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遊子法界論壇   2024‧5‧23…上午5:56
<本空>是法界論特有的一個名相。
只是,就如<本有>一樣,可能無法被一些佛教學者所認同就是,尤其是…空宗或唯心法門的人。
但是,如果我們能了解<本空>是怎樣的<常>、怎樣的<迷妄有虛空>、怎樣的<依空立世界>、怎樣的<空生大覺中>、怎樣的<皆依空所生>、怎樣的<漚滅空本無>……之後,或許,我們將更有能力了解佛法各種名相的由來……

0‧5‧本空從來本空.jpg

法界遊子
<本空>就是相對於<本有>而說的。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整個法界的兩個基本形態,就只有是<本有>和<本空>,再也没有其它的什麼樣貌了。
法界遊子
註: 其它的,我們所看到的,或所覺知到的什麼…或空或有、非空非有、非非空非非有…,那已經是…<本有>在<本空>中…所呈現出來的各種現象變化,如此而已!
法界遊子
法界論的<本有>…就相當於佛法裡所說的真如、實際、法性、空性、自性、如來藏……
只是,法界論是直接從最原始的地方開始住後論,這和一般佛法都是從後面的<法>開始往前論…是很不一樣的邏輯理路……

法界遊子
至於,法界論為什麼有辦法從最源頭的地方開始論起?
那是因為這個<源頭的理論(法界實相)>…完全立基於整部佛法,然後……
也就是說,佛法論到最後的真如、空性、如來藏……的這個從來如是有而不生不滅,是可以用<本有>這兩個字來統合和表示的……
法界遊子
<本有>,妙哉!尤其是在相對於<本空>的時候……
也就是說,<本有>可以讓我們非常的確定<有是怎樣的絕對有>,絕不會落入頑空之中,也絕不會在真如的含糊法裡面…高來高去(猜來猜去)的變成了虛無縹緲…的口頭禪。

法界遊子
只是,這樣的<本有>會變成是一種<常見>嗎?
這就得看你的智慧了。原則上,如果你把<三常>當成<常見>,那就表示你還不懂什麼是常,也不懂什麼是常見,同時,也還不懂什麼是<真如>的真實義,也不懂什麼是不生不滅,然後,就依文解義的被文字所<常>了。
我的意思是說,這種人已經被自己不能融通的觀念…所<常(執取)>了,然後就……
法界遊子
當一個人在潛意識裡面…不承認有<本有>的時候,他是不可能如實洞見法界實相的………
至少,這種人將没有能力証得<唯心>是怎樣純然的如來藏心,然後就没有能力解脱,因為他將在自己<没有本有>的觀念中…被自己的意識所無常……

法界遊子
註: 若不能証入<無緣不生(無生)>,那麼,這個人就只能在緣起法中…一直緣起緣滅了。這樣是没有辦法解脱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人將錯解<無生(無緣不生)>之義,然後,把<無生>當成是一種玄妙而難以言說的境界,於是,落入虛無縹緲的戲論之中……

法界遊子
或許,他們會說這種無生就是不生不滅……
但是,<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不生不滅>,這樣的語法邏輯…會不會太腦筋急轉彎了?這樣就能知道<法>無生(法空)而且是不生不滅了? 太厲害了吧?
但是,如果我們有辦法從<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中…看到無緣不生,也有辦法從<無緣不生>中…看到無生,也可以從無生中…看到不生不滅,也能從不生不滅中…看到本有,也從本有中看到…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那麼,我們將可以看到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在無緣不生時…會是怎樣的法……
正與麼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龍樹菩薩的這首偈…我們將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龍樹菩薩所說的這首偈是怎樣的法輪,_而不會被腦筋急轉彎了。
註: <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是故知無緣不生)>
法界遊子
然後,以<是故知無生>故,我們就可以從<無緣不生>看到無緣不生時…會是怎樣的<無生>狀態。
然後,或許也可以更進一步的看到<有緣必起>會是怎樣的緣起,或可以更深入的看到…所有一切因緣的<所依因(根本因)>…到底是什麼…………
法界遊子
是的,在<無生>時,我們必須要能力看到那個<所依因>,也就是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否則,這個<無生>就會被虛無縹緲而不實際的文義所玄化。

