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r Miri   2021.1月24日上午6:08  · 
「無明→行→識」的行、「識行想受色」的行,大家都是怎麼解釋的?「行」只是各種造作的行為而已嗎?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這個「行」…其實是很有甚深義的。

有關於行的不同看法.jpg

法界論對行的看法.jpg

鄭來也
昨晚俺也想畫此圖解說
Snmr Miri
「法界論」的很多看法,似乎會比一般傳統角度的看法更深入些……,而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法界論」提出了「心物本有」的看法。
例如,這個「行」字,若沒有「心物本有」,一般人是很難看到「如來藏心」和「如來藏物」是怎樣「相應」而「行」的!
又如「妄為明覺」,一般人大概也只能看到「心的一念不覺」,無法看到「心」到底是怎樣法爾如是的能與「如來藏物」相應…而後不得不「覺」……。然後,以「不得不(法爾如是)」故,此「妄」則又有了一個很甚深的涵義在裡面。是的,「妄」絕不是只有虛妄這麼單純而已,所以,「法界論」,妙哉!
職是之故,「法界論」可以很明確的看到「法界大圓」!

Snmr Miri
又如「無生」,又如「真如」……

Snmr Miri
這種深入的洞見,雖然是深妙無比,但卻也只是那麼的「法爾如是」,也只是如此的「大道至簡」而已,所以…「法界論」根本就是「說而無說」的一部論!
只可惜,會被某些人當成了「胡言亂語」就是了!^^
尤芹彩
看不懂
可能是狗的圖像
Snmr Miri
說真的,這種「相應之行」,光只從「無明」之處…是看不出來的。(註:我們也無法從「真如」之處…看到此「相應之行」,因而,我們真的很難了解「真如」到底是怎樣能生一切法。)
唯有從「法界論」的「心物本有」之處(如來藏心、如來藏物)…才有辦法看到這個「相應」之「行」是怎樣的「行」。
因而,這個「相應」的甚深「行」義,大概也可以算是「法界論」慧眼獨具的一種看法了。

鄭來也

Snmr Miri
註:圖中「識色相緣」的那個「名色」…就是從「物種的那個名色」而來。
法界論對行的看法.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