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9月24日上午11:11
《心物相應的法界之行》
何謂「行」?
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就是「相應之行」。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就是「大法輪法爾如是之運行」。

心覺物行1.jpg

Snmr Miri 註:此圖要從「無明」與「外境」相緣的地方開始看起。
然後…無明→行→識→……
Snmr Miri 「心覺物行」的意思是說:
◎心若無物,則心無法行;物若無心,則無法覺。
◎心若無物,則心無法藉物而顯現一切心之覺;物若無心,則物之一切顯現,無法被我們所覺。
◎要「心物合一」才有辦法真正的「覺行」。

Snmr Miri 識色相緣而五蘊身……
我們這個「五蘊身」,就是心物合一的一種覺行。
如來法身的「即心即物」,更是另一種不可思議的覺行!

Snmr Miri 簡單的說,想要究竟涅槃,那麼,我們就離不開「現象界的激盪」,然後腳踏實地的去覺行。而所謂的「行深般若」,更是要藉用一切「心物相應」(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來行其「道種智」,然後才有辦法覺行圓滿!
張武雄 米粒兄
這個無明是無始無明嗎?
齊識而返直接切過去識,是不是阿賴耶識滿是無明種子所以又直接進入另一個輪迴了
Snmr Miri 無明,就是無始無明,也是那個「妄為明覺」。
當我們的心「妄為明覺」之後,由於與「外境」相應了…就成了「識」。唯以分別執取……故,這個「識」就是指「業識」。
這個「業識」就是眾生輪迴的根本。
因而,輪迴眾生,在老死之後,還是會依著自己的業識繼續投生。
以繼續投生故,老死之後的「業識」當然就只能「齊識而返」了,然後也不能脫離與名色的糾纏,這就是「不能過彼」。(彼是指名色)。
張武雄 Snmr Miri 所以齊識而返的意思是帶齊了過去世的業識,再跟名色物種相應,然後再投生,直接切過去就是2個是一樣的意思
Snmr Miri 齊,就是「並齊」。所以「死後的識」就是「並齊」了左邊的「識」(如武雄兄所說,左右那兩個識是一樣的意思),然後,此「識」無法超越「業」的束縛…就繼續與「名色」相緣的「再返回來」(輪迴)了……
鄭來也 遊子是因為物質有生命週期性才無法過彼吧??
Snmr Miri 那個遊子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Snmr Miri ●因為物質有生命週期性才無法過彼吧??
◎不知經論怎麼說?
鄭來也 靠@@!!遊子已前有說過物質有生命週期性,現在不敢呈認,哪有人這樣??😢😢😢
樊小乖 物質的週期指的是「成住壞空」嗎?不過這邊看起來的「不能過彼」,指的似乎是「業識」哩?
鄭來也 因為物質有壞掉的週期性,所以識無法再跟色結合,所以騎士而還
Snmr Miri ●所以識無法再跟色結合
◎這種問題,來也兄得自己找那個遊子論理去。
鄭來也 人會死掉,不就是物質有那個成住異滅的命週期不是嗎??
Snmr Miri 你是在問遊子?還是問小米粒?別再找那個遊子的麻煩了啦……。
人會「死後而再投生」的重點,就是因為「不能過彼(名色)」,不是嗎?
你以為一個人開了一個小悟之後…就過得了「名色」這一關嗎?
你以為不修禪定而自以為無礙的人…就過得了「名色」這一關嗎?
你以為一個淫慾不淨(業識不淨)的人…能過得了「名色」這一關嗎?
你以為色身老死之後,就沒有下一個「名色」正「虎視耽耽」的在等著你嗎?
識色相緣!不可思議啊!輪迴就像皮連在肉上,哪有那麼容易就可以「生龜脫殼」的!

Snmr Miri 樊小乖 小乖兄,我還在找有關「不能過彼」的「正統解釋」,等一下如果找到的話,會貼在底下的留言……
鄭來也 所以這世的色綠盡了,業識還是無功用自動無止盡妄緣巡找下一獵物
Snmr Miri 想要「過彼」的不再被「名色」所糾纏,就必須要有「想受滅定」的功夫……
然後,才有辦法進入「無明→行→識」的這個階段,然後,也才有辦法因著「行深般若」來「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

