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nmr Miri   2021 · 12月12日上午7:16  · 
當我們能明確的看到「法空(無生)」之後,我們就可以從「法空」的地方…倒推回去的來看「緣起」。
以「法空」故,我們將可以更清楚而深入的看到…這個「緣起」的『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從心物相應法來看「緣起→有為法→法空」.jpg

從法空倒推來看緣起.jpg

Snmr Miri
從「法空」來看「緣起有」,那麼,一切「緣起有」必然都是「性空」,以必然會「緣滅」故。所以說…緣起性空。
張武雄
Snmr Miri 師兄早🙏
心物不相應時 法空
如果我們說有如來藏心時,常常會有人說法空無生時非心非物,根本沒有心
無心又無法覺一切法皆空,有所覺又落入能所有為裡面,有沒有好辦法?
Snmr Miri
那就「能所雙泯」的讓「心」…法爾如是的「性覺必明」囉!
張武雄
所以法空是
自性覺
第二幅圖,法空沒有含心物,我才會有這個想法
Snmr Miri
這種「空大(法空.無生)」其前提是以「心物不相應」為條件,所以這種「空」…不等同「虛空」。
只是《楞嚴經》拿「虛空」來比喻,因此,我們若看不到這種「比喻」和「轉折」的語義,就無法看懂「空大如來藏(法空、無生)」的真實義。
Snmr Miri
●如果我們說有如來藏心時,常常會有人說法空無生時非心非物,根本沒有心
◎「法空」「無生」,本來就是「非心非物」。
◎如此之「空大」,《楞嚴經》稱之為「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而有辦法「覺」此「空大(法空.無生)」…竟而否定其「自心」者,是自欺欺人。
◎有辦法覺此「空大」,卻看不到「一切根塵陰處界 皆如來藏」,則是睜眼瞎子。
Snmr Miri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法空.無生.空大」的地方…看到它們的『勝義』才可以。
否則,就會變成底下所說的…「入無為正位者 不生佛法」。
Snmr Miri
尤其是,在「心物不相應」的狀態時,以「無緣起之緣」故,以「無緣不起」故,以不再有「心物相應的法」故,必然是「法空」!
然後,我們就可以從這個「不相應(法空)」的地方,很清楚的直觀「心物相應」會是怎樣的…緣起!

於是,就有了「忽然超越」的聖境出現。
Snmr Miri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有能力從「法空」的地方…如實看到「法空」的『勝義』,那就能看到「真正的緣起」真的不是在「法空」的地方(「法空不生一法」是名「無生」),而是在「心物本有而心物相應」的那個地方。
而當「空性」、「真如(本無)」的語義…相當於是「法空」的時候,我們若說這種「空性」「真如」能生一切萬法,那…可能就會有很有的問題了。

Snmr Miri
「法空」既然不能生一法,但為什麼還能很清楚的直觀?因為,此「如來藏心」性覺必明故!
註:此心之「直觀」和此心之「認知」,有很不同層次的語意。(略過)
Snmr Miri
於是,我們可以從「緣起」處…直觀「心」和「物」是怎樣的…緣生。
從緣起處…直觀心和物的緣生.jpg
Snmr Miri
註:從「事法界和理法界」的角度來看「緣生」和「緣起(法)」……
●「緣生」就是指「事法界」。也就是指現象界的一切現象。因此,於「心」就是指「心識」的因緣而生,於「物」就是指「物界(器世間)」的因緣而生。(ps..「緣生」也包括我們這個「識色相緣的五蘊身」。)
●「緣起法」就是指「理法界」,也就是指「對緣生的一種認知」,以「認知故」能將「緣生的一切現象」…用「緣起〝法〞」的「法則(理)」來加以說明。
亦以「法」故,以「法因彼起 復認知彼」故,於是「心識」就變成了「心法」,而「器世間(包括色身)」就變成了「色法」。(ps..另有「心物相應的法」,因被心所認知…而從「心所」來論的,那就是「心所法」。)

Snmr Miri
以「心的認知就是法」故,這個「認知」將因「能所雙泯」而「空」,這就是所謂的「法空」。
但,我們也要知道,是「法」空了,而不是「緣起」空了(「緣起」只是一種性空,具有「能空」之性。),因此,我們也才有辦法在「能所雙泯」之後,用「直觀」的方式看到「有緣必起」的真相!
鄭來也

Snmr Miri
以「直觀」故,以「性覺必明」故,於是…此「法空」得以「忽然超越」!
Snmr Miri
從這一貼文,我們就可以知道「法界論」是用什麼角度來論「法」的!
於「事法界」所「緣生」的一切現象,無不被「心」所『認知』,於是我們說:萬法唯心。
Snmr Miri
職是之故,以「心」故,以「認知」故,以「所認知的外境」故,於是才有「法」產生。
因此,我們怎麼可以說「外境」是「心所生」的呢?「萬法」和「萬有(外境)」的語義…相差十萬八千里啊!
錯解語義的人,就會把「萬法唯心」偷天換日的變成「萬有唯心」,於是就「心能生物」了。
更何況是,若沒有「外境」,心根本就沒有能力「生」法。以「無物可認知」故。以「認知」就是「法」故。
是的,就算「心」是「性覺必明」,但若「無物(外境)的話,那麼,此「心」也只能「覺」一片「空無的空」而已,但,這樣怎麼會有「智慧」可言呢?

Snmr Miri
「物本自性涅槃」,這裡面的「涅槃智慧」…豈可以因我們錯解「法空」而被我們「空」掉?然後。竟以為只要「心中無物」就是圓覺的智慧?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說真的, 這樣的「無物」…怎麼有可能「有情無情 同圓種智」呢?
Snmr Miri
所以,「法空」之後的「忽然超越」…將是很重要的進路,一個很「行深般若」的進路!

黃元興
這是析空
雖屬於心法然更多的是色法
禪定的人才會了解這些東西
Snmr Miri
如果這兩幅「圖示」指的是一種「析空觀 」的話,那麼,明天po的圖,可能就是一種「體空觀」了?
不知道欸,明天再看看……。^^

Snmr Miri
今天正好看到一段經文。讚!
維摩詰所說經【卷2】
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
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
曰:「何謂也?」
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Snmr Miri
●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
◎妙哉!
◎所以,這是怎樣的「無為」呢?
◎若能看懂「法界論」的「法空」,那麼,我們就會知道這種「無為」…不只不能生一法,原來更是「不生佛法」。妙哉!

Snmr Miri
●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由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行深般若的菩薩會具有「道種智」。
◎也可以知道,「法界論」為什麼會說「無明」就是「無無明」的老師,以「無明有愛為種」故,以如是「如來種」故。妙哉!


Snmr Miri
從這一幅「法界圖」…我們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為什麼「入無為正位者 不生佛法」。
入無為正位者 不生佛法.jpg
Snmr Miri
這裡的「無為」包括有: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受想滅無為、真如無為。
Snmr Miri
從「法界論」的角度來看,其實還包括…自以為已見空性的那種頑空者,以自作孽不可活…而背離佛法故!
Snmr Miri
想入這種「無為正位」而「涅槃」者,也正是佛陀所呵斥的「焦芽敗種」。以「無如來種」故。
 · 回覆 · 1 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nmr Miri 的頭像
    Snmr Miri

    Snmr Miri的部落格

    Snmr 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