法界遊子
若不能確認本有,那麼,以一切法皆無常(性空)故,這種人在法性的根本處…其思惟邏輯…將只會在空性卻不是没有、或在非空非有、或在真空妙有…的語法中,硬拗其詭論……
然後,這種詭論…最後就變成了…自欺欺人而虛無縹緲的…玄妙佛法了。
佛法是那麼的明確可見(可証),怎麼可以玄得如此含糊呢?
法界遊子
從<本有>、 <本空>中,我們將可以很明確的感受到…真如。或說,這種切身的感受就是…眼見佛性……
法界遊子
<本有>有二,一者是如來藏心本有,二者是如來藏物本有。
也就是說,佛法論到最後的真如、實際、空性、法性、自性、如來藏、阿賴耶……,其内容必然都含藏有<如來藏心、如來藏物>,然後……
然後,我們才有辦法再從這些<常住法>中…去論如何生出一切法來,否則……
否則,無法生出一切法的<常住法>…就被不能圓通的人所<常住>了,然後,還錯以為那樣的常住就是…究竟湼槃……


李純中
本空雖然在無量壽經出現,但應是本性空的簡稱,因為偈語之便而縮寫。
李純中
大般若經二十空,並無本空,用的是本性空,出現超過千次,故本空就是本性空。
玄奘譯本性空,鳩摩羅什譯性空。
李純中
世親《佛性論》:
佛性決定本有,離有離無故。
李純中
大般若經
本性空即是一切法
一切法即是本性空
法界遊子
哇!謝謝純中兄特地來撥空指教,讓我更懂了一點點正統的佛法名相,感恩!
法界遊子
大般若經: 本性空即是一切法 一切法即是本性空
所以<諸法皆空>,妙哉! 而這個空義…真的是甚深又甚深……,就如上面在我的留言中…所略解的那個<無生(無緣不生)>之義一樣……
法界遊子
法界論的<本空>是屬於法界論的專有名詞,就如上面所說的,是特地依其<完全没有>的屬性…並相對於<本有>而立名的。
至於,這樣的<本空>將會和佛法的名相產生怎樣的連結,將會在接下來的留言中陸續提及……
法界遊子
世親《佛性論》:佛性決定本有,離有離無故。
我不太懂經論,因而,這段話…我會用法界論的立場來理解 :
佛性(如來藏心)一定是本有(本來就是存在的),因為,這個佛性完全不是那種可以緣起的<有>,也不是那種可以緣滅的<無>。
註: 法界論不只是說如來藏心本有,同時,也認為如來藏物一樣是本有,這可能會和傳統佛法的看法不太一樣吧?但,不管如何,我確實是用這兩種本有…才有辦法看懂佛經的,否則,以我的資質…就算再怎麼依文解義…也還是霧煞煞的……
李純中
本有的是體性
七大的體性是本有
但相必然是緣起
物之體性是本有
但有相之物必然是從本有無相之體性緣起而來
法界遊子
讚!如是!^^

法界遊子
從法界論的理論來看,我們將可以<本空>的這個<常>…看到它在緣起法裡的<名相>的轉變,和其語義轉折,然後,可們就可以看到連這個<本空>的常…竟也會變成……無常。
而,這樣的無常…竟然也可以被空(虛幻)掉?
0‧6‧本空之虛空.jpg
法界遊子
本空→虛空→心所法→色類→色法→法空→本空。
法界遊子
《楞嚴經》: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底下,就借用《楞嚴經》的這段話來解說一下…<本空>在被心所相應之後的各種<法>義……
法界遊子
先把有關於<空>的字句…列舉出來 :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空生大覺中→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
法界遊子
你認為這些<空>字…都是同一個意思嗎?
如果是的話,那你就太小看《楞嚴經》了!
其實,我也是在懂了法界論之後,才略能看懂…原來這裡面的空義…竟然有很多層次? 而且…還可以繞成一個圓!
古代聖哲…實在是太厲害了,不得不讓人五體投地!
法界遊子
●本空……就只是本空,没有其它。
●迷妄有虛空……當本空被心所映(妄為明覺)之後,心就有了虛空的概念。
●依空立世界……一切世間之現象有,都被這個虛空所襯托而顯現出來。
●空生大覺中……當這個能立世界的虛空…再被心所認知的時候,這時的虛空就已經變成了…心所法。
●皆依空所生……以心之認知故,於是認為這個虛空就是能顯一切色的重要因素,於是用<色邊色>(色類)來稱呼之。 又,當我們有這種看法時,<色邊色>就變成了…色法。
●漚滅空本無……當我們不再妄為明覺的時候,一切的認知(我見)將會消失,對虛空等的那些概念也將會消失無踪,然後…萬法皆空。
●空本無……,之後,我們就能實証…大覺對空所產生的那些概念…在唯心的當下……本來就是不存在的……

