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5‧1‧21…上午8:24
同樣是為了「離苦得樂」,但念佛法門與一般修行法門…是有那麼一點點差別,以阿彌陀佛之慈悲攝受故。

27‧念佛法門與一般修行法門的差別.jpg

Snmr Miri
我不太懂「念佛法門」,但至少知道,當我的門隨時是敞開的時候,你也要有「自己的意願」…才有辦法進得「這個門」來。
所以,阿彌陀佛…更不會去違背你的意願,然後,强迫性的…把你抓進西方佛國……。
Snmr Miri
為了尊重一個人的「意願」,因此,我們至少要有具有「欲界定(一心不亂)」的基本功夫才可以。
簡單的說,如果我們沒有辦法「一心不亂」,那就表示我們的「意願」還不足,這樣,我們最多也只能在「門外」徘徊,而最後的最後…很可能就會缺那麼「臨門」的一腳!
要知道,阿彌陀佛絕不會伸手去把你那臨門的一腳給拐進來,所以,這個「意願」…真的是完完全全的靠你自己來「決定」,而且,這也正說明了…佛對你的絕對尊重!

Snmr Miri
我們在「欲界」的妄念…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而在這種欲念紛飛的「欲界」中,對一般人來說,想要「定」下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因為,我們會依自己的「根性(業因)」…很快的就被妄念給帶走了,而這樣的「不定」也表示…我們和這個塵世的緣還很深,以致於打從心底的那個「決定」…還「不想」離開這個五濁惡世。
Snmr Miri
如果,連這個「決定」都沒有,那麼,就算走到了那個大門的門口,我們還是沒有能力可以「進門」的,因為…那些族繁不及備載的妄念…很快的就把我們給拖走了……
所以,在這樣的「欲界」,如果我們沒有一點點的「欲界定」,那怎麼有可能進得了這個「一直為你敞開的大門」呢?
Snmr Miri
最基本的「欲界定」就是「一心不亂」。
而念佛法門也提供了「一心不亂」的善巧方法,那就是專念「阿彌陀佛」…並以佛號的功德力…來止妄!
不只如此,還可以因念念心繫於阿彌陀佛…而可以與阿彌陀佛「心心相應」,然後……法爾如是的…進入西方佛國淨土!美哉!

Snmr Miri
只要有辦法進入阿彌陀佛佛國,那麼,以「欲界定」為基礎故,以「淨土」的功德力故,以「阿彌陀佛」的願力故,「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也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進入這樣的佛國淨土,那麼,平常就要好好培養「欲界定」的功夫,這是很重要的。否則,在臨終時的「臨時抱佛腳」,雖然不敢說就沒有用,但,那真的也要有很大的「福德因緣」才可以。

Snmr Miri
進入「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所謂的「離苦得樂(解脫)」,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這個「水到渠成」…從「法界大圓」的角度來看,真的也是一個「化城」,所以……(註:後面還有「乘願再來」的內容,另論。)
註:雖然是「水到渠成」,但,我們也可以從「九品」的位階,略知,這也是一條很漫長的進路,但,至少不必再生死輪迴就是了。
Snmr Miri
註:我個人對初禪之前的「四種前行定」…給了一個比較簡單的解釋,這樣,或許我們可以更了解什麼是「欲界定」。
●粗住定:不再有雜亂心思。
●細住定:心思澄靜而不亂。
●欲界定:一心不亂而能定。
●未到地定:於定起「無功用行」。
●初禪之定:………(以後再說)

Snmr Miri
其實,在「初禪」之前,都還不能稱之為「(禪)定」,但,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也只能先這樣來勉强「定」此四種前行了。
Snmr Miri
於「欲界定」,我們也可以藉由自己本有的興趣…(能讓自己達到「廢寢忘食」的那種興趣)…來善巧的引導自己進入「真正的欲界定」……
註:可以把那個「廢寢忘食」的精神…應用在「靜坐」上,然後,我們就可以藉由「廢寢忘食」的那種「忘」…來感受什麼是「一心不亂」的「定」,這樣,將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而快速的體會到「一心不亂」是怎樣的「定」……

