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4 天  2020.7.18.
從「修道」的進路中,我們將可以看到「斷惑」的過程。
從「法界大圓」的進路,我們也將可以看到「緣起」到「涅槃」的過程…會是怎樣的「變」與「不變」。

斷惑與修道之進路.jpg

Snmr Miri 從整個「法界大圓」來看,我們將會看到…整個內容再怎麼變來變去…還是如此就是如此,因而我們說,不動「法界」半分毫。
Snmr Miri 從「法界大圓」裡面的「基本要素」來看,「心」「物」從來就一直以「本有」的狀態存在著,不曾消失過。以「不曾消失過」,「法界論」稱之為「心物本有」。這就是「不變」。
而「心」「物」的相應,無論是從「妄為明覺」的開始,還是到「同圓種智」的涅槃,其相應變化,從來就一直緣起緣滅,也從不因涅槃而終止……,這就是「法界論」所說的「心物相應」,也就是所謂的…恆時的「變」。

鄭來也
Snmr Miri
「變」從不礙「不變」,「不變」亦從不礙其「變」,如是。
Snmr Miri 我們不能在「變來變去」的源頭、終處,甚至過程中,找到「不變」。
我們只能在「變來變去」的當下,體悟其「不變」。然後,從這個「當下」了知…一切無始處、無終處、和整個過程的「變化」…皆在「本有」之中……

Snmr Miri 我們不能在「變」中找到「不變」。(註:不能在相應法裡面找到永恆不變的法。)
也不能在「不變」中找到「變」。(( 註:不能在「不相應的本有(無為法)」中…找到「能生一切法」的法來 ))
Snmr Miri 了解了上面所說的「變裡面找不到不變」「不變裡面找不到變」,那我們就會知道「心物本有」會是怎樣的「不變」,而「心物相應」會是怎樣的「變」。
然後,我們就可以知道「不變」與「變」,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內容。
但由於「相應」從來不離「本有」,於是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洞見「變」與「不變」彼之間的關係,一點也不含糊。
然後,也可以進一步了解…一般人在「變與不變的混雜語意中」為什麼會含著鹵蛋在講話了,甚至有人還把「會變之性」的「性」當成是「不變的本體」,那更是潛在水裡說古魯話了。

Snmr Miri ●甚至有人還把「會變之性」的「性」當成是「不變的本體」
◎例如,有人會把「性空」當成是「本體」。
◎真是把張飛當成張菲來論了。這樣怎麼能看到「法界實相」呢?
◎註:我們不否認那種人或也可以看到「有為法」的「性空」實相。但若想撈過界的看到整個「法界實相」,那就再說囉!
◎「理」法和「事」法,終究相差十萬八千里。
顏正吉 唯有不變是真理,上善若水,就可以厚德載物就有那個種因。能不能夠乘弗,修行在各人。
Snmr Miri 「心物本有」 就是指…「心」「物」這兩個「本體」…必然存在的。以「必然存在」故,然後才有「不變的真理」來被我們所描述和論說。
「諸行無常」,就是「真理不變」裡面的一種真理。
顏正吉
Snmr Miri
註:「不變的真理」是指「理」或「法」,這和「心物本有」的「必然存在(不變)」的這種「法界實相」…,其語義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我們必須很清楚的了解其「不同」之處才可以,然後,也才能一針見血的論說「真理」或「實相」!
Snmr Miri 然後,我們才不會把「性空」的「性」當做是「不變的本體」。
註:「性(性質)」永遠就只是「性」而已,再怎樣也都還是「性(性質)」,我們最多只能把這種「性」當做「性體(以性為體,例如諸法無生之性。)」來論,怎麼可以錯以為就是「本體(構成要素)」呢?