註:也可以如實洞見「本空」…果然就是怎樣的「常」……
法界遊子
職是之故,能消失的是我們的概念(所覺)→心所認知(我見)→被妄心所創造出來的有為法(即能所對立法)→→……,然後,我們可以讓這些有為法通通消失(法空)……
所以,<本空>本來就是空,怎麼可能被大覺消失掉呢?由此可知,有些人認為<本空>就是因為心的迷妄才被錯覺出來的,那麼,我想這種人應該已經錯解了<迷妄有虛空>這句話……。
換句話說,這種人要接受<本空也是一種常>的這種看法,可能就毫無機會了。同樣的,這種人也將無法接受<如來藏物>,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唯心>才是真常,其它的,就只是<唯心>所幻生或梵生出來的幻相而已。

李純中
經論沒有說虛空是色邊色,說的是『空界』(空間)是色邊色。
出自《髀婆沙論》。
法界遊子
那麼,我這裡所謂<色邊色>的虛空,那就是指<空界(空間)>的意思了。
晚一點,我會另外po文…來解說一下有關<虛空>各種層次的涵義……,謝謝!

法界遊子
因此,只要我們能確認<本空>就是一種<常>,那麼,對於<迷妄有虛空>這句話,我們就不會那麼草率的依文解義,而可以進一步洞見最原始時的那個心…是怎樣的<性覺必明>,只不過……卻變成了<妄為明覺>就是了………
法界遊子
所以,本空從來就是本空,因此,能空的能…是那個<心>,能被空(所空)的是那個妄為明覺……
法界遊子
以<妄為明覺>的妄…可以<被空>故,因此,我們將可以親証<無緣不生>時的那種美妙風光……
法界遊子
本空→→《虛空→心所法→色類→色法→法空》→→本空。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式子,我們將會發現<本空>在各種佛法的論述中…亦有其不同的内容,如果,我們不了解它的轉折層次,那麼,這個層次和那個層次都會打架了,更何況是這部經和那部經!
是的,連這麼簡單的<本空>之義,尚且如此,何況其它。
法界遊子
現在看懂<迷妄有虛空>這段經文了嗎?還是你依然堅持認為<虛空>是因為我們的<迷妄>才得以存在的?只要我們不迷妄的話…虛空根本就不存在?
法界遊子
要知道,一定要先有<外境>,我們才有辦去覺(才有所覺),也才有辦法去認知(才有迷妄),否則,我們這顆心在没有外境的情况下…就可以<迷妄>的認為有虛空,那…這樣的心…最後不精神錯亂也難……
所以,虛空是怎樣的虛空?耐人尋味啊!虛空…豈是唯心或頑空者們…所認為的那種虛空哉?
註: 這裡的<本空>可以先當成<外境>來看,因為,看到了<本空>。或言,看不到任何東西,也是一種看到,以<性覺必明>故。
法界遊子
所以…………
虛空是因迷妄才得以存在?
還是,因為迷妄…才錯解了虛空義?
還是,因為心對虛空有了<所>認為之後…我們稱這個<認為>為…迷妄?