Snmr Miri
而有能力「廢寢忘食」的人,也將更有能力於「未到地定」時…感受到什麼是「無功用行」,以其本身已具有「能專注之習性」故。
Snmr Miri
若無法將彼興趣的「廢寢忘食」應用於「定(靜坐)」上,那麼,那種所謂的「興趣」,應及早捨棄,切莫一直沉迷才好,因為……(略過)。

Snmr Miri
至於一般的修行法門,那就一定要經過「禪定」來開悟,然後,再以「入流亡所」的功夫,一步一步的邁向「能所雙所」,這樣,才有辦法達到真正的「解脫」。
Snmr Miri
以一般修行方式來說,其實,只要有真修行,那麼,至少也要具有「欲界定」的功夫…才能勉強的算是修行人吧?否者,真的還只在「迷糊」的路上…一路迷糊而已,也就是說,這樣的人…也只能在自以為是的知見上…談談一些風花雪月以自娛,如此罷了。
因此,我們也可以把「欲界定」…定為一般人「想」要真正「修行」的基本門檻!要不然,我們真的只和一般人一樣的吃喝拉撒睡,哪能算是什麼「修行人」呢?
是的,若真面要「修行」,至少要有這種「覺悟」,然後,趕快的自我加強…才可以。
Snmr Miri
對一般人來說,想要有一技之長,尚且要有千錘百煉的善良功夫,更何況是…一定要往心地下功夫的修行人呢?
https://www.facebook.com/layuexiaojiujiu/videos/467190509819042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1-22 083127.jpg
Snmr Miri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修行的話,那…至少得先把「欲界定」…當成是自己的首要目標!然後,我們才勉强有資格說是一個修行人。
要不然,在網路上的那些論法…說真的,只是在打嘴炮而已,最多也只能算是紙上的心靈雞湯……,如是!
Snmr Miri
但,對一般人而言。或許…我們也只能用「信仰」的方式來讓他們「信→願→行」…而改變他們的福德因緣吧?

Snmr Miri
只要我們具有了「欲界定(一心不亂)」的能耐,那麼,說真的,只要我們的目標正確,那麼,無論是用「念佛」的有、或「禪門」的空 、或「禱告式」的祈求…,或其它任何可以「離苦得樂」的法門…應該都會有其相應的作用才是。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懂得「欲界定」的這個門檻,那麼,無論是「空有不二」還是「願力」,在自己的修行路上…我們都可以切換自如的…不礙自己的進路!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一個和自己完全相應的法門,然後…一門深入!(註:到最後,以「法界大圓」故,必然是殊途同歸。)
Snmr Miri
●無論是「空有不二」還是「願力」,在自己的修行路上…我們都可以切換自如的…不礙自己的進路!
◎妙哉!
◎不過,好像有人認為「禪」、「淨」不能雙修? 我想,這應該是一種誤解,也就是說,這種人,不是已經落入「空」、就是落入「有」的錯見,然後,還不懂得什麼是「空有不二」……
◎更直白的說,這種人,還不知「修行原理」,卻反而用自己的知見…給自己製造了不必要的麻煩!
◎禪淨雙修,妙哉!
Snmr Miri
會用「監獄挖地道」的故事來形容淨土法門的殊勝,就表示還不懂什麼是「禪淨雙修」,但,還是儘量隨喜其「信仰」的功德力就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nrNNyT6CE8&t=920s
念佛要念多久才能成就? 👼 | 净本法师 主讲   YOUTUBE.COM
Snmr Miri
註: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若把淨土法門的善巧殊勝…「念」成了唯依「信仰」才能得渡,那是有點可惜了!但,這也是沒有辦法事,因此,就看各人的「福德」因緣了……。
Snmr Miri
當然,在「念佛」的時候,如果真沒辦法「一心不亂」的到達「欲界定」的話,那麼,在臨終時…就用「拚命信仰」的方式來「有所求」,這樣,應該還是有機會創造出自己的「福德」因緣,以「執」持名號而有機會與阿彌陀佛「心心相應」故,如是祝福!
Snmr Miri
從一般修行法門的內容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心不亂(欲界定)」的若有所悟,到「未到地定」的可能開悟,再到「初禪」的入聖者流…的這些過程,但,這確實都要「真正」進入修行的狀態之後,才有辦法依序的「証」到這些「定境」,否則,就要靠過去世的夙世因緣了。
也就是說,如果在過去世,我們曾有「真正下過禪定」的功夫,那麼,這一世就有可能會比別人更容易「開悟」,或突然的因某些「因緣、情境」而有了一些異於常人的「覺悟」心情……