Snmr Miri  所以,這正也是「法界論」和一般「空性」論者…最大的不同之處。
其實,從底下這幅圖,我們就可以看出「空性(無生)」的真正內容是什麼,然後……
說白一點就是…一定要懂得「心物本有」,我們才不會錯解「法無生」,然後,也才有辦法依這個「法無生」…進一步的知道「無生」和「空性」的更深義。否則這一「盲點」若沒有突破,那麼其人的「無生之論」或「空性之論」,說真的,不是「相似法」,就是嘴巴含著鹵蛋在講話!
不一樣的法無我(無生).jpg
Snmr Miri 從主貼文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進路:
◎斷惑的過程:妄為明覺→識色相緣→見惑→思惑→諸法無我→塵沙惑→無明惑→同圓種智。
◎修道的過程:緣起→尋道→悟道→修道→証道→行道→了道→涅槃。
同時,這也是「成佛的道次第」,也是「法界大圓」,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一步一腳印」的如實體驗每一個次第,然後才有辦法「不動世間半分毫」的涅槃!

Snmr Miri 體驗的過程是很變化不拘的,我們會在變來變去中…摸索自己的進路,包括拜訪明師,其實也都是在「自己的摸索」之中……。
所以,「法界大圓」,也可以是自己的一個「明師」,就看我們自己怎麼應用了。
Snmr Miri 懂得應用「法界論」的人,不只不妨礙其現在所投入任何一個法門的處境,反而更能在其當下的「處境(法門)」中…篩檢出符合「法界大圓」的進路來,然後「一法通萬法」的得其「心法」,並努力行深於其中。
至少,會用更正面的「法界論」內容…來豐富他自己的法門吧?
或者這樣也可以:因「法界論」而另外尋得更符合自己「法界進路」的法門。然後,也才不會在錯誤的法門中浪費(摸索)了太多的時間!祝福大家!
Snmr Miri ●「妄為明覺→識色相緣→見惑→思惑→諸法無我→塵沙惑→無明惑→同圓種智。」
●「緣起→尋道→悟道→修道→証道→行道→了道→涅槃。」

※※ 我們也可以統合這兩個進路,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進路:
◎以「妄為明覺」故,能所相應而「緣起」。
◎以「緣起」故,無明→行→識,於是「識色相緣」。
◎以「識色相緣」故,輪迴於六道之中,唯以「離苦得樂」之本能故,開始迷迷糊糊的「尋道」。
◎以「尋道」故,漸漸有所解悟,於是正視「見惑」之緣起。
◎以不再「見惑」故,身心漸不相緣…而有所「悟道」。
◎以「悟道」故,才更能深入自己的潛意識,然後開始斷「思惑」。
◎以「思惑」故,為了斷「思惑」,就必須悟後起修的開始「修道」。
◎以「修道」故,能斷「見思二惑」,証入「諸法無我」。
◎以「諸法無我」故,洞見一切有為,並以「果地見」進入「無為」的「果地修」,於是「証得能所雙泯」之道。
◎以「証道」故,能「無能所」的即心即物,於是用「法界一體」的方式…來斷「塵沙惑」。
◎以必須斷「塵沙惑」故,行深於「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就是一種如實的「行道」。
◎以「行道」故,能「破一分無明 証一分佛智」,然後,無量劫於法爾如是之「行深」中…漸次破除「無明惑」。
◎以破除「無明惑」故,一切法界之法無不在「洞見」之中,於是能修而無修、行而無行的「了道」。
◎以「了道」故,覺行圓滿,於「心物本有」之處,証得「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
◎以「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故,心物從來本有。心能物所,從來如是。因此,能洞見當初的「妄為明覺」本來就是法爾如是,於是,「不動世間半分毫」的証入「涅槃」!
◎以「涅槃」故,如是「永恆的觀察者」,不動「妄為明覺」半分毫。

Snmr Miri 了解上面的進路之後,我們就更能知道 「妄為明覺→識色相緣→見惑→思惑→諸法無我→塵沙惑→無明惑→同圓種智。」、「緣起→尋道→悟道→修道→証道→行道→了道→涅槃。」這兩種進路的甚深內容……
然後,妙哉!
Snmr Miri 是的,我們必須在其中的某個「進路點」同時看到整個「法界大圓(全部的進路)」才可以,然後才不會顧此失彼。
Snmr Miri 也才不會在一個「小悟」之後…就以為「一悟永悟」了!然後,竟目空一切的到處頤指氣使!
也才不會在一個很絕妙的境界之中…誤以為自己就是「佛陀轉世」,然後落入「唯我獨尊」裡面…沒有能力進一步的「法界一體」。
Snmr Miri 「無生法忍」的內容,絕不會在「唯我獨尊」裡面成就。
註:「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的「行深」,必須在「同理眾生」的地方…才會有「無生法忍」的體悟……

