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4‧11‧5…上午7:48
「心」能否「空然」,這正是我們能否「解脫」的關鍵。
而這個「空然(清淨如虛空)」,就是整個「法界大圓」進路的…那個轉折點。
以「轉折點」故,凡夫俗子的我們,首要的修行目標…就是要讓自己的「心」能…毫無妄識執見的清淨無染。
王平宇
空心即道~~~
Snmr Miri
讚!如是!
又,如果這個「空」是動詞的話,那麼…空其妄識執見的使心清淨無染…這就是在「修道」了。
Snmr Miri
當我們能「空然覺照」的時候,「道」自然就在眼前,歷歷在目,童叟無欺,美哉!
Snmr Miri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讓最基本的「妄識執見」空然,那就不可能解脫。
因為,我們的「妄識執見」以「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故,自然會與外境相應的糾纏在一起,然後…被境所轉。
一直被境所轉的人,怎麼有可能「自作主人」? 其「心」怎麼有可能解脫呢?
Snmr Miri
我們想要「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的「解脫」,那麼,如何「明心見性」就是修行中…很重要的內容了!
註:「明心」…就是「慧解脫」,「見性」就是「俱解脫」。
Snmr Miri
聲明一下,接下來,這裡所談的「解脫」純是用「法界論」的角度來「瞎掰」的,因此,可能會和一般傳統的說法不太一樣,所以,敬請參考就好,切莫當真。
註:我個人只會用「我自己的看法」來「法界大圓」,因此,對於傳統的看法,雖然沒有辦法那麼親切的依教奉行,但,還是會如理尊重就是。感恩!
王平宇
包容一切 卻 空無所有
Snmr Miri
既然已經包容一切了,因此,只要此心無所執(空無所有),那麼,就算「有」一切有,實亦無妨。
牛角有,不必強說「兔角無」,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空然覺照」中…不會被「有」所質礙,而可以「當體即是」的現觀「如如境」,也可以不被「空」所頑空的…可以「當相即空」,然後,展現「如如智」。(註:這裡這個「當相即空」的「相」是指「遍計所執相」。)
王平宇
Snmr Miri 讚啊
能把這2句話解釋的這麼透徹,米粒真是太利害了啦,功夫入髓十分,而且是真有境界者,令人佩服啊!
Snmr Miri
我想,只要能了解法界論的「法界大圓」,那麼,要看懂整個法界「空有不二」的實相…應該可以如觀掌中珍!^^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妙哉!
Snmr Miri
略過……
Snmr Miri
有關這個「解脫」的問題,本來想略過不談,因為,我個人認為「慧解脫」並不是真正的解脫……。
Snmr Miri
註:慧解脫,只能說是,於「理」上…能通達無礙,能宗通、說通…的辯才無礙,如此而已。
不可否認的,在網路上…具有這種能耐的…真的不乏其人。 因此,這種「慧」…真的還不能算是解脫……
因而,「慧解脫」,只能說是「理上的解脫…而可以辯才無礙」,如此而已,因此,離真正的解脫…尚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Snmr Miri
《轉貼》
慧解脫阿羅漢是指不依禪定,於四禪定未俱足,卻能以智慧解脫的阿羅漢聖者,最早出現於《雜阿含經》347經(相當於南傳相應部《須深經》)。
但瑜伽行派認為,以智慧解脫的阿羅漢聖者,至少還是要有近初禪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脫………
Snmr Miri
●以智慧解脫的阿羅漢聖者
◎說真的,我真的無法理解「阿羅漢」是怎麼依「智慧」而解脫的?
◎光靠「智慧」就有辦法解脫嗎?能「辯才無礙而圓一切法義」的人…就有辦法解脫嗎?說真的,我懷懝!
◎還好的是,「瑜伽行派」認為…至少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力才可以。
◎但是,有了「未到地定」而且能圓一切法義,這樣就能解脫了嗎?我還是懷疑!因為……
◎也還好的是,我們還可以用「慧解脫阿羅漢」的這個詞…來看「慧解脫」。 也就是說,這個「慧解脫」如果是真的已經可以解脫,那麼其內容至少還要再包括「完全斷了見、思二惑」才可以。
Snmr Miri
因此,慧解脫,如果真的是可以解脫的話,那麼,至少要具有兩個門檻: 1、至少要有「未到地定」。 2、已經斷除「見思二惑」。
是的,至少要這樣,才能勉強稱之為「解脫」!
Snmr Miri
●以智慧解脫的阿羅漢聖者,至少還是要有近初禪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脫………
◎先撇開「阿羅漢」這幾個字,「法界論」的看法是這樣:我們至少要具有「未到地定」的定力,才有能力「開悟」。
◎因此,還沒有「未到地定」的人,其之所悟,以……故,說真的,最多只能稱之為「感悟」或「很感性的靈光一閃」而已。
◎而,想要「更進一步的開悟」,或所謂的「頓悟」,那則要有更深的「禪定力」才有能力深入「唯心」之境,也才有能力擺脫「物界」的相應糾纏,否則…終究沒有能力解脫。
◎因此,所謂的「俱解脫阿羅漢」必須具有「滅盡定」的定力,這就是必然的條件了!