張武雄 Snmr Miri 這裡的無明就是明,直觀了對嗎
Snmr Miri 應該說,這時候比較有能力「直觀」了,因為…(略)
不再輪迴的解脫之後,這時候雖然已經「明心見性」,也已經「突破」了識色相緣的束縛……
但,這時候,說真的,這時候的「解脫者」還是被無明惑所覆蓋。(但,也要到這時候…才算有能力開始來破無明……)
註:上帖雖然有說「想受滅定(滅盡定)」,而「想受滅定」的語意雖然就是「能所雙泯」,但是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層次的(例:有功夫→無功夫→習以為常→果然本來如是→隨順法爾如是),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無無明」的……
所以,比較明確的說法應該是:這時候的明心見性(解脫),還只能算是才剛懂得了「無明實性即佛性」而已,至於要破無明,那再來的「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說真的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張武雄 Snmr Miri 了解,感恩米粒兄🙏
Snmr Miri 這裡順便說一下:
是有很多人會以為,只要「明心見性」然後就「大事已辦」了,以為只要解脫生死就大事已辦了,以為只要跳出三界就大事已辦,以為只要諸法皆空就大事已辦,以為只要唯識無境就大事已辦,以為只要五蘊皆空就大事已辦,以為只要想受滅定就大事已辦,以為只要能所雙泯就大事已辦………
其實,這種「大事已辦的好像走到了盡頭」…,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說真的,也才走到一半而已,也才走到「法界大圓」的那個轉折點而已。而且,還一定要到這個「轉折點」的時候…才有辦法看到「沒有盡頭」的路原來是怎樣的路……
當這種「無老死盡」的眼界…突然乍現在眼前的時候,你還會覺得真的就「大事已辦」了嗎?還是會覺得…一切的修行…原來現在才要開始?
如果有人因為這樣而就覺得「大事已辦」了,那…還是祝福你就是!因為已辦的,確實也是一件「大事」!