法界遊子
註: 這三者的語義看似一樣,但其真正的義理,卻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1、是指唯心能幻生(梵生)虛空。
2、其語義重點是指迷妄(無明)。但,這種迷妄義…很容易讓我們錯解<無始無明>之義,於是,不知不覺的會和<無明實性即佛性>打對台,竟而看不到<無明>實在就是如來種子。
3、重點就是在<能、所>,以<能所>故,我們權稱這時的心…有了<迷妄>,因此,我們就要想辦法不要再被己心的<能所>所迷妄,然後破妄為明覺的回到性覺必明……

法界遊子
職是之故,如果我們能洞見<妄為明覺(迷妄)>之義,那麼,我們將會看到<迷妄有虛空>這句話的真實義!
註:對本空有<所>覺,於是,此心就處於有能所的<迷妄>狀態,並稱那樣的<本空>為虛空……
法界遊子
<性覺必明>,就是那麼法爾如是的本性(佛性),於<本空>中…亦能如是<必明>,只是,以「能所」的原因,就 <所既妄立 生汝妄能> 的…妄為明覺了。
法界遊子
依空立世界→空中生摇(相待成摇)→想澄成國土……,另論,略過。
法界遊子
註: 五根對<外境>的覺…就是一種<現量>,乃至可以入流的→空相→現觀→一如→一真→同圓→……。(略過)
但,如來藏心對<本空>的性覺…卻是<相待成摇>的一種<能所>動能(契機)。於是,如來藏物就<空中生摇>的有了風大現象,然後再被如來藏心所覺……最後起為世界…………
而,此時的如來藏心則已經轉(初能變)為阿賴耶識……

法界遊子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本空>真是妙哉!
如果没有<本空>,我們將無法確認…無始無終、無量無邊!更别說我們還要在<諸法皆空>之後…更進一步的確認<諸法真如>。
而且,這個<諸法真如>就是要在<本空>的襯托中…來彰顯<法>是怎樣的空、和怎樣的有。簡單的說,就是要有<本空>,我們才有辦法知道有、非有、非非有…的這些法,是怎樣的從來不空,以如來藏心和如來藏故。
Janus Wu
阿彌陀佛
法界遊子
註:
一定要有<外境>,此心(意識)才有辦法覺。
<如來藏心>對<本空>的覺,(迷妄有虛空)……
以上,是兩種完全不同層次的<覺>,我們必須要有能力分辨清楚才可以。(略過)
法界遊子
<如來藏心>對<本空>的覺,(迷妄有虛空)……
註: 其實,此時的如來藏心對<如來藏物>是同時有所覺的,以性覺必明故。
再註: 對<本空>都能有所覺了,更何况是<如來藏物>? 唯,以<迷妄有虛空>故,先說<本空>,再<依空立世界>的用<想澄成國土>來提到如來藏物…是怎樣的被想而澄…而生成國土……
法界遊子
或說,這個<如來藏心>也必須與<如來藏物>相應之後…才能因<如來藏物>的 "有" …而了知<本空>是怎樣的 "虛空"。
法界遊子
總之,因外境的覺,我們可以入流而亡所,但,這時候的亡所就是所謂的<無心>,因此,我們也要知道…莫謂無心便是道 無心猶隔萬重山…這樣的警語才可以。
然後,當我們能夠<漚滅空本無>的時候………,也要到這個時候,才有辦破無明的証入如來藏心。然後,我們就可以說…漚滅空本無 況復諸三有。