◎所以,「法界論」的看法是這樣:一定要有「滅盡定」的禪定力,並斷除了「見思二惑」,要這樣,才有資格稱之為「解脫」!
Snmr Miri
《轉貼》
●關於「俱解脫」之定義,如依據說一切有部之講法:「得滅盡定的阿羅漢」才是「俱解脫」。
●俱解脫阿羅漢,不消說是能得「六通及三明」功德的。
●阿羅漢,意為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餘,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
Snmr Miri
由上面的「轉貼」文可知,能真正解脫的阿羅漢,必須具有這三個條件:1‧得滅盡定。2‧得三明六通。3‧斷盡見思二惑。
「法界論」比較支持這種看法,至於其它各式各類的「解脫名相」是怎樣的解脫,尊重各界的發明解釋就是。
Snmr Miri
又,有關於「心解脫」,也有多種解解釋。或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依「心」的層次,約略可以分成這幾種內容:
1、指「意識心」的層次,因此,這個「心解脫」可以說已經「明心」的…處於「無執念」之中,於是,能斷諸執見煩惱。
2、指「無念的定境」,也就是指「心三昧」,因此,這個「心解脫」就是指…在禪定中不與外境相應時的「解脫」狀態。於是,這種「心解脫」能處於「寂滅」之中……
3、即是指「見性」,也就是証入「如來藏心」而得見自性,然後,能自知自作証的說:「諸漏已斷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4、能於「唯心」處,出入自在,才能稱之為「真正的解脫」。也就是所謂的「俱解脫(阿羅漢)」。
Snmr Miri
●即是指「見性」……
◎附帶說明一下,以「如來藏心」之「性覺必明」故,這個「見性」的過程…實在可分為三個層次。
1、當我們開始「鑽心(內觀)」的時候,會先接觸到「如來藏性」,也就是那個「性覺必明」的「性覺」,這就是第一個層次的「見性」。(通常,所謂的「見性」就是指這一個層次。)
2、當更深入的內觀時,就能純然的「見」到「如來藏心」,也就是能「自內証」的見到「本性」而處在「唯心」狀態,此或稱之為「見自性」。也就是說,唯有我們有能力在這種「唯心」的狀態時…才能夠確定很多很多的「空」事………。不可思議!(略過)
3、以如來藏心之「性覺必明」故,此時,所見到的「自然性覺」則又是另一番不可思議的景象了,也就是說,這時候的「見性」將不是只見到「本性」而已,而是可以見到一切法性……。(略過)
Snmr Miri
●唯有我們有能力在這種「唯心」的狀態時…才能夠確定很多很多的「空」事………。
◎只可惜,以……故,我們卻很容易錯解這個「唯心的空」,以致於錯解了…佛法中最重要的「空」義!
王平宇
[空然覺照]是修心的奧秘
如同[應無所住]的金剛心
再次讚嘆 佩服米粒利害啊!
Snmr Miri
●如同[應無所住]的金剛心
◎讚!如是!這幾乎可以說是「異詞同義」了,美哉!
◎唯以「空然」故,我把這個「空然」當做是「法界大圓」的轉折點,然後,可以從「有」入「空」,再從「空」入「有」,於是可以「空有同義」。
◎正好我想在下一篇文章,略說一下這個「轉折點」。^^
Snmr Miri
我是懂得「空然覺照」之後,才能略微體會到六祖惠能…在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種「頓悟」…會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所以,真心佩服六祖的上根利智。 我則不行,因此,還在慢慢的體會之中……。
Snmr Miri
也唯有略懂了「空然覺照」之後…我也才比較能懂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的內蘊…到底是在「空」什麼,和到底在「有」什麼!所以,這句話真的是其義甚深啊!妙哉!
Snmr Miri
不管如何,還是尊重各種不同角度的「解脫」看法,如同我現在能「包容」自己的看法一樣。
但是,我想,這個「空然」…心無妄識執見的清淨無染…應該就是「能解脫」的最基本條件,同時,也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看法吧? 如是祝福!
Snmr Miri
職是之故,「法界論」會把「空然覺照」當做是「法界大圓」的轉折點。
而這個「轉折點」,也正是我們凡夫俗子「離苦得樂(解脫生死輪迴)」的首要目標……,大家一起加油囉!
Snmr Miri
●大家一起加油囉!
◎就這一句話,我自己都會覺得非常感動!因為,這個「大家」…放眼望去…竟然就是一部鉅細靡遺而不可思議的佛法!美哉!感恩!
Snmr Miri
◎是的,這個「大家」,無時無刻的都在為我演說一部「法住法位」而真實不虛的佛法,感恩!
4小時
回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