Snmr Miri 職是之故,「尋道→悟道→修道→証道→行道→了道」,一步緊接著一步,馬虎不得啊!三大阿僧祈劫啊!
這豈是「一念萬劫」或「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就可以一語帶過的?
Snmr Miri ●尋道→悟道→修道→証道→行道→了道
◎因尋道而悟道,因修道而証道,因行道而了道。
◎因悟道而修道,因行道而了道。
◎然後,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我們對「悟→証→了」的語義…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因此,所謂的「悟」,在還沒有「如實証」之前,都還只是一種「解悟」而已。不管你的「一觸而通身俱發」會是怎樣的強烈。
◎註:「一觸而通身俱發」,就有如鑽子鑽破了銅牆鐵壁的當下…乍然看到牆外的風光一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完全有能力溜出那個洞而立於本地風光之中……。
◎不可否認的,這個「鑽」一,如果悶得越久,那這個「乍然」的感受就會越強烈!所以,老練的禪師必然會把學人逼至無路可走之際…才會給予最後的當頭棒喝!
◎而沒有禪師棒喝的人,依然得依循這個原理修習(大疑則大悟 小疑則小悟)…,然後在禪定中…等待一個電光石火的「流星」來開啟我們的竅門……

Snmr Miri ● 在禪定中…等待一個電光石火的「流星」來開啟我們的竅門……
◎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就是因為突然開竅而啟發智慧,而就在這個當下…才會有「流星」的聖境出現,妙哉!
◎所以,這個「流星」可能不是流星,有可能是風聲、蟲聲或鳥聲…,也有可能是小嬰兒的哭聲,也可能只是一根落針的聲音……,然後靈「光」乍現……,妙不可言!
張武雄 Snmr Miri 這個「期待」會不會築起另一道牆🤔️
Snmr Miri 當然會,所以這裡的「期待」只是一種假名。^^
會「鑽」入其中妙義的人,自然不會有「期待」,如是!
Snmr Miri ◎所以,這個「流星」可能不是流星,有可能是風聲、蟲聲或鳥聲…,也有可能是小嬰兒的哭聲,也可能只是一根落針的聲音……,然後靈「光」乍現……,
◎◎這種「機會」…是無法「期待」的。
◎◎唯有隨時把自己準備好,才有這樣的「機會」。
Snmr Miri 註:我們也可以簡單的這麼說,已經有「禪定功夫」的人…是不會有「期待」這個念頭的。因此,如果其人的心裡…還帶著「期待」,那他就不能算是有禪定功夫的人了。

Snmr Miri ● 緣起→尋道→悟道→修道→証道→行道→了道→涅槃
◎因緣起而尋道,因尋道而悟道,因悟道而修道,因修道而証道,因証道而行道,因行道而了道,因了道而涅槃。
◎因涅槃而洞見一切緣起,因洞見一切緣起而法界大圓。
◎妙哉!

Snmr Miri ● 因洞見一切緣起而法界大圓。
◎這才是「緣起法」的甚深義。
◎但是,沒有能力「法界大圓」的人,說真的,只能在「法無生」的地方…成就其「寂靜涅槃」,然後以為那就是究竟「實相」。
◎不可否認的,現在有太多的佛學老參就是以「那樣的實相」來錯以為就是「法界實相」,所以……
◎但,也只能先這樣了,以後再說。
Snmr Miri ● 因悟道而修道…
◎悟道容易,修道難!
◎我是因為對「法界的法」略有一些體悟,才略懂得如何修道的。感恩!
◎你呢?你的「悟道」已經是「証道」了嗎?那恭喜你,會抽空像您學習的。更何況是…我們一直在相濡以沫的法界中,感恩!
Snmr Miri 亦以「相濡以沫」故,誰不是我的老師?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感動!

讚 · 回覆 · 3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