李純中
本空,本性空,性空,一法異名耳,玄奘大師前用性空,之後本性空,性空皆用。
若論述時,文意善巧,三者何時適合,則用何名相,不必定執。
李純中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02971576671659&id=100008764931002
李純中
”” 菩薩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是名菩薩。
無所攝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勝,廣大無量,能集無邊無礙作用,不共一切聲聞獨覺,其所成辦一切智相,亦不應攝受。
所以者何?
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
諸取相者,皆是煩惱。
何等為相?
所謂色相,受想行識相,乃至一切陀羅尼門相,一切三摩地門相。
於此諸相而取著者,名為煩惱。
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七 節錄
Snmr Miri
●於此諸相而取著者,名為煩惱。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以《般若經》就是在論「心」故,能知這裡的一切相…其實就是指「心相」,也就是說,當我們執取外境而成為「心」的「遍計所執相」時,這就是一種煩惱了。
◎又,以一切「法」皆是「心」所造故,因此,只要我們的「心」沒有了「遍計所執」之後,這「一切諸有為法相」自然就成「空」了,此時,就算故意的想去「取相」也取不得。
◎謝謝純中兄,讓我有機會用「法界論」的角度來解釋這段經文。(註:住院了十幾天,剛出院,現在可以用小米粒的身份來回饋純中兄的賜教,感恩!)
李純中
《大般若經》:
「善現當知 ‧ 必無諸佛 ‧ 離本性空而出世者 ‧ 諸佛出世 ‧ 無不皆說本性空義 ‧ 所化有情 ‧ 要聞佛說本性空義 ‧ 乃入聖道得聖道果 ‧ 離本性空 ‧ 無別方便 ‧ 是故善現 ‧ 諸菩薩摩訶薩 ‧ 欲疾證得一切智智 ‧ 應正安住本性空理 ‧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 及餘菩薩摩訶薩行 ‧ 若正安住本性空理 ‧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 及餘菩薩摩訶薩行 ‧ 終不退失一切智智 ‧ 常能饒益一切有情。」
「是菩薩摩訶薩 ‧ 雖能圓滿所行念住乃至道支 ‧ 及能成辦所證十力 ‧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 而能不見 ‧ 所以者何 ‧ 所行念住 ‧ 即非念住 ‧ 乃至道支即非道支 ‧ 所證十力即非十力 ‧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 即非十八佛不共法 ‧ 以一切法本性 ‧ 非法非非法故 ‧ 是菩薩摩訶薩 ‧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 於一切法雖無取著 ‧ 而能成辦一切勝事。
Snmr Miri
●離本性空 ‧ 無別方便 ‧
◎讚!唯「止觀」能証入「本性空」,如是!

●是菩薩摩訶薩 ‧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 於一切法雖無取著 ‧ 而能成辦一切勝事。
◎妙哉!唯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方能「覺行圓滿」,讚嘆!
◎至於佛,則於「心無意識」時,亦能饒益一切眾生,實在不可思議!

李純中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47371948898286&id=100008764931002
李純中
【 佛 眼 】
《大般若經》:
● 真勝義者,即本性空,此本性空,即是諸佛所證無上正等菩提

● 何謂佛眼?謂本性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住十方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皆以此本性空而為佛眼。
法界遊子
李純中 謝謝純中兄提供資料。
說真的,如果没有<法界論>的話,那麼,我要看懂這些經文是力有未逮的。還好,就是因為有<法界論>,對這些經論才比較有辦法看得懂……
所以,也真的佩服純中兄和祖師大德們…竟有辦法從經文中直接了解經義,實在是厲害!
李純中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02843586684458&id=100008764931002
法界遊子
謝謝純中兄,你提供的資料,我會抽空來慢慢消化,感恩!
法界遊子
● 何謂佛眼?謂本性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住十方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皆以此本性空而為佛眼。
◎<無不皆以此本性空而為佛眼>,讚!這句話讓人看得很有感觸!但說真的,如果没有<法界論>的話,我對這句話,可能會没有感情,因為,無法知道<本性空>和<佛眼>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但,以<法界論>故,我可以知道<本性空>就是指…心物不相應時的狀態,或也可以縮小一點範圍的說就是…心物不相應時的那個心的狀態。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此時的如來藏心>會是怎樣能所双泯的<性覺必明>,而這個必明的明…就是佛眼……,或說就是…正等正覺,妙哉!
法界遊子
從<心物不相應>處可知<本性空>之二種義。
1、性空。即是指一切法皆是性空,皆具有空性,以 <心物相應即是法 不相應即是法空> 故。
2、本性是空。即是指此心清淨無染。(註: 心要清淨無染才能証入<心物不相應>,否則,只是强定而已。而當証入真正的不相應時,也就是能所雙泯之時,此如來藏心(本性)將能因性覺必明而得以現觀,這就是<佛眼>。)

法界遊子
以<本性是空>故,能知<本性(如來藏心)>…從來本有。亦能知…那個能被空掉的就是妄識執見,所以…此<空>就是清淨無染的意恩。
2天
回覆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