Snmr Miri
不管如何,想要「証」到「滅盡定」而完全解脫,那…說真的很不容易,那…可要一段很長時間的一門深入,並善用「止觀雙運」才可以。(註:就算在西方極樂世界,也同樣要經歷這個過程,畢竟這種「自証」,沒有任何一個佛可以我們吃飯。)
Snmr Miri
說到這個「滅盡定」,就非常有意思了,因為,它的另一種內容就是指「想受滅定」,但,為什麼只說「想」、「受」滅定呢?從「五蘊皆空」的角度來說,這種「定」不是應該要說「色受想行識」都要「滅」才可以嗎?為什麼只說「想、受」滅呢?
Snmr Miri
為了尋找這個答案,再搜尋了一下網路,結果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好像都沒有這方面的說明? 唯就找到多年前我自己寫的一篇貼文而已:為什麼只說「想」「受」滅呢?
https://snmr9999.pixnet.net/blog/post/298838216
念佛法門與一般修行法門的差別。完全尊重眾生的意願。四種前行之
Snmr Miri
註:在「四禪八定」之前,一般來說是不能稱之為「定」,因此,此圖的「前定」之義,約等同於「意志力」或「頑強的固執」或就是「習性本能(如冬眠)」。
又,有關「後定」之義,如什麼「當下之定」,那…已經不是我們所知的那種「定」了,而是指「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種「無所住」,所以,最後的什麼「涅槃之定」,那就是指「在一切動(行)中而無所不定」的那種「即是」了,而…這就是「法界論」所說的「法界大定」……

Snmr Miri
所以,為什麼「滅盡定」就只說是「想受滅」定呢?而不是「五蘊皆空」的什麼「識行想受色」皆「滅(定)」呢?耐人尋味啊!
看來,到目前為止,有可能只有「法界論」能給出這個答案了?
Snmr Miri
如果,你能看出這裡面的貓膩,那麼,你就應該會知道…為什麼「唯心」的實相,就只能「証」而不能「住」了。
又,「法界實相」…從來就是「心物本有」而「相應」,因而,再怎麼「諸〝行〞無常」,這個「本有」的「心(識)、物(色)」,和其相應的「行」…絕不會被「定」所「滅」……

Snmr Miri
我的意思是說,就算我們於「定」中…再怎麼「空覺」、或再怎麼「一切皆空」,只要一出定,那麼,我們都會回到現實(現量)的世界中…看到「識、色」和識色相應的「行」……
所以,所謂的解脫,其真的內容就是在証得「想受滅定」,而不是「一切皆空」的…竟把「識、色→→行」也給「滅盡(定)」的…竟而落入「頑空」之中…還以為是聖境!

Snmr Miri
●只要一出定,那麼,我們都會回到現實(現量)的世界中…看到「識、色」和識色相應的「行」……
◎不可否認的,有人會沉溺於「定中的聖境」,然後,於出定之後…竟把眼前的「現量」都當成了是「夢幻泡影」……
◎所以,這是証明了他可以是那麼的「一無所執」?還是証明了他竟然變成了只是一個「睜眼說瞎話」的人?
◎我想,這種人只要有辦法確認「如來藏心 如來藏物 無始劫來 如是本有」的話,那麼,他應該就不會落入「實之所無」的誤區……
◎然後,也將有辦法很「自內証」的從「解脫」邁向…「法界」為什麼會「共同」於一法身……

2天
回覆
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