法界體性平等」故,能「普入三世,永不捨離大菩提心,恒不退轉化眾生心,轉更增長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作所依處」……
◎職是之故,此菩薩能依此「念」…一直行深般若的邁向究竟涅槃,真是不可思議啊!妙哉!讚嘆!
Snmr Miri
依「法界論」的功德力,我們可以看到「一切眾生,無性為性;一切諸法,無為為性;一切國土,無相為相」這句話各種層次的涵義。
所以,你看到了第幾層內容?
還是只在第(一)層內容的時候,就藉著「無相」把「一切國土」給否定而虛幻掉了?
果是如此的話,如果連第(一)層的內容都無法如實了解的話,那麼…你真的有辦法如實洞見經文裡面的「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的真實義嗎?
還是,你會在這樣的經文中用「空幻的國土」來給自己腦筋急轉彎,然後又拿「一切皆言說」來給自己「圓說」?

鄭來也
Snmr Miri  可能是戶外的圖像
Snmr Miri
「思無邪 有為必正」,是這個意思吧?

鄭來也
鄭來也

思無邪就是法空,有為就是性覺必明,再度能所就是正等正覺法界論
可能是 5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Snmr Miri
讚!如是!
鄭來也
思無邪應該比法空更高一級,沒法空直接進入法界實相
Snmr Miri
一定要有能力「法空」而讓「真心」現前才可以,否則,所謂的「思無邪」…恐怕也只是一種「意識的清淨」而已。(即正覺常批判的那種「離念靈知心」)
當然,只要能「法空」而淨除一切「妄識」,那麼,其所法爾如是起的「性覺必明」就是一種「思無邪」了。

Snmr Miri
也就是說,有能力像來也兄所說的那種「比法空更高一級的思無邪」,那麼,這種「思無邪」…必然有能力「法空」。如果沒有這種能力,那麼,其「思無邪」真的也就只是一種…很清淨的意識」而已……。
Snmr Miri
譬如「赤子之心」,本來就「思無邪」,但,這種「赤子」若沒有能力「法空」,那麼,這種「思無邪」,充其量只能說…其「業識」還沒有碰到足夠的因緣來讓它成熟而已。
Snmr Miri
當然,有很多自以為「見空性(法空)」的人,也會很「直心」而敢言。在某種程度上,那也可以算是一種「思無邪」。但,其人真的就已經完全証入「法空」了嗎?
「法界論」的「法空」,是很嚴格的,切莫「得少為足」(請參照之前剛論過的「空的各種層次」),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返觀…還是要嚴格一點才可以。
Snmr Miri
更何況「禪定中所証得的法空」,還要有辦法如實應用在「現量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真正的「法空」真的不是那麼容易。而這種「法空(能所雙泯)」之後的「不住無為 不離有為」,當然就是百分之百的「思無邪」了。讚嘆!
然後,以「思無邪→有為→必正」故,如來也說…「法空→性覺必明→正等正覺」,如是!
鄭來也

Snmr Miri
其實,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裡面的義理…真的很簡單。
簡單的說,如果我們否定了「如來藏物」是怎樣的「本有」,如果我們否定了「物是怎樣緣起緣滅的如如存在」,那麼,在否定的那一刻起,你的智慧就已經「停止」了,就可以不必再「行深般若」了。
Snmr Miri
● 「一切三世,唯有言說」
◎這句經文,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更可以用「一切理法界,唯有言說」來加以直白。這樣我們就可以更直擊「唯有言說」是在「說」怎樣的「理」。
◎註:「理法界」就是完全用「理」的方式來論「事法界」就是怎樣的「實相」。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理法界」就是怎樣的「唯有言說」。因為「事法界」…從本以來就是「如此如此 這般這般」而已。哪有什麼「空說」、「有說」、「空有同義說」、「真理說」、「第一諦說」、甚至什麼「一切三世 唯有言說」………
◎當然,若一定要「唯有言說」的話,那麼「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的四法界就是……一個「法界大圓」囉!就如「法界論」一樣。

Snmr Miri
註:「理法界」的「言說」,若稍微有偏離「事法界」,那麼,這個「理(言說)」…就絕對不是「真理」。也就是說,這種「理」就算再怎麼高妙,其實已經不是在「解說實相」,而是一種「不中不正」而另有意圖的「斜」說了。
Snmr Miri
以「理空」.「事有」故,空有同義。
以「空有同義」故,佛法從不異於世間法。如是!

Snmr Miri
因此,能夠証入「空性」,而有「空然覺受」的覺者,若不能洞見一切「現量」的存在,而竟只看到「空」而看不到「有」,那真是邪門啊!
Snmr Miri
亦以「有(事法界)」從來就是這樣的「如如」故,我們才不會過度的「因理廢事」,也才能跳出「頑空」的…洞見「無性為性、無為為性、無相為相」的真實義。
果能如此,那我們就可以用更客觀的角度…再來看一次「法界論」的「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會是怎樣的一種「論(言說)」,如是深盼!
Snmr Miri
以「唯實相是論」故,以能「法界大圓」故,「法界論」真的是一部「說而無說」的「論(言說)」。
鄭來也
 · 回覆 · 分享 · 1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