Snmr Miri 「大事已辦」也才只不過走到那個「轉折點」而已…
而今,竟然也有一堆只有些許小悟的人,竟很不知天高厚的處處向人叫板,真是厲害了。
不過,他們的「大事已辦」…也真的已辦了一件大事就是。
因為這件大事將會讓他們「認為已辦的大事」變成一件更大的事,然後望塵莫及……!
Snmr Miri 對於小學生,當他畢業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他很棒!並加以祝福!
但對於中學生,若還眷戀著「小學畢業時的那個很棒」,那就是一種智障了。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個是重要的大事,您每天都在提醒,謹記在心🙏
Snmr Miri ●「齊識而還 不能過彼」,到現在才知道,原來有人是這樣解釋的。
~~~~~~~~~~~~~~~~
《轉貼》自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BD%8A%E8%AD%98%E8%80%8C%E8%BF%94&oq=%E9%BD%8A%E8%AD%98%E8%80%8C%E8%BF%94&aqs=chrome..69i57.17178j0j7&sourceid=chrome&ie=UTF-8……查看更多
Snmr Miri 讚!終於找到比較接近梵文原始語義的解釋了:「這個識的再次返還,是因為這個識並不能超越名色而移動〈離去〉」
https://agamatime.blogspot.com/2017/06/blog-post_27.html  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樊小乖 上師說過,淫慾不斷,慾界不斷。也有用再淺顯的方便來說:「你愛女人,投生就往子宮鑽」!XD
Snmr Miri ●你愛女人…
◎這種一直站在「男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問題,應該要修正過來。
◎小乖兄會對女人家這樣說法嗎?
◎……略
◎甚至…最後的重點…可能不是那個「異性」,而是那個淫慾之心……
◎而這個淫慾之心…早就就以「妄」的方式…存在「陰陽對立」的那個「能所」裡面……
◎能所→陰陽→(對立)→男女→……,妙哉!
◎所以,男女之慾,相對於「能所」來說,那可能還只是一門幼稚園的功夫而已。所以……

◎所以,要解脫,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妙哉!^^
樊小乖 Snmr Miri 「對我方便說」當然是在小子的立場囉,米米鑽牛角尖囉!哈~
上師的意思是「淫慾不斷,慾界不斷」,這裡也只是講慾界而已,離解脫當然還遠的呢!
樊小乖 我有深入去觀照過「慾」這碼事,其實不論男人女人之所以為「慾」,推到最後,都只是一種生命的保護機制。這就有趣囉!何謂「生命」?誰想「保護」這個「生命」?
雄性的慾,雌性的慾,受人倫道德束縛的慾。「人」只是將「慾」更加的發揚光大而已,本質和動物還是沒變的。
樊小乖 但要脫離慾界有個必要前提,就是要「斷慾」,不然出脫慾界無期。
鄭來也 下面有留言,這大概是蕭正覺的解答,六識不能過,只有八識能過彼的樣子??
小子2019年9月18日 上午1:17
不對.
因為不能過識....才會稱齊識而返 不能過識故返緣名色.識是因.名色是果
怎能解成:這個識的再次返還,是因為這個識並不能超越名色而移動〈離去〉
應解:不能超越名色的原因.是因為不能移動這個識(離開識).....
經文: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簡言之:齊識而還....是造成純大苦聚集的原因.
超越"識"才是佛子出三界的正因.轉識成智才成為可能.
換言之
過識之行.是為出三界之行.
Snmr Miri 沒有必要做過多的聯想,先搞好自己《是因為物質有生命週期性才無法過彼》的這種文意,然後再來說別人吧!
要不然,來也兄以後在佛教界或在自己的生命領域中…真的就只能當個不能見光的「小丑」,然後,自嗨自爽。
鄭來也
鄭來也 小子不會小乖乖吧??常常自稱小子
樊小乖 到現在我都還不知道「蕭正覺」是哪位哩?在您老心中佔據了很大的一片地位!😁
鄭來也 只要打倒蕭正覺就可以成名一瞬間懂不懂t
樊小乖 鄭來也 您老的口頭禪都快成了「蕭正覺」了!🤣
鄭來也
Snmr Miri 此帖(圖示)的重點是要談「無明 行 識」和「識 行 想 受 色」裡的這兩個「行」。
一般我們對這個「行」的解釋大都是這樣:「 是指由渴愛和煩惱相應的思維而發動的"身"、"口"、"意"業行。有了業行,就自然產生輪轉生死的業力。」
但是,若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更原始的語義,那就是「相應」。
也就是說,「心」與「外境」,因「相應」而起了作用,這就是「行」。

Snmr Miri 於是,所謂的「無明→行→識」,我們這樣解讀:
當「心」妄起明覺的與「外境」
相應之後,因「能所對立」而產生了種種「了別」,於是有了種種分別取捨的「(業)識」。
又,所謂的「識→行→想→受→色」,我們也可以這樣來解讀:
當「業識」再與「外境」
相應之後,因為「妄識執見的分別取捨」,於是有了「識行想受色」等等各種的集蘊之苦!

Snmr Miri 以「行」故,以「相應」故,然後,我們從「圖示」中…將可以看到「外境(物 境 事 理 法 萬法)」是多麼的重要!
然而,我們卻因為某種原因,竟而忽略了這個「外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們更因為某種原因,竟而忽略了「物界」本來就如如存在的事實。
職是之故,「法界論」必須對「行」這個字…提出最真確…而且能追本溯源…的最根本法義來。

Snmr Miri 「相應」,妙哉!
然後,我們才有辦法在「追本溯源」的修行路上,就在這個「行」的妙義上…很清楚的知道要怎麼「不行」,和要怎樣「法爾如是」的去行。
Snmr Miri 是的,我們一直行在隨順業力的「行」當中。
但是,如果我們這樣一直隨順下去,那我們也只能在「識色相緣」的「行」中…一直輪迴下去而已,這樣如何能解脫生死呢?
想要「逆生死流」,那這個「不行(不相應之行)」就是很重要的一門功夫了!

Snmr Miri 從「五蘊身」的角度來說,我們若想要脫離「五蘊」之苦,或想要「五蘊皆空」,或想要「解脫」,那麼其修行的重點…就是在這個「行」上!
如何讓這個「行」…不行,然後達到「想受滅定」,這就是真正的功夫與訣竅之所在了。

Snmr Miri 簡單的說,想有脫離五蘊之苦,那麼其心法就是在「行」上。因此,如何讓「行」…不起「相應行」,這就是「禪定」的功夫。
以能抓到蛇的七寸故,五蘊將可以依「脫色蘊→脫受蘊→脫想蘊→脫行蘊→脫識蘊」的次第而漸次脫離,乃至能「五蘊皆空」!
Snmr Miri 當這個「行」開始逆生死流而「不行」的時候,我們會如何脫離五蘊之苦?
其實,以相續之次第故,以彼此互為因緣故,五蘊還是會依著「色→受→想→行→識」的次第…整體如圓般的向上盤昇,然後漸次脫離…………
註:先要有能力不被外境的干擾(減少對外境的依賴)→淨化慾望的樂受(甚至可以讓五根達到無功用行)→心思能漸次清明無雜(澄思靜慮)→繼續不相應行(禪定)→我法二執(業識)漸次消泯。
如此漸次盤昇,然後達到「想受滅定」為止……

張武雄 Snmr Miri 感謝米粒兄🙏
Snmr Miri 也謝謝武雄兄。
「法界論」是用「心物相應」的原理…來釐清很多錯綜複雜的法義,然後…或許有機會可以讓我們明明白白的直搗黃龍……
但,不管如何,且當做參考就好!^^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客氣了,該感謝您才是,竟然有幸能成為您行深般若的ㄧ員,實在萬分感激🙇🏼‍♂️
理上應該尊稱您為師父才是🙏
張武雄 Snmr Miri 如果您不嫌棄的話😄
鄭來也 意思每月要一繳一萬元就是了
鄭來也 俺是繳不起的,只能出一張嘴!男人40一枝花沒辦法
張武雄 鄭來也 師兄,跳開名色的束縛,這是法界大圓的一環,該前進就要前進,要行啊
Snmr Miri ●意思每月要一繳一萬元就是了
◎?????@@@@@!!!!!
◎來也兄,講話請說清楚一點,這會讓人誤會的!
鄭來也 繳一萬元做佛字畫集滿2000張,功德圓滿,找金主就是了
張武雄 我有追到之前的貼文,所以瞭解一些
Snmr Miri 張武雄 武雄兄,其實我懂得的真的非常少,且不說三藏十二部,光一看到「唯識論」就暈了……
這路上,有你們相陪,真好,感恩!
張武雄 Snmr Miri 還好我一部都沒看😄
張武雄 Snmr Miri 直接吸收您萃取的精華😜
Snmr Miri 看懂「法界論」之後,再回過頭來看「三藏十二部」,應該更可以看到經論的真實義。
我是這樣才有辦法和經論互通信息的。要不然,我的資質真的很有限。
Snmr Miri ●繳一萬元做佛字畫集滿2000張,功德圓滿,找金主就是了
◎目前沒這種打算,所以,來也兄真的不要亂出一支嘴。
張武雄 Snmr Miri 機緣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Snmr Miri ●先要有能力不被外境的干擾(減少對外境的依賴)
◎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所謂的「禪定」是不可能深入的。
◎也因為必須向基本的「修身養性(返聞自性)」下手,所以「禪定」絕不是只有像武術那樣的一門「硬功夫」而已……
◎所以這裡面的內容,其實是很有智慧的,也因此才有了所謂「正定」或「邪定」之別……(略)

樊小乖 「想受滅定,色識本然,行自如如」,不會有「不行」的時候。您老的意思,是否應該是落在最後的佛智上呢?
Snmr Miri 所以,想要「不行」是要有真功夫的,要不然修行只要靠一張嘴就好了。
以能「定」故,以能「証」故,我們才有辦法從「不行」中確認什麼是「行」。
然後了知,不是「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在這個「法界大圓」上,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親証…的問題!

Snmr Miri ●我們才有辦法從「不行」中確認什麼是「行」。
◎坐在子彈列車上,我們或許可以「知道」列車正以疾速的方式在駛動。而一生都生活在列車上的人,他可能都無法確定列車的速度。但是,當我們不隨著列車前進…而靜坐在旁邊時,這時只要列車一經過……,不用解釋,我們都可以很「親切」的感受到「什麼叫做疾速行駛」!
◎當我們隨著業力而運轉時,這種慣性的「行」,是沒辦法証入「無明實性即佛性」的那種佛智的。唯有在「定」的時候,我們才有辦法「親切」的驚覺到…什麼是「法爾如是」之行……
◎是的,當我們在輪迴裡面…想來探討《不論男人女人之所以為「慾」,推到最後,都只是一種生命的保護機制。》…是無法找到真相的!唯有在……的時候,我們才能洞然明白!
樊小乖 噢~ 我是站在「心物相應」的觀點來講的,若是站在「無餘涅槃」來講,是「沒有」五蘊的,但這個業種也是個麻煩事~ 😝
樊小乖 就「心物相應」來講,意識的「定」是捨受,從法爾如是的「依他起」來講,「心」本來就一定覺知,本來就一定「起用」。
而「想受滅定」已是二乘境界,已沒有集蘊的問題,當然也就沒有「行不行」的問題。不過現在如我之流,尚仍在用妄修妄,路還長,堅定心不變,自我砥礪之!😄
Snmr Miri 如是,一起共勉之。^^
讚 · 回覆